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美是人类直观自身、直接欣赏自已的美.人体艺术以其直观可视的真实形象表现人体的美,是以人体为素材表视作者对人性的肯定与对肉体的赞美.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虽是一项新兴技术,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特别是对人体自身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哈维和他的血液循环理论,到R.胡克在1665年首次提到“细胞”一词,再到19世纪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随着科学的进步,每一项惊人的发现都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更进一步。在人体解剖以及细胞、细菌发现之后,20世纪初发病机理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随着DNA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才真正进入了生物分子时代,它向我们提供了一份生命“说明书”,奠定了人类认识自我的基石,也为世界各国农业、医药、食品、能源、化工、环保等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重要技术,从基因组破译到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等,近年来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地认识自身。对自身认识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人类生存、健康、繁衍和社会进步的福祉。人类对自身规律的认识是从两个方向进行的:一头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和恢复健康t另一头是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和展示极限。前者形成医学科学体系,后者则是体育(运动)科学体系。体育(运动)科学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春林 《科技潮》1998,(8):27-28
继当代大科学的两项杰作——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胜利实施后,科学界又将目光投向另一项巨大的生物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HGP,Hu-man Genome Proiect)。众所周知,人类在不断向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进军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对自身的认识和保护却越来越不如人意。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0~50%的人每天备受各种慢性病的折磨,肿瘤、心血管等疾病已成为人类驱除不掉的幽灵,艾滋病等"顶级横祸"使人们对未来的灾难又有了新的恐惧。为完全认识人类自身,为彻底战胜病魔,探究和掌握人类基因组是关键。人类基因组是指决定人体的生、长、育、老、病、亡的所有遗传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常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部位去认识客观世界。本文借助语料库,分析了英语中"眼睛"隐喻的分类及特点,并证实人类认识自身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恺 《广东科技》2001,(9):55-56
生命科学揭示人体衰老之谜 跨入21世纪,随着现代人对自身的认识越加深入,人们更加懂得享受人生和健康同等重要的道理。按人体生长规律和基因特点等科学数据推测,人类的潜在寿命可达150岁左右,然而,目前人类平均寿命仅为70—80岁,远未达到潜在的寿限。未达寿限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衰老退行性疾病导致疾病死亡或某个器官老化死亡造成整个机体的死亡。 关于衰老的分子机理,曾有  相似文献   

7.
在简介数字虚拟人及其发展的基础上,从哲学层面对"数字人"技术进行反思,讨论了数字虚拟人的本体论地位、数字虚拟人的认识论维度问题。从本体论上讲,数字虚拟人是以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和电磁状态的硅为物质基础的生命实体;从认识论上讲,数字虚拟人作为一种全新的认识生命的形式与物质的统一体,是人类再探索、再实践、再认识人类自身的一种技术过程,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值得我们研究与关注。  相似文献   

8.
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当今,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人类对美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为了达到美的目的,人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塑造自己的身体.本文通过阐述人体美的重要因素姿态美及姿态美的训练方法,告诉人们塑造人体美的最佳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精神文明有新的追求,而且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健康长寿是人类自古以来共同追求的目标。据生命科学工作者的测定,人的自然寿数应活到120~140岁左右。但由于人们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不足,很少注意大自然及生活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致使疾病时有发生,严重的减损了人类的自然寿数。 沈阳永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所研制的永林综合治疗仪是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即将来临,当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管理专家、企业家聚在一起开会,讨论一个议题:什么是20世纪人类的最大悲剧?不是两次世界大战、不是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不是癌和艾滋病肆虐人类,不是……而是人类对自身的价值和潜力认识不够,对自身开发不够,对人类自身的潜在资源浪费。在过去的世纪里,廉价的天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作为类存在物对自身与他者关系的认识结果,是以人和地球为参照系认识和衡量对象的理论,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评判标准。海德格尔被认为是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其实他反对的是搬弄新名词的做法,反对人当成存在者的主体去任意支配和改变存在,以及虚无主义的思维方式。“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于人类抑制对自身的盲目自尊、对自身理性的盲目夸大,对自然的霸权主义式的野蛮掠夺有一定的作用,但人类现今生态环境和未来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类目前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2.
黄威 《科技潮》2000,(8):46-47
6月26日,美、日、德、英、法、中6国科学家同时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完成。这一成就被认为是破译人体全部基因密码的初稿。工作草图覆盖了人体97%的基因组,并精确地测定了其中85%的基因组序列,它包含了人体约30亿对碱基对的排序。据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强伯勤、国家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沈岩、北京生物技术产业促进中心负责人雷霆等专家介绍,基因是控制人类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人类基因组包含了决定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以及精神、行为等全部遗传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对自身和客观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科学。体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达到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及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方法会使人体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健康从而得以保障。体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有利于身心的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4.
被人们称之为“严肃的科学”的数学中也充满着美,在数学园地中开满了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之花.对数学奖的鉴赏和追求,将激发人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发掘数学中的美,能使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更全面,对数学教育的功能认识得更深刻,同时也将会开拓审美活动的新领域.数学美的主要特征是简单性、和谐性、对称性和奇异性(亦称新奇性或意外性).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的表现形式将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本文旨在探讨奇异性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是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象征.人体的美是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健康的标志.从构成人体的要素中可以看出形体美、气质美是一种综合的整体,是由健壮的体格、完美的体型、优美的姿态结合起来展示的和谐美.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的喜爱和追求日趋强烈,形体训练正是可以纠正生活中不良姿态,形成大方自然的体态,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高雅的气质与风度,从身体、心灵、底蕴、人格等方面全面提升现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化石是大自然遗留给人类,让后人认识生物及自身演化规律的宝贵财富。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生物体,它们虽然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却依然蕴含着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秘密。人类认识生物和自身演化  相似文献   

17.
浅谈健美操教学对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美操是以人体自身为审美对象,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体育运动。是一种集形体美、动作美、韵律美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健美操中美的存在,重视对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更喜爱这一运动项目,提高健身效果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对自身和客观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科学.体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达到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及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方法会使人体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健康从而得以保障.体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有利于身心的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9.
美育的重要性是由人的审美本质所决定,并借由人类本质的要求和人类本质发展的需求加以说明。美育就是揭示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提高人类感知活动在对象上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的感知力,使人类能比较自如的保持和谐以辽阔自身。这种和谐既包括自己内在的和谐,也包括自己与外界的和谐。由于人类对美的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因此,美育的内涵也具有时代性。在当代,人们所面临的新情况是对心灵的把握与调控的问题、智能潜力开发问题等。所以,美育亟待解决的不仅是心理感性的实现问题,还需解决人们心智的潜能开发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以人体部位或器官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的潜在相似性为基础,对潜在的相似性进行认知突显的助推,通过隐喻进行跨域投射,借助于形貌、位置、功能投射这三种主要模式,从而有效地建构起人体词语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