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虑了私家车、公交车和地铁三种出行方式,基于连续型多项logit模型,假设居民选址偏好是异质的,探讨了线性多中心城市中居民住宅区位和工作地点的选址行为;通过比较引入轨道交通前后城市系统均衡状态,分析了轨道交通投资对居民分布、住房价格、不同商业中心对就业者吸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引入使得劳动力更聚集于较发达的商业中心,进一步拉大了商业中心吸引力之间的差距;交通的改善导致居民向非中心区域迁徙,使得城市人口密度和住房价格分布更均匀,从而弱化了"地段"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郭鹏  徐瑞华 《系统工程》2006,24(1):36-40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一种快速、便捷、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它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和线路走向也同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在对原有城市引力模型加以修正的基础上引入城市引力场概念。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条件下以交通时间为基础的城市引力场模型,并对参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最后以上海为实例,按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时间顺序绘制了不同时期城市引力场分布图,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上海发展的密切关系,指出规划中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对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工程学和统计学领域构造双变量联合分布函数的方法,首先利用家庭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的分组数据分别对中国城镇家庭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的分布函数进行估计,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构造了家庭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的二维联合分布函数,并依此讨论了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中准入标准和保障范围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保障性住房供需端的匹配情况. 整体来看,地方现行的保障房申请条件能够覆盖12%~32%的城市家庭,且各城市间存在较大差异; 将这一保障范围与国家"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分配进行对照,可以计算出7大地区中代表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的供需比在0.6~1.9之间变动,存在较为显著的供需不匹配现象. 本文在最后还提出了"保障范围无差异曲线"的分析工具.本文的测算方法和分析工具可以为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居民收入与城市经济水平的空间自回归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以城市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根据2001年江浙沪25个城市的数据对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数据中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在综合了空间特性的空间自回归模型中,参数估计值与普通回归模型的估计值相比有显著的不同,研究还发现,居民收入水平除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还与周边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城市房价为何不同:公共服务对房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实证考察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在住房市场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2006-2014年我国29个大中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出各城市每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数,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医疗资源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于一线城市更是如此,医疗资源的集中是引起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合理统筹医疗、教育等资源,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促进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住房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同时,统筹城市公共服务和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做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收费道路与公共交通并行的竞争交通系统,在异质用户的出行时间价值服从均匀分布的假设下,结合公共交通的边际成本定价和平均成本定价策略,建立了均衡交通模型,分析了出行者的出行行为.研究发现,随着出行者时间价值之间的差异增大,无论收费收入上交财政还是补贴公交,自驾车人数在不同定价策略下差距减小.进一步,基于效率和公平的准则,考察了道路拥挤收费收入再分配原则所导致的系统总出行成本的变化情况,对四种公交定价和道路收费收入再分配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当道路收费收入直接补贴给公交出行者时,比较系统的总出行成本,平均成本定价策略优于边际成本定价.从公平角度分析,当出行用户的时间价值差异不是很大时,无论公交采取边际还是平均成本定价策略,收费收入全部用于补贴公交用户会使得公平性提高.最后,算例结果验证了当固定成本足够大时,受补贴的公交平均成本定价策略是一种较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交平衡配流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人口和机动车的增加,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道路拥挤问题,因此公共交通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地规划和发展城市公交,需要解决公交线网上的乘客分配问题,文章通过对城市公交平衡配流问题的研究回顾,介绍共线、策略、超级路径等概念,着重谈了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特别是对乘客出行行为和拥挤的模拟,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利用IC 卡数据估计公交OD 矩阵的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公交IC卡数据建立了估计公交系统OD矩阵的双层数学规划模型,上层问题为广义最小二乘模型,下层问题为以变分不等式表示的基于超路径的公交网络均衡配流模型.采用启发式算法求解该双层数学规划模型,由于非对称性,运用了自适应的投影方法来求解下层的变分不等式问题,算例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引用增广公交网络的基础上,考虑换乘次数对乘客出行时间的影响,引入换乘次数惩罚因子,给出了计算换乘费用的方法,并给出了乘客在公交出行中包括步行时间、等待时间、乘车时间和换乘时间以及换乘惩罚在内的路径费用.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随机用户均衡模型来描述城市公交O-D需求在网络上的分配问题,证明了模型的最优解满足平衡条件,采用改进的MSA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最后,用一个简单算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ugmented network model to represent urban transit system.Through such network model,the urban transit assignment problem can be easily modeled like a generalized traffic network.Simultaneously,the feasible route in such augmented transit network is then def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ssengers’ behaviors.The passengers’ travel costs including walking time,waiting time,in-vehicle time and transfer time are formulated while the congestions at stations and the congestions in transit vehicles are all taken into account.On the base of these,an equilibrium model for urban transit assignment problem is presented and an improved shortest path method based algorithm is also proposed to solve it.Finally,a numerical example is provided to illustrate our approach.