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钐、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HPA)和邻菲罗啉(phen)的稀土钐配合物Sm(N-PA)3phen,并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初步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其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荧光发射光谱在560,597,641 nm显示出钐离子强特征荧光发射峰,说明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的三重态能级与Sm3+的最低激发态能级匹配,配合物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首次合成了具有摩擦发光性能的Sm~(3+),Eu~(3+)和Tb~(3+)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三苯基氧化膦(TPPO)的三元配合物.实验测得它们的化学式为Ln(TPPO)_2(TTA)_2(NO_3)(Ln=Sm,Eu,Tb).它们分别为浅黄(Sm)、粉红(Eu)和浅黄(Tb)的晶态物质.通过热分析、电导、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理化性质.这些配合物在365nm紫外灯照射下发出很强的特征荧光.在日光下或黑暗中轻轻搅动或用玻璃棒摩擦时能发出明亮的颜色和与荧光相同的光.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稀土离子(Sm、Eu、Tb、Yb)与1-苯基-3-甲基-4-七氟丁酰基唑酮-5)及中性配体三苯基氧化膦、2,2—联吡啶、二甲基亚砜的三元固态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组成、光谱和热稳定性质.发现这些配合物在常压下加热时表现出一定的挥发性质,其中以含配体三苯基氧化膦的配合物的挥发性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配合物Eu(DBM)(TPPO)_3(NO_3)_2(DBM:二苯甲酰甲烷;TPPO:三苯基氧化膦)能发出很强荧光的特性,以Eu(Ⅲ)离子为荧光探针,77K下测得其高分辨激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中Eu(Ⅲ)离子仅有1种晶格格位.~5D_o→~7F_j(j=0~4)跃迁光谱表明中心Eu(Ⅲ)离子具有C_(2v)格位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了3种Fe(Ⅲ)配位超分子配合物:  [Fe(phen)3][Fe(ox)3]·KOH·6H2O(1), [Fe(en)2(ox)][Fe(en)(ox)2]·2H2O(2), K3(glycol)·(Fe0.2Cr0.8)(ox)3(3)(phen=邻二氮杂菲, en=乙二胺, ox=草酸).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红外光谱(IR)、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并测定了它们在4.5~300 K的变温磁化率. 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温区配合物1~3均表现出弱的反铁磁性质, 其中配合物2的反铁磁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以有机配合物(PPQ)2Ir(acac)为发光掺杂剂,稀土配合物Tb(eb-PMIP)3(TPPO)为主体材料,用铟锡氧化物(ITO)和铝分别作正负电极,采用真空蒸镀制备电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该器件发射红色光,主峰位于615nm,是磷光分子(PPQ)2Ir(acac)的特征发射通过器件结构和浓度优化,器件的最大发光效率达3.14cd/A,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该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无明显衰减.实验结果表明,带有相对较宽能隙配体的稀土配合物可能是制备高电流密度且稳定的电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较好的主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分子磁体(SMMs)体系被探索出来,尤其关于Dy、Ho、Er等稀土离子组装而成的SMMs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目前对Yb的系统性和比较性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为探究Yb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磁弛豫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合成并表征了两种氰基桥连3d-4f一维链状配合物{[Yb(TPPO)4][Fe(CN)6]}(H2O)(简写为1YbFe,其中TPPO为三-(N,N-四亚甲基)磷酰胺)和{[Yb(TPPO)4][Co(CN)6]}(H2O)(简写为2YbCo).粉末X线衍射表明两种化合物均有较高的纯度,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两种化合物局部配位几何结构均为八面体(Oh)构型.磁性研究证明零场下配合物1YbFe和2YbCo存在量子隧穿(QTM)效应,交流磁化率不表现出频率依赖性.在外加2 kOe直流场下,...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6种以邻、间、对甲基苯甲酸(o-,m-,p-MBA)为第1配体,1,10-邻菲口罗啉(phen)为第2配体的铽及钇掺杂铽的三元和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EDTA滴定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室温下记录了这6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比较了第1配体的改变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及非荧光稀土离子Y3+与配合物中的发光离子Tb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种三元配合物和3种四元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各配合物的相应跃迁发射峰位基本上没有变化.3种三元纯铽配合物在489 nm和545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均按邻、间、对位的顺序依次增强;3种四元掺杂配合物中掺杂离子Y3+对配合物中Tb(Ⅲ)在489和545 nm两处的强发射均表现为荧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溶液法制备了混合价态双核铽配合物NH4[Tb2(PHBA)8],利用红外光谱、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配合物属斜方晶系,Pccn空间群,为[NH4]+与[Tb2(PHBA)8]-的盐.