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的方法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该院接诊的94例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的患者,并采取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复方维甲酸霜等),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桃红四物汤的中医加减疗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黄褐斑面积、月经不调症状评分分别为(1.95±0.68)cm2、(1.82±0.64)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疗法治疗黄褐斑伴有月经不调,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相比西医治疗可更好地祛除黄褐斑,调节月经。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中药内治方聚类分析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聚类分析等几各数理统计方法,对一组黄褐斑的内治方剂(70首)进行用药范围和药性构成聚类。结果将方剂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药性功能侧重于疏肝解郁、活血祛痰、第 重在健脾除湿,辅以活血化瘀;第三类以有补肾为主,兼理气活血。此三类方的数量比重分别是50%、10%、20%。聚类结果提示临床上黄褐斑发病与脏腑的相关性依次为肝、肾、脾;黄褐斑辨证论治均是以调整脏脏并活血祛瘀为制方之重点。  相似文献   

3.
郑伟  吴景东 《科技信息》2012,(17):464-464,487
目的:探讨地黄四物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黄褐斑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地黄四物汤治疗;对照组39例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4.1%,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3.59%,总有效率为56.41%。两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地黄四物汤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拟润肤祛斑倒模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特点.方法:按就诊顺序,将随机使用自拟润肤祛斑倒模治疗和千白氢醌乳膏治疗的黄褐斑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用药后4周、8周时皮损部位的颜色和面积变化,对黄褐斑、皮损进行评分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用药后4、8周时总有效率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随治疗时间延长,有效率明显增加,且刺激性小.结论:自拟润肤祛斑倒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祛斑方法,祛斑作用持久,治疗效果随使用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黄褐斑发病机理,建立黄褐斑的动物模型,选择20只雌性大鼠,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1次/日,7.5 mg/kg,连续注射30 d。结果表明,黄体酮注射30 d后,大鼠皮肤和肝脏的酪氨酸、MDA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皮肤病理形态学观察黑色素沉着面积扩大、着色加深。大鼠注射黄体酮可作为研究黄褐斑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黄丽 《今日科技》2000,(9):35-35
黄褐斑为颜面出现获得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沉着斑,是中青年女性较常见的一种色素性皮肤疾病。本病易诊难治,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我院于1997年12月起应用负氧离于喷雾加自制果酸霜面部按摩治疗黄褐斑1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会色素病学黄褐斑临床诊断标准被明确诊断的黄褐斑患者160例,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其中女性154例,男性6例,年龄29~55岁,平均33.6岁。病程2个月~15年。160例患者皮损多为褐色、淡褐色蝶形或面上部型、泛发型的色素沉…  相似文献   

7.
色素沉着是由于色素增生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妊娠斑、蝴蝶斑和雀斑等,特别是黄褐斑患者较普遍,以往使用含有脱色剂的外用剂防治,这些脱色剂虽然具有增白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使色素细胞变性、死亡,因而损伤皮肤本身的生理机能,而且有可能在皮肤上产生难以治疗的斑状甚至网状的白斑.目前国内外用液氮冷冻或激光除色斑,但受条件限制且会使手术部位产生新的色斑.因而各国美容专家都在努力寻找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祛斑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祛黄褐斑丸的质量标准。方法显微鉴别祛黄褐斑丸中当归、黄芩、巴戟天三味药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祛黄褐斑丸中淫羊藿、黄芩两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方中当归、黄芩、巴戟天三味药材显微特征明显,图像清晰;方中淫羊藿、黄芩两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Rf值适中,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显微鉴别与薄层色谱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皮肤科中常见但治疗难度大的黄褐斑,提出基于聚乳酸微针的外用药物治疗方案。纳入12例黄褐斑患者,对照侧皮损处仅外用0.1 mL 2.9%氨甲环酸精华液,实验侧皮损处先使用聚乳酸微针预处理皮肤,然后外用0.1 mL 2.9%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共持续8周,从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患者满意度、黑素指数和红斑指数、CBS相关参数、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了对照侧和实验侧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与仅外用氨甲环酸精华液相比,聚乳酸微针联合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更佳,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黑色素水平、改善血管病变,但对局部炎症没有进一步改善作用;患者对实验侧治疗的满意率(83.33%)远大于对照侧(41.67%),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色素沉着病变,是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多见于男性。女性中又多见于妊娠、生育后的妇女,常与妊娠、月经失调、体质虚弱有关。  相似文献   

