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描述自吸泵自吸性能的参数是抽气率q和真空度H_s,并且介绍了测试自吸性能的简易方法。文中指出可以自吸性能曲线的斜率K,作为对不同型式自吸泵及其自吸能力强弱的评定值。自吸方式和叶轮圆周速度是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提高自吸泵的自吸性能,就是要提高K的绝对值。  相似文献   

2.
低比转数自吸泵由于自吸缘故多了几个损失,所以效率要比普通离心泵要低。要提高自吸泵的效率,可以通过试验研究,结构改进和设计计算方法的修正。其中设计方法的修正尤为重要,因为光从结构上想办法仍不能达到较高的效率,必需设计方法上的改进。增大流量设计法——即按普通离心泵速度系数设计法以增大设计流量的办法进行计算。这样设计出来的自吸泵效率可以提高。这种方法运算简便。曾参加2ZX-35自吸泵研制的有顾瑞康,蒋履祥两位讲师及南京市机械研究所王载庭工程师,高原技术员等。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输送含颗粒、腐蚀性介质的自吸泵。它具有结构简单,铸造容易,性能可靠的特点。提出以封液厚度的概念替代储液高度,以动态液面替代静态液面的概念,来确定气水分离室几何尺寸的方法,并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立式自吸泵输气性能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叙述了立式自吸泵的机理,根据流体力学、热力学、气体动力学方程和能量不变方程,求得了自吸时间和抽气速率公式,从观察和分析65LZ40立式自吸泵得到的测试数据,其结果与导得的公式极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微型自吸泵自吸性能差的缺点,首先采用了双向回流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微型自吸泵的自吸能力,使泵的自吸高度由通常的3~4米提高到7米。文中对双向回流结构自吸原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回流量与储水量的计算及回流量与储水量之间关系的论述,充实了自吸泵设计理论,对指导自吸泵的设计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肖兰 《科技资讯》2015,13(2):109-110
该文介绍一种新型高效恒压自吸喷灌系统设备,该设备上主要选用一种新型恒压自吸泵专利产品,该恒压自吸泵不但可以自吸,还具有在使用的全流量范围内压力基本不变化,即具有变流稳压特性,该恒压自吸喷灌系统设备体积小、轻便、高效节能,在整个流量范围内使用都保持恒定压力,该新型高效恒压自吸喷灌系统设备不需要使用变频器,因此也具有节资特性。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泵的现代多工况设计理论,并对其广义和狭义的范畴进行了定义.明确了狭义多工况设计的设计准则和优化目标.然后根据某具体两用自吸泵的喷灌与滴灌的时间比例,建立了以总能量消耗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两用自吸泵两工况优化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传统设计方法预测得到所有可能的性能曲线,为满足两工况的设计目标,根据蜗壳对泵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对蜗壳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对设计得到的自吸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泵运行时,流线和压力分布均匀,满足大流量滴灌和小流量喷灌的设计要求,且外特性曲线达到设计要求,故所设计的喷灌与滴灌两用自吸泵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华东水利学院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载了"低比转数自吸泵叶轮几何参数对性能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自吸泵叶轮》.该文介绍了在泵的其他尺寸不变的条件下,叶轮叶片的出口角β_2和叶轮叶片出口宽度b_2对自吸泵性能的影响尤为显著,得出了三个结论(其中两个为推荐值),读《自吸泵叶轮》一文后,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提出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增大流量设计计算法不仅适用于低比转数单蜗壳外混式自吸泵,同样也适用于低比转数双壳外混式和双蜗壳内混式自吸泵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自吸混流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要点。前置式自吸混流泵是在水泵叶轮前端,由S形泵盖与液环轮共同组成的自吸装置米实现泵的自吸.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单方便地将任何前开门式单级离心泵和混流泵改成自吸泵,且不影响泵原来的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自吸泵叶轮气液混合能力对自吸性能的影响,在叶轮原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叶片不同进口边位置的5种模型方案.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对不同方案全流域进行三维定常数值计算,研究对自吸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350WFB-1200-50型外混式无密封自吸泵,初始条件设定进水S型弯管中含一定体积的空气段,出口处设置含气率监测点.结果表明:针对中高比转速叶轮,进口边沿后盖板位置向出口前掠,使得叶轮进口边工作时对流体分时加载,可以有效提升叶轮的气液混合能力,从而缩短自吸泵的自吸时间;在一定前掠角度范围内改变进口边位置对自吸泵的扬程和效率影响不大,但是当叶片进口边向出口位置前掠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导致自吸泵扬程明显下降;当叶轮进口边前掠10°时,额定工况下自吸时间缩短25%,自吸性能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自吸泵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特殊离心泵,其水力性能相比同比转速下的离心泵较低,本文通过改变自吸泵气液分离室两侧的形状来提高其水力性能.基于CFD软件Fluent,采用k-ε湍流模型,对改型设计前后的外混式自吸泵进行了全流场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经过改型设计,泵的扬程和效率均得到提高;泵腔内的流线平稳整齐,流场得到改善,液体介质流动阻力减小;泵腔内液体介质流动湍动能耗散率减小,紊乱程度降低,能量损耗减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一种气泡在外混式自吸泵内运动的计算模型。用数值方法分别对不同情况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气泡初始直径影响其运动轨迹;转速越高,分离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4.
