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叙述了离子型稀土矿用原地浸析采矿开采时进行室内模拟浸析试验的原矿样采集与加工、试验装置、试验内容.论述和分析了试验情况.得出了对该类矿山的原地浸析开采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2.
淋积型稀土矿柱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淋积型积土矿现行池浸存在的缺点和稀土呈离子状态吸附在粘土矿物上的特点所进行的柱浸试验,获得了优于现行池浸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淋积型稀土开展控速淋浸,堆浸和原地浸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为解决离子型稀土矿用原地浸析法开采时母液收集难的问题所采取的水封闭工艺.阐述了水封闭工艺原理、模拟试验,并全面分析了在矿山各种地形、地貌条件下,原地浸析采场实施水封闭工艺的要领.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对某铀矿的原地浸出采铀中流动反应进行模拟,是一个动态的反应输运过程的模拟。在模拟中,把整个溶浸采铀过程分为酸化期、生产期和浸出末期三个阶段。模拟采用某矿山的地质参数及生产中的抽注情况,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溶浸采矿过程中的地下水活动,对原地浸出采铀的生产甚至整个地下溶浸采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离子型稀土矿为例,通过对矿体赋存特征和采矿工艺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浸矿液在地下水中运移规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预测结果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再对采取措施后地下水中污染物分布规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截渗措施能有效防止原地浸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围绕溶浸采矿这个主题 ,从岩、矿石的物质成分 ,矿石结构构造 ,铀的存在形式 ,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大布铀矿床溶浸的天然地质条件 ,并通过一系列矿石铀浸出工艺试验 ,获得大量溶浸工艺参数 ,提出大布铀矿床以原地破碎浸出辅以堆浸为最佳采矿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小勇 《江西科学》2013,31(3):326-33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镧铁氧体。考察其对稀土离子La3+吸附性能,并用偶氮胂Ⅲ直接吸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吸附性能测试。详细探讨了温度、pH值、超声时间和镧离子浓度对稀土镧铁氧体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镧铁氧体对La3+离子吸附的适宜条件为:吸附温度T=45℃,溶液pH=6.00,La3+离子的初始浓度10 mg/L,用量5.517g/L,吸附时间超声45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条件下吸附效果较好Qmax=0.921 6 mg/g其吸附行为符合吸附动力学方程,同时满足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8.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广泛分布于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南方省区, 常呈离子状态吸附于黏土矿物中, 具有中重稀土元素含量高、开采浸取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特征。南方稀土矿开采过程对地下水产生重要影响, 导致矿区周边地下水重金属、氨氮及硫酸根污染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为此, 借助自动化监测设备, 在广东开展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实验, 实现了无线远程监测水中pH 值、氨氮等关键指标的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绿色矿山”环境监控系统的概念, 通过整合原地浸矿工艺、地下水无线远程监测系统及污染防控系统, 依靠中央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设备, 控制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对地下水的影响, 为实现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绿色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采矿方法的创新是促进采矿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国在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和原地溶浸采矿法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吸附稀土的粘土矿可以认为是粘土矿物上负载了稀土离子和其它阳离子的一种特殊无机交换“树脂”。本文应用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研究了电解质与原矿中稀土的交换平衡,推导出吸附的稀土离子与电解质交换复杂体系的平衡计算公式,通过必要的假设,估计出交换反应的自由能变化。据此,解释了稀土交换率低的原因,提出了交换工艺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南方重稀土矿浸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君  尹敬群 《江西科学》1996,14(2):81-86
探讨了浸取反应温度、浸取剂初始浓度,矿石粒度及搅拌强度对浸取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浸取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其浸取过程可用收缩未反应芯模型表达,属内扩散控制,求出了表观活化能,导出了动力学方程,为高效,低耗合理地开采南方重稀土提供了科学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稀土金属离子占据伴刀豆球蛋白A中Ca~(+2)离子结合位置对其血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对伴刀豆球蛋白A血凝活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3.
用复合浸出剂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的稀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慧琴  欧阳克氙  饶国华 《江西科学》2005,23(6):721-723,726
研究了采用新型复合浸出剂来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的稀土,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浸出剂浸取稀土浸出率高于单一浸取剂,能减少某些非稀土杂质元素的浸出,浸取后的浸出剂经提纯后能反复使用,而且这种新的稀土浸出剂具有来源广、价格便宜、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Column leaching experiments with ion adsorption-type rare earth ores for different lixiviant concentrations and different column heights were carried out.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lumn leaching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Two parameters(a and b)in the model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methodology: the ore column was divided into several units; each unit was treated with multiple leaching steps. The leaching process was simulated as a series of batch leaching experiments. Parameter a of the model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selectivity coefficient of the balanced batch leaching experiment. Further, the influences of ammonium sulfate concentration, rare earth grade, column heigh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hydrodynamic dispersion coefficient on the extraction were analyz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ameter b, the ammonium sulfate concentration, and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ore column, were examined us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optimal ammonium sulfate concentration for different column heights(2.5, 5.0,7.5, and 10.0 cm) us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ere 5.9, 6.2, 7.3, and 7.7 g/L, respectivel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breakthrough curve, leaching rate, and leaching period of rare earth ores, to achieve optimal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15.
蒋厚义  龚刚明 《江西科学》1997,15(4):217-221
结合矿山工艺研究了难溶稀土草酸盐转化反应的工艺参数,提出用碳酸铵盐转化传统的稀土草酸盐中的无价值草酸物质直接用于提取稀土工艺。四次循环模拟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草酸循环使用率53.4%,产品质量提高,生产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