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工浮床处理重污染河水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填料人工浮床的方式种植菖蒲、风车草、香根草3种植物,分3池进行试验,采用重力自流方式分别进水,对浮床出水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菖蒲与风车草混种及菖蒲浮床系统对试验河水中有机物和N、P的去除较好.试验数据表明植物直接吸收不是氮、磷去除的主要途径;试验进水为劣V类重污染河水时,菖蒲、混种菖蒲与风车草、香根草浮床的COD、TP、TN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20.46%、23.3%、18.9%,38.35%、45.46%、44.8%与42.34%、45.82%、38.6%;控制试验进水污染负荷,采用菖蒲、混种菖蒲与风车草、香根草的人工浮床生态工程技术治理重污染河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内陆河流域不同浮床植物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潜在生态功能及其差异,采集了位于沱江二级支流赤水河生态浮床上的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鸢尾(Iris tectorum)、美人蕉(Canna indic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6种植物生长旺盛时期的根系样本,通过细菌16sRNA片段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生物多样性以及潜在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6种浮床植物根际细菌中占绝对优势,丰度达47.5% - 72.2%,在植物生长环境较为相似且空间距离较近的情况下,不同浮床植物根际微生物属水平优势种群丰度差异仍较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鸢尾、美人蕉、黄菖蒲、风车草、再力花、梭鱼草,同科同属的黄菖蒲和鸢尾根际细菌组成相对较为相似。风车草根际硝化/反硝化功能菌群丰度更高,梭鱼草根际芳香族化合物降解功能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另外5种植物。根长、株高和生物量更大的植物根际微生物中芽殖杆菌属丰度显著更高,植物生长指标与部分根际细菌氮转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浮床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研究和生态浮床的建设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芹Apium graveolens及其不同组合等密度种植构建生态浮床,研究种植不同植物浮床的水体对6种浮游藻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香根草大幅抑制藻类的细胞生长及叶绿素a(Chl.a)含量,而黄菖蒲则对一些藻类的生长及Chl.a含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西芹对Chl.a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香根草+黄菖蒲+西芹混种浮床对藻类的抑制效率与香根草单种浮床接近,高于种植香根草+黄菖蒲及香根草+西芹的浮床,显示这3种植物共同种植于浮床上产生了某种种间协同作用。香根草浮床和香根草+黄菖蒲+西芹浮床对藻类产生明显的氧化胁迫,导致其膜脂过氧化程度大幅上升,而黄菖蒲和西芹则对MDA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分别构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芹Apium graveolens浮床及其不同组合的植物浮床,并在水体中加入6种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及一种水生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研究不同浮床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应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植物在浮床上能健康生长,其生物量、株高和根长均明显增加,且香根草和黄菖蒲的长势优于西芹。植物浮床均能有效防止水体的中化学需氧量(CODMn)的上升,但各生态浮床植物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浮床能显著去除水体中的氮(N)、磷(P)营养盐,其中,香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而西芹的效果相对较差。总体而言,在系统中添加斑马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浮床系统对水体的净化功能。香根草浮床能显著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相对而言其他类型的植物浮床对浮游植物的抑制能力较弱或无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浮游藻类对植物浮床的敏感度不同。香根草和黄菖蒲对生态浮床系统中斑马鱼的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香根草的促进作用大于黄菖蒲。综上所述,香根草是一种优良的浮床植物,可广泛用于水体净化及水华防治,而黄菖蒲可用于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  相似文献   

5.
在塑料水箱(67cm51cm40cm)中分别构建风车草浮床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比较研究两系统中风车草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在48月生长较快,912月生长较慢.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浮床中风车草的分蘖数、一级侧根的数量和孔隙度大于人工湿地,而株高、基径、叶长和叶宽、一级侧根的长度和直径小于人工湿地.8月收获植物时,植物浮床风车草的生物量大于人工湿地,当12月收获植物时,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在塑料水箱(67cm×51cm×40 cm)中分别构建风车草浮床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研究2个系统中风车草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在4-_8月生长较快,9-12月生长较慢.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浮床中风车草的分蘖数、一级侧根的数量和孔隙度大于人工湿地,而株高、...  相似文献   

7.
在虾池搭建框架式浮床水培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以土培空心菜作为对照,比较了人工浮床水培空心菜和土培空心菜的生长特点,并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营养物质(C、N、P)的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4周试验期间,水培空心菜生长好于土培空心菜,水培空心菜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分别是土培空心菜的1.31倍、4.5倍和2倍.水培空心菜和土培空心菜不同组织中的TOC、TN、TP积累量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结束时水培空心菜组织中营养物质的积累量均高于土培空心菜.收割后水培空心菜从水体中移除的TN和TP的量分别是11.90 g·m~(-2)和1.11 g·m~(-2).  相似文献   

