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针对郑州地铁1号线,我们建立了地铁站点选址模型,建立站点设置评价指标,为了计算备指标的权重,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等,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利用,同时把熵权与层次分析法获得的权重结合起来,以期望得到更合理的分析结果.然后对紫荆山站进行建模求解,分析其选址是否合理,又从“点一线”这个概念出发层层深入考虑地铰一号线其他站点的设置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3.
地铁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是城市中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地铁的运营大大缩短了市民日常的交通时间、改善了周边的生活配套设施、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这一系列的便利无疑会对其沿线地区的商品房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了南京地铁对浦口区商品房价格影响的基础上,以苏宁天润城为例,进一步说明地铁为浦口商品房市场的发展所带来的新的活力。同时简要分析了地铁的开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明确现状轨道交通站点供给能力和周边出行需求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处于不同营运状态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及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近期发展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议。本文以合肥市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地铁1号线为例,研究了沿线23个站点周边2 km缓冲区范围内的交通可达性,以期反映各站点的供给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合肥市轨道交通空间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得出各站点的需求度值,结合供需平衡指数和合肥市现状调研的认知评判,分析供需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而对相应的站点周边空间近期发展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探讨轨道交通对上海城市商品住宅的影响.文章采用Excel建立商品住宅信息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建立图形库,并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上海市区商品住宅价格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关系.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最优”回归模型,试图寻求各区位因子对上海市区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并对回归模型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管线综合平衡设计使各类管线单项工程设计与施工合理衔接,直接、具体、有效地解决各工程管线彼此协调、避让问题,科学地指导各类管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城市交通需求迅速增长和城市布局的重新调整,分析了引入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OD)模式的必要性.轨道站点地区作为TOD模式的重点区域,其内部土地利用的优化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轨道10号线五角场站为例,利用基于TOD理念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对站点周边用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及商业金融用地的开发强度相比TOD模式提倡的高密度仍有一定的差距,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深圳市地铁为案例, 利用百度热力图, 通过热力平均值和热力离散系数构建轨道站点服务区活力测度体系。结果表明: 1) 深圳市人口聚集具有站点导向, 占深圳市总面积15%的轨道服务区在7—23时集聚全市38%~50%的人口, 呈现夜间少、日间多的人口聚集特征; 2) 测度体系将深圳市166个轨道站点服务区划分为低平衡成熟型、高平衡成熟型、高平衡孕育型和低平衡孕育型, 活力表现与建成环境有关, 成熟型服务区建设强度更高, 低平衡型服务区用地不均衡的情况更严重, 拥有规模性城中村的服务区更易表现出高平衡型特征。基于热力图数据的活力测度能帮助不同类型的轨道站点服务区采取相应的规划策略, 产生更理想的公共交通导向式土地开发(TOD)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1998 ~2011年北京地铁4号线周边2000 m内房价为例构建特征价格模型,分析了其对周边房价的时空影响效应及规律,明确了空间影响距离的关键参数.空间影响上,房价随与站点和市中心距离拉大均衰减,最高值出现在距最近站点400 ~600 m之间.房价并非平均积聚,表现出明显的中关村、动物园、西单三高峰分布.处在二环线以内和二三环之间比其他环线房价分别约高73.1%和56.9%.每靠近中央商务区、主干道和最近站点1 000 m,房价分别上涨约6.4%、36.2%和19.2%.时间影响上,4号线开通前后对房价都有显著影响,运营期明显高于建设期.最后确定影响范围为1 100 m左右.  相似文献   