影响低比转数自吸泵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叶轮的叶片出口角β_2及叶片出口宽度b_2的选取对低比转数自吸泵的性能影响尤为显著.现仅在其它几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就β_2及b_2两个几何尺寸的变化对泵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吸泵的自吸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气液两相混合流动与分离过程。本文利用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自吸泵自吸过程,初始条件为进水管及出水管含有部分空气,然后估算自吸时间。模拟结果表明:泵吸气和排气主要集中在自吸初期,期间叶轮入口和泵出口气含率最高分别可达62.4%和45.3%;叶轮入口气含率变化较泵出口气含率变化剧烈;此外,叶轮与导叶间隙对自吸性能有影响,间隙与自吸时间呈负相关变化,说明较大的间隙有利于泵的自吸。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回流孔位置及面积对立式自吸泵性能的影响,根据以往研究得出的经验公式,自隔舌起沿叶轮旋转方向旋转不同角度,在蜗壳侧面设计了15种回流孔位置方案,在200°处设计了10种回流孔面积方案.采用Realizable κ-ε湍流模型对各设计方案进行了全流域数值计算.计算结果显示:设计工况下,回流孔位置对立式自吸泵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洛古电站大坝廊道排水系统设计采用两台自吸泵互为备用进行工作,自安装投运以来常常发生水淹廊道,影响着大坝的安全生产运行.针对存在问题,通过技术分析,决定用潜水泵替代自吸泵进行改造.通过排水泵选型、改造方案确定、施工技术安全方案对原自吸排水泵进行了改造,提高廊道排水泵的工作可靠性,使洛古大坝廊道排水系统实现无人值班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一种常用的立式外混式自吸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稳态数值模拟手段,探索自吸离心泵起动后气液两相流动的瞬态过程.研究采用了接近真实自吸情形的设置,选取一段吸入管路充满空气作为模拟计算的初始条件.计算得到了自吸泵内气液两相分布、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与时间的关系,叶轮入口和泵出口处气液相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可估算自吸时间.计算发现泵吸入和排出气量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泵起动的初期,叶轮入口和泵出口处的瞬时含气率分别可达到30.9%和20.2%.此外,蜗壳开孔起到分流排气的显著作用,孔口排气量占整个蜗壳排气量的20%~25%.本文所采用的模拟方法和结果对于研究自吸泵自吸过程和自吸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电气控制的真空自吸泵设备,泵体固定在安装座上,叶轮安装在泵体内,叶轮中央与驱动轴连接,所述的泵体与螺旋吸水管连通,所述的螺旋吸水管的一侧通过密封接头与真空吸管连通,真空吸管与真空负压瓶连通,所述的螺旋吸水管的上端通过水管接头与出水管连接,螺旋吸水管的底端与潜水管连接,潜水管的末端安装过滤网。该发明提出的一种采用电气控制的真空自吸泵设备,采用在螺旋吸水管上安装真空吸管和真空负压瓶的设计,能够利用压差将水引入到泵体内,从而实现自吸,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组成简单,使用方便,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任星杰 《科技信息》2013,(25):112-113
本文介绍了立式长轴泵和无密封自吸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安装维护等,从效率、应急启动和检修等方面对两种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