11.
祛斑美容胶囊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笔者自1989年9月-1993年9月间,用祛斑美容胶囊治疗110例黄褐斑病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部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在17-57岁之间,其中以25-36岁占绝大多数。参照王光超主编的《皮肤科学》讲义为诊断...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近十年与本综述相关的文献,依据临床研究归纳总结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经络理论、选穴规律,并将选穴规律制定为临床路径,从而指导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并进一步拓展本病的其他治疗方法,创新治疗方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同时,积极开展相关实验课题,将其内在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研究透彻,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治疗黄褐斑创新方法、补充理论,并提升、拓宽美容行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酪氨酸酶在黑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黑色素合成的限速酶,该酶决定了哺乳动物皮肤、头发的颜色。部分色素沉着性疾病,如皮肤病,如黄褐斑、雀斑等,是由于过量水平的黑色素在表皮沉积而形成。因此,可以选择应用酪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合成反应链,减少其在皮肤内的生成,从而达到祛斑增白的效果。近年来,由于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不断有更新更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得到研究并开发。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中药复方靓肤口服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靓肤口服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比色法测定合成黑色素含量.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靓肤口服液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株细胞增殖、黑色素合成及对细胞内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其对黄褐斑等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防晒详解     
紫外线是皮肤外因性老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皮肤对紫外线的光生物学反应,表现为炎症、修复和防护反应三步。紫外线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产生组胺、5-羟色胺、内皮素等物质,导致色素沉着和炎症反应,加重黄褐斑和雀斑。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之下,可引起皮肤细胞损伤和胶原破坏,导致皮肤干燥、粗糙、皱纹甚至皮肤癌变。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用的化妆品绝大多数为化学合成品,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含有铅、汞、砷等物质,其毒副作用往往给使用者造成过敏反应,并会导致后遗症。有些药物化妆品虽具有营养和医疗双重作用,但对常见的黄褐斑、皮肤松驰、痤疮等损美性皮肤病的治疗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7.
搜新吧     
巨嘴鸟利用长喙调节体温巨嘴鸟是美洲热带雨林的象征,它的长喙十分特别。巴西研究人员不久前发布报告称,巨嘴鸟的长喙有重要的调节体温作用。他们发现,巨嘴鸟的长喙表层分布有很多血管,当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时,长喙血管中的血流非常缓慢,可减少热量散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2006,(5):52
在夏季,人的皮肤看起来都比较黑,尤其是女性,面部往往出现许多色素斑,雀斑和黄褐斑也变得更加明显,对容貌影响很大.因此,夏日里外出一定要记住保护好你的皮肤,可戴上遮阳帽,裸露的部位涂上防晒露.应尽量避免烈日下的户外活动,或在午前及午后3点再做日光浴,并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19.
把原油分为A,B和A-B三类,考察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段和长6段的原油特征.结果表明:A类原油样品最多,在各层段均有分布;B类和A-B类原油样品相对要少,分布层位局限,主要分布在长61段和长4+5段中;长7段烃源岩是A类原油的主要贡献者,垂向运移距离相对较大;B类原油主要来自长6段和长4+5段烃源岩,长7段烃源岩也有贡献;长7段烃源岩是研究区的主要烃源岩,长6段和长4+5段可以作为次要烃源岩;长6段和长4+5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聚集的油藏是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面部常见的疾患如:黄褐斑、痤疮、是热带地区的多发顽疾。其治疗方法是以外用药物疗法占重要地位。目前治疗用药很多,但大多为露、酊剂,而这些药物多属含醇制剂,挥发性强,药物在患处停留时间短、透皮吸收少。常具有刺激性及过敏,特别对用于急性炎症期的患者,难于接受。为筛选出理想的外用药物方剂及剂型,我们配合临床经多次摸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