10.
地铁建设对宜居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充分利用地下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但地铁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城市环境景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正负面影响.该文以宜居城市之一的长沙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期中对大气、噪音、水污染、道路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以此为长沙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及其网络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分析轨道交通网络结构为目的,利用可达性对上海3个不同时期的轨道交通网络的通行效率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可达性会随着地铁网络规模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为了阐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随后对各时期的网络进行结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个网络的平均距离和平均最短路径对网络的可达性影响极小,而作为轨道交通网络特有的度分布现象对其影响较大.同时,分别将3个网络与保持度分布不变的随机网络进行了可达性和网络效率的对比,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网络的便利性与网络效率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以长沙地铁万家丽广场站新建5号线和既有2号线的组合换乘站厅改造工程为案例,综合分析施工和运营同步进行的改造工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探讨地铁十字型换乘组合站厅改造施工的平面布置方案。研究表明,布置方案应在明确设计难点的基础上,采用分阶段分区域的组织形式,统筹兼顾施工组织流水段划分、运营客流组织、各阶段施工的平面布置,并制定降低运营影响的有效措施。各阶段运营区域内的乘客流线是直接影响运营是否正常的关键,方案设计时应该统筹兼顾各阶段运营区域内的安检、闸机、售票、无障碍设施等;围挡隔墙的设计定位应考虑施工所需的组织空间和临时消防通道,隔墙围挡应采取密封和降噪措施。实践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结合上海某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分析,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车站的几种结构形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保持地铁车站截面的对称性对结构的抗震有利;当结构截面不能保持对称时,在截面形式突变的位置设置沉降缝,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车站与周边开发部位连接处侧墙的开孔尺寸对开孔处柱子及开孔下方车站连续墙内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的整体抗爆安全性能与其站台柱抗爆能力的大小密切相关.为此,从截面选择、轴压比的确定、箍筋形式及配筋率等方面对站台柱的抗爆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地铁车站站台柱进行抗爆设计时,截面形状宜采用圆形;增大箍筋直径或提高纵筋配筋率都不能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柱抗爆性能,减小箍筋间距对提高柱子的抗爆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针对圆柱提出改善其抗爆性能的箍筋配置方法;提出了站台柱合理安全防护距离的概念,并针对典型地铁车站给出建议值.  相似文献   

15.
可达性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布局领域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枞阳县消防站布点及路网数据等信息,结合空间句法和缓冲区分析法对城市消防站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进行定量测度,揭示了不同时期研究区道路网络的可达性分布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情况,为枞阳县消防站的选址布局及优化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规划道路的全局可达性较现状道路有很大提升,局部可达性有所提升;2)规划道路中的全局可达性较好但未达到1,各空间单元呈离散的模式,与规划的组团式布局相吻合,规划道路中局部整合度和全局整合度较高的路段存在错位现象;3)现有消防站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综合表现良好,可成为区域范围内消防力量有效调配的支持基础;4)除现状以外的其他消防站全局、局部可达性均不是很高,尤其是外围组团的消防站与局部可达性较高的路段有明显的“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车站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并用于上海市地铁7号线一车站的抗裂防渗现场施工段内混凝土结构中,测量现场混凝土裂缝点的温度和应变情况.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性能,满足地铁车站抗裂防渗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支持下,以福州市地铁1号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福州市三环快速路以内的城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基于道路密度、公交站点密度等计算模型分析福州市交通网络密度分布特征.通过时间距离、通达性系数和服务区域面积三个指标度量地铁开通前后交通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核心城区道路资源和交通资源的分布存在极化现象;地铁1号线开通后,重要交通节点之间的平均通行时间距离缩短13.7 min;交通枢纽中心30 min服务区域面积增加了6.1%;交通网络通达性格局从以鼓楼区为中心的单核扩散格局转变为沿地铁走势的一核一轴向外扩散分布格局,城区基本形成40min交通圈,实现了福州市通达性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8.
以济南地铁邢村站基坑开挖支护为工程依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监控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理论方面阐明基坑变形的理论依据,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邢村站基坑开挖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结合现场的监测结果,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水平与竖向位移和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以及支撑结构的轴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的开挖,基坑顶部呈现出逐渐向坑内运动的趋势,并且随着开挖过程中支撑结构的施加,围护结构整体呈现出向坑内变形的“弓”形分布,在支撑施加的部位,变形明显减小;由于基坑开挖土体的卸荷,围护结构出现隆起变形;地表沉降曲线呈现“U”形分布,并且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地表沉降最大值逐渐增大,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基本在0~20 m内;各道支撑的轴力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部的支撑发挥作用的效应更明显,并且下部支撑轴力大于上部支撑的轴力。  相似文献   

19.
借助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利用成本加权距离法,分析泰州过江通道建设前后扬中市空间可达性的变化,划分出4个时距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间可达性的变化对扬中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土地利用形态、城市发展重心、人流物流量、投资环境、区位优势、区域协调、产业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地铁车站中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运用先进截面整体分析,从中获取位移响应施加于构建精细构件模型的思路,实现了地铁车站中柱在地震作用下的三维弹塑性时程分析。首先对地铁车站进行截面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取中柱两端的相对位移时程响应,施加于中柱的精细模型两端,以达到模拟中柱在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的目的。结果显示,在施加的罕遇地震作用下,3.94s时中柱产生大规模的塑性区,在4.6s和5.0s时,中柱端部的混凝土相继失效甚至脱落,完全形成塑性铰。中柱的精细模拟与地铁车站截面模拟的结果吻合,并且与实际震害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