每个结构单元含有2个铽离子(Tb3+,Tb4+),每个铽离子与6个不同PHBA配体中的羧基O原子以8配位方式(2个羧基为螯合,4个为桥式)配位,构建具有混合价态的双核铽配合物.该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以493、548、589和625 nm为中心的发射峰,这是由Tb3+5D4激发态到7FJ(J=6,5,4,3)的能级跃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由简单化合物LMCl合成的桥联式复杂配合物[LNi(Cl)ML']2+,其Ep(Ep为配合物 氧化还原电位)值普遍降低,电化学稳定性增加.用“分点扫描法”可确定不同氧化态的Ep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以药物恩诺沙星(ENRO)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的稀土铽药物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法初步表征配合物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配体与稀土铽离子之间发生了配位,生成了新的稀土配合物;配合物荧光光谱中显示出铽离子的4个特征峰,发出绿色荧光,荧光性较好;发射光谱中存在较强配体峰,说明能量传递不完全.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Eu(TTA)3(TPPO)2二元及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溶解性、热稳定性和TPPO第2配体加入对配合物发光性的影响.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第2配体的加入能有效地增强铕离子发光强度,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出Eu3+的特征发射峰,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是一种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红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乙烯咔唑(PVK)为基质,分别采用直接掺杂法和原位复合法制备了含稀土铽(Ⅲ)配合物的纳米发光薄膜,并且对膜层的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稀土配合物被复合到导电高分子PVK中,铽配合物是以纳米的尺寸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两种方法获得的薄膜都发出了铽离子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4种N,N-乙基,苯基-N’-苯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L)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和摩尔电导率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pic)3L[RE=La(Ⅲ),Eu(Ⅲ),Tb(Ⅲ),Ce(Ⅲ)],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10,其在CH3OH溶液中属于非电解质.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大于Tb(Ⅲ)配合物,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对配合物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着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不对称舍联萘骨架酰胺类开链冠醚配体N,N,N’-三苄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L)及其4种稀土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差热-热重等分析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稀土配合物组成为RE(pic)3L·2H2O[RE—La(Ⅲ),Eu(Ⅲ),Tb(Ⅲ),Y(Ⅲ)].推测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结构,稀土离子配位数为10.在不同溶剂中,对Eu(III)和Tb(Ⅲ)配合物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受溶剂效应的影响,荧光强度随溶剂配位能力的增强而减弱.在相同条件下,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大于Tb(Ⅲ)配合物,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个新型β-二酮型配体,以及它与铕(Ⅲ)和铽(Ⅲ)形成的配合物。配体和配合物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质谱、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分别在DMF、乙醇、丙酮、氯仿及甲醇溶液中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并讨论了溶剂效应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EuA2(TPPO)2NO3(HA为对甲氧基苯甲酰-苯甲酸甲烷,TPPO为三本基氧化膦)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谱、核磁对其进行了表征.77K下测定了配合物激光激发荧光光谱.光谱数据说明该配合物具有不止一种Eu3+晶格格位,Eu3+离子不处于反演中心.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以邻菲哆啉(phen)作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铽与IA,phen三元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其成键特征。研究了其荧光性能。三元配合物组成为Tb(IA)3·phen。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是二元配合物的近10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杯[5]芳烃衍生物5,11,17,23,29-五叔丁基-37,38,39,40,41-五羧甲氧基杯[5]芳烃,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其与铽(Ⅲ)离子形成1:1配合物的发光行为.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发光行为基于分子间能量转移,pH=8~10范围内荧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溶剂极性明显影响荧光的强度;通过紫外滴定和荧光滴定确定了体系的稳定常数.该主体化合物、铕(Ⅲ)离子和邻菲罗琳在无水乙腈中,于321nm激发波长下检测到铕(Ⅲ)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