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一个两阶段的城市公交枢纽布局优化方法, 该方法首先从备选点易达度、公交线路聚集程度和公交线路的分布范围评价其魅力度, 进而确定备选枢纽点集. 基于备选枢纽点集, 综合考虑乘客和运营者双方利益, 提出一个以枢纽辐射域最大、枢纽间相似度最小和土地成本最少的多目标枢纽布局优化模型, 并设计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 最后, 以大连市主城区的公交系统为例, 对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检验. 通过实例分析发现, 本文提出的备选枢纽筛选模型得到的备选点几乎涵盖了大连市主城区的主要集散点, 表明以魅力度评价备选枢纽点的方法是可行的, 可以有效地为枢纽布局优化提供较合适的搜索空间. 同时, 从枢纽布局优化结果看, 本文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可以兼顾枢纽的数量、位置和土地成本, 优化结果也符合大连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住房制度长期以来侧重于提高居民住房自有水平,忽视了租赁方式在住房市场均衡中的重要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其在城市住房资源合理配置及流动中的本质功能。目前,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其相关的各类理论研究也相应滞后,研究关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政策设计问题。以政策工具组合为视角,将政策设计过程抽象为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基于观点挖掘思想,利用共现网络、文本挖掘等方法,以权威文献和专家观点作为数据来源,确定目标函数及约束函数系数,从而构建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住房租赁市场政策组合多目标函数。此外,提出一种基于Pareto支配关系的两阶段进化高维多目标优化算法以解决高维多目标函数的求解问题,从而搭建出住房租赁市场政策工具组合设计框架、流程和方法,以期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交企业与政府博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公交的特点出发,建立城市公交企业与政府的博弈模型,并对不同形式下的政府帮助政策——补贴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政府对公交企业的约束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达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优化,从而进一步实现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整体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虑线性单中心城市中居民的个体差异,构建空间均衡模型,探讨了交通补贴对城市居民福利效用的影响.首先,从离散型的用户异质性角度,根据时间价值的差异,将用户分为若干异质群体.然后,将异质性用户从离散型拓展至连续型,分析两种不同的土地所有权情形.如果城市居民不具有土地所有权,在空间均衡下,交通使用者都会从其所得的交通补贴中获利,且时间价值越高者获益更多;而在交叉影响分析中,私家车用户的效用不受公交车补贴的影响,但私家车补贴却导致公交车用户的福利降低,时间价值越低者损失越大.如果城市居民就是土地所有者,在一定条件下,时间价值较高者受益于其交通补贴的提高,而时间价值较低者受损.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型活动客流集散需求特征,研究了公共汽车交通配合轨道交通客流集散的调度决策问题,分别针对本线运行模式及跨线运行模式建立了独立调度模型和集中调度模型并设计算法.最后结合2010上海世博客运交通组织给出优化算例. 案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一定程度降低公交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轨道-公交”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布局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模型,该模型已在桂林市的总体规划中得以实施. 首先,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建模的基本框架. 然后,分别建立了产业和人口布局的交通影响评价模型、空间收入公平性评价模型、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和流域河网水质评价模型,并以这些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确定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模型的优化目标. 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7.
DEA-Gini准则在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Gini准则方法提高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的判别能力, 以降低DEA结果受指标维数影响的风险. 并通过2011年上半年南京市公交企业的相关数据说明如何利用DEA-Gini准则方法对相关企业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 在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其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对指标集取子集, 利用DEA方法求出在各指标子集下公交企业的效率, 再基于Gini准则给各子集赋予权重, 最终得到一组更为客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绩效评价结果, 即综合效率(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score, CES). 在此结果上提出可行的建议, 以保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首先运用网格化管理技术将城中村划分为若干单元格,其次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收集治安风险数据,然后利用移动互联网收集城中村外来人口信息,通过智慧城市大数据挖掘技术,形成治安数据与电子地图相结合的可视化信息;用i-beacon技术设置可提供公共服务的虚拟地理围栏;建立了城中村C~2I~2O模型和警力配备模型;通过定义k-关联事项和频繁关联事项,对城中村常见犯罪行为进行频繁关联事项规则挖掘.最后以贵阳市云岩区构建社区治安防控网智慧城市的设计为实例,从网格化管理、物联网技术、建立城中村信息大数据库以及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对该市的治安风险管理进行案例分析,计算了相应的警力数配备.本研究为城中村的智慧化和警力数配备提供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协同服务于同一客运走廊的地铁和公交的票价及换乘优惠率统一优化问题,提出在优化过程中引入乘客在一定出行距离上对选择某种交通方式所承担延误风险的主观评判,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出行路径上的客观条件和乘客的心理因素对乘客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双层规划优化模型,它的上层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下层为基于弹性需求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这里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下层模型应用相继平均法求解.最后通过一组算例对模型构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并应用于分析问题;结果表明:一是乘客延误风险的主观评判对其出行行为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是实施换乘优惠可降低乘客的换乘出行成本和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和预测北京住房、公共交通和小轿车的发展关系。该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要解决紧迫的住房问题,必须限制小轿车的数量。若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并加以细化,该模型可以成为各地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