8.
水生植物浮床对城市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菇草(H ydrocot yle vulgaris)、睡莲(Nym phaea tetra gona)和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3种水生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3种植物以及无植物浮床对城市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35 d.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污染水体中能保持较强生命力,试验结束...  相似文献   

9.
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空心菜、美人蕉、吊兰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7~32℃,生长21 d条件下,空心菜和美人蕉生长良好,生物量大,而吊兰生长较差,生物量增加少.空心菜、美人蕉和吊兰对化学耗氧量(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2%,11.7%和6.9%;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7%,66.4%和30.6%;对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1%,82.0%和42.1%;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0%,42.8%和21.9%;对藻类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5.1%,42.5%和13.6%.  相似文献   

10.
冬-春季节浮床技术净化重污染河水的动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苏州市重污染河道水体为研究对象,在冬-春季节进行利用浮床技术种植水芹菜净化重污染河水的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ρ(TN)和ρ(TP)分别为7.05~9.99 mg/L和0.29~0.73 mg/L时,水芹菜能正常生长,在水力负荷为0.5m3/(m2.d)的条件下,水芹菜浮床对重污染河水中的NH3-N,TP,TN的去除率与水温正相关,对藻类的抑制作用稳定;营养盐的去除负荷随原水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水芹菜是冬-春季节净化重污染河道的经济有效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生物组合对浮床污染物净化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以水生植物(空心菜)单元、水生动物(三角帆蚌)单元及人工介质(微生物)单元组成的组合生态浮床.夏秋两季富营养水体净化实验显示,组合型生态浮床比普通水生植物浮床对NH+4-N,TN,CODMn平均去除效率的提高幅度:夏季水体交换时间5d时分别为22.6%,13.3%,13.7%;秋季水体交换时间7d时分别为19.5%...  相似文献   

12.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遴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人工生物浮床栽培植物20余种,成活率大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或接近100%。从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角度,研究认为美人蕉、水蕹菜、牛筋草、香蒲、芦苇、荻、水稻等7种植物作为浮床栽培植物是较合适的.研究也表明人工生物浮床的构建合理、浮床植物的栽培方法得当,作为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技术之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凤眼莲总黄酮的最佳实验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考察了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及液固比等实验因素对凤眼莲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建立了凤眼莲总黄酮得率与实验因素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方差分析表明模型极显著.实验优化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410 W,提取时间6min,液固比41∶1mL·g-1,凤眼莲总黄酮得率为7.630mg·g-1.  相似文献   

14.
相较传统流域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手段,基于3S技术的"数字流域"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水环境信息数据,通过RS手段可以获得水色、水温、水面形态等信息,推测有关水文及水质信息,GPS可以用来校正RS获取的空间位置信息。运用GIS对RS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模拟流域水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效应,为流域水环境治理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同时,近年来生态浮床、河道曝气技术、生态混凝土、阿科蔓复合生态技术、光催化技术等新技术与新材料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不同的技术与材料各有不同特点,实际应用范围有限,尚未在流域水环境治理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季节浮床美人蕉对水体氮素等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浮床无土栽培的方法,以人工模拟水槽为实验场所,在水槽内的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种植美人蕉,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吸附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素。实验结果表明,春季浮床美人蕉对水中氮素的去除效果较好,经过五天的处理,TN去除率约为58.4%;NH+4-N去除效果显著,2天内去除率达100%。与春季相比,秋季浮床美人蕉对氮素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但去除规律大致相同,经过五天的处理,TN去除率为50.4%;对NH+4-N的去除效果仍很明显,4天内去除率可达100%。研究结果为浮床植物系统的全年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浮岛技术概述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国璋  叶旭红 《江西科学》2010,28(4):470-472,486
生态浮岛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概述了其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发展前景和今后重点,列举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浮岛是一种生长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的漂浮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特点,能够被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滨水区,对湖泊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净化功能。本文以苏州河水域为对象,设计人工浮岛,并对人工浮岛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为苏州河水质净化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广州近郊水生维管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近郊的水生维管植物共有84种,将它们划分为:挺水植物(44种)群落,再分成硕大鹿艹草、短叶茳芏、菰等10个群丛;浮叶及浮水植物(18种)群落,再分成凤眼莲、浮萍和紫萍、小杏艹菜等7个群丛;沉水植物(22种)群落,再分成苦草草、菹草、南方眼子菜等9个群丛;人工种植的水生植物(9种)群落,例如水稻、莲、荸荠等9个种.由于城市的扩建、荒废的池塘、水田及沼地的复垦,使得原供水生维管植物生长、繁殖的生境愈来愈少,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