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从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恩·卡茨(Felix gatz)从康德哲学中借用"他律"、"自律"的概念,运用到音乐美学研究中,做为划分音乐美学流派以来,音乐中"他律"与"自律"的对立和冲突,从来就没有调和过.我们从中西哲学范畴以及由其决定的中西音乐范畴的比较研究中,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中所谓"他律"、"自律"的发生逻辑.其实,"他律"也好,"自律"也罢,若简单地将其割裂而片面强调一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考究,其无论如何也只不过是一种悖论.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是我国话剧舞台形态与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话剧创作中对西方写实传统的汲取,对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的借鉴与反思,对舞台民族化、风格化的追求和尝试,成为这一时期观念探索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十七年"话剧的舞台呈现为个案,考察在写实传统的影响下中国话剧舞台从"生活化"到"写意化"形态的美学嬗变,并探究其观念上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天人合一"观念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和一种思维方式,发端于孔子.孔子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命"与"天"、"仁"与"人"之间的本质联系,把"天"、"人"观念理论化、哲学化了,并由此确立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两个最基本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史载陶渊明"性不解音",其实陶渊明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是不拘泥于具体的曲调、音符,而只寻音乐的真谛的.他去掉琴的弦、徵,手抚素琴,独与宇宙精神相往来,追求的正是"乐之至"的"无乐之乐".  相似文献   

5.
"音乐"与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配有"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消除疲劳,提高兴奋性.本文通过多年教学实验与运用,总结出在中长跑教学中配有"音乐"能培养学生对中长跑教学的兴趣,提升中长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以大众文化为对象、通俗歌曲为代表的"社会音乐"蓬勃发展中,将声乐教学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与其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具体切入到美声与通俗的"唱法"比较层面逐一加以分析、定性和理论把握.  相似文献   

7.
当前,"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与教育战线的各个领域,音乐课也不例外,我们的教育应以"育人"为前提,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使音乐教学多姿多彩,创造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8.
提出"数字建筑学"新概念,并对其文化观念、设计模式和教育体系作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老子云:"上善若水".寥寥几字,却真实的反映了水的自然属性和化学性质,"性柔"、"不与争",更深层次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倡导自然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中学化学教学中渗入德育观念、国学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惠芳 《枣庄师专学报》2007,24(4):102-103
孔子对音乐教育极其重视,认为能育人的音乐必须是"尽善""尽美"的音乐;具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和之美的音乐才能引领人们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1.
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先秦儒家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与乐的起源与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有直接关系,与原始宗教密切相连,后经上古三代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西周时代的强化,礼乐逐渐脱离了宗教神秘色彩,但源于原始社会祭祀活动的文化精神,仍以礼乐的理想准则而延续。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先秦儒家将礼乐与伦理紧密结合,用"仁"来解释礼乐,表达其美学主张,认为凡是美的,就必须体现"仁",符合"礼",注重美与善的关系,强调艺术与伦理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是属于音乐本体论研究范畴。然而,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产品,中乐和西乐,其存在方式卓然异趣,这很让人深思。在此,我们借黑格尔在表述“绝对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时常用的哲学概念“自在”与“自为”,对中乐和西乐之存在方式作一比较研究,试图从哲学上揭示中乐和西乐卓然异趣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经·周颂》中的"文王之德"即"文德",历代论家都注释为"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但经多方考证,成于周初作品《诗经·周颂》中的"文德"意义并非指"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而是指文王的武功征讨战略。  相似文献   

14.
左权小花戏是一种载歌载舞、歌舞并重的地方小戏,最晚于清代已经形成成熟的二小戏、三小戏形式。其之所以形成并获得长足的发展是与古辽州地处偏僻、迎神赛社活动较多、百姓深厚的音乐素养、民间乐班的长期存在有关,同时也与中路梆子、黎城落子等剧种的影响以及党的文艺政策、指导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诗经·周颂》中的"文王之德"即"文德",历代论家都注释为"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本文经多方考证,成于周初作品《诗经·周颂》中的"文德"意义并非指"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而是指文王的武功征讨战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早期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继承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同时又结合了我国传统音乐特点与语言习惯,这一体裁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是随着我国专业音乐创作队伍的形成而逐渐兴起的。青主的《大江东去》是我国早期优秀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体现了早期中西音乐交融之后所产生出的新音乐的艺术特征。他的成功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这一西方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发展和壮大积累了宝贵的创作实践经验,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韶乐的起源及主要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韶乐发明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传承至隋代以前结束,隋代以后宫廷的文舞还保留着韶乐主要因素;同时,韶乐与朝鲜半岛宫廷雅乐具有密切关系,后者所用乐器、道具、乐舞风格等都受到了韶乐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原生态唱法的价值、意义,认为原生态作为一种新的唱法,正在为大众所接受,它的当代意义不仅仅是它所带来的社会反映和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冲击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方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出了保护原生态唱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声乐艺术应逐步形成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有民族代表性的歌唱流派--"中国唱法"."中国唱法"应是融洋贯中的结果,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和民族气质的特点,根据各剧种、曲种、歌种的不同唱法、音乐风味的个性与共性之不同表现因素,与"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发声方法和有关演唱技巧规范进行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