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不要把人逼急了”,潜台词是逼急了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对那些处于弱势的动物来说也是如此,它们抵御外来强敌的方法也与弱势的人类有几分相似。这些方法包括:①自残身体,如马来西亚的爆炸蚂蚁、多毛蛙和一些能够断尾断肢的爬行动物;②装死,负鼠、狐狸和遇到大黑熊的人;③恶心对手.比如有角蜥蜴会射出鲜血,黄鼠狼会放臭屁,薯虫幼虫会用自己的粪便覆盖自己,墨鱼会喷射墨汁;  相似文献   

2.
食毒防身     
毒素是一种生物毒药,能够帮助缺乏自卫能力的生物抵御捕食者,使捕食者对它们敬而远之,比如一些蟾蜍和蛇就进化出了有毒武器,以备御敌之用.那么,那些无毒的动物又如何自卫呢?漫长的进化也使得一些无毒的动物逐渐进化出了御敌的本领:它们自身虽然不产毒,但却具备耐受毒素的能力,而且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毒素以作防身之用.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界的植物看起来总是非常冷静,不像动物那般活跃。动物一旦遇上敌人,很可能主动逃避或者主动出击。比如,你去捉动物,它也许会咬你一口,这是动物自卫的一种方式。而当植物的敌人来了时,它们能做的似乎只有坐以待毙。事实上,植物也有保卫自己的措施,只不过由于不能跑动,它们多半采用防御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面对动物的伤害,植物并不是坐以待毙,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早已发展出很多神奇的方法来反击、自卫.  相似文献   

5.
草原犬鼠在与食肉动物的较量中逐渐进化出了许多自卫本领,比如"吠叫报警"。草原犬鼠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而且天敌众多,郊狼、狐狸、獾、金雕、红尾鹰、鹞、雪貂、家狗、家猫和蛇都常以它们为食,因此,"语言"对于草原犬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沮顺的庞然大物 海象是一种比较温顺的动物,尽管它们长着巨齿獠牙,身上的气味也不敢让人恭维. 不久前,有两位年轻的美国科学家来到北极研究海象,他们很快发现,海象这种动物是何等的迷人而可爱.这些动物对人类的好奇心就像人们对它们一样.每当看到人来到跟前,它们会用突起的鼻子向你问候,就好像要嗅你的味道,与你接触.不过,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它们的北极栖息地还能让它们生存下去吗?  相似文献   

7.
通常,动物是吃植物的,但有一些奇特的植物反转了局面,它们反而吞噬昆虫、爬行动物,甚至小型哺乳动物.不过,对于这些食肉植物来说,动物更像是一道配菜,而不是主食.因为食肉植物和其他植物一样,也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而动物只提供额外的营养,让它们能在营养匮乏的环境,例如沼泽和布满岩石的地表上生存.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战争中,利用动物排雷是各国军队使用动物士兵的一种较为常用的做法,战绩也特别突出.例如:二次大战中,苏军5万多条军犬参战,它们除送情报、运弹药、救伤员外,还荡除了303座城镇的地雷.为消除德军在诺曼底海滩埋设的地雷,法国人把羊群赶过沙滩.1941年瑞典人秘密试验让海豹清扫水雷,还让它们带水雷去炸德军的潜艇.近些年来,美、俄、日等国海军还专门训练海鲸、海豹、海狮等海洋动物,不仅让它们从事导航、侦察、排雷等活动,还让它们携载炸弹、水雷,甚至让它们当自杀性"敢死队".下面介绍几例动物扫雷的奇闻.  相似文献   

9.
沈晓夫 《科学之友》2005,(17):44-45
动物不用背着沉重的大书包去上学,不用做家庭作业,也不用把成绩单交给家长看.但是动物在一生之中也必须学习知识,而学习成绩则是被用来评估它们一生中惟一的活动:生存.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22,(1):78-80
深海有许多奇异的动物,我们平常很难见到它们,但它们偶尔会被海水带到海滩上.这里介绍过去十年里被冲上海滩的一些动物. 巨型乌贼 数百年来,巨型乌贼激发了一些神话传说,但人们其实很少见过它们.巨型乌贼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眼睛在所有动物中最大.它们栖息在深海,很少被冲上岸.但在2013年10月,一只巨型乌贼被冲上...  相似文献   

11.
在动物世界中,争斗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争斗原则:尽量避免流血事件,防止出现"你死我活"的场面.这是为什么?据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动物也会考虑后果.因为动物争斗时,败者必定会受伤甚至丧失生命,而胜者也有可能负伤.因此,胜者会尽量避免受伤,以免影响自己今后的正常行动,或感染其他病症.为此,动物在争斗时往往会"手下留情".  相似文献   

12.
熊猫看上去很可爱,但毕竟它们是熊科动物,作为食肉动物的它们为什么能消化竹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科学家.近日,这个谜题终于被科学家破解了,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消化道微生物可帮助熊猫消化竹子. 大熊猫是一种杂食动物,属于熊的一种,依旧存在熊的凶猛本性,有的时候甚至也会吃肉.它们平均每天要消耗12 kg的竹子,可是它们缺乏帮助草食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熊猫专家魏福文和他的同事使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了生活在大熊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并希望能进一步发现消化纤维素的共生体.  相似文献   

13.
在动物世界中,这些动物绝不可能赢得任何一次选美比赛.然而,它们怪异甚至丑陋不堪的外表却给人们带来了震撼,它们奇特的生活习性、交配方式和特殊的防御本领,比任何世俗的、可爱的小生灵更加有趣,也更令动物学家们着迷.  相似文献   

14.
巧捕野兽     
误入无人之境后,兽类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食物。然而,由于野生兽类生活在大自然中,练就了逃避敌害和自卫的本领,所以没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是难以猎捕到野兽的。此外,由于有些野兽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除非迫不得已,千万不要捕捉这些野兽。下面就教大家几个巧捕野兽的招数。  相似文献   

15.
长寿的秘密     
为什么身体大小差不多的动物 ,它们各自基因组的大小却大不相同 ?现在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许多动物的基因组大小是与它们的寿命相关的 ,至少鸟类是这样 .  脊椎动物的基因组大小 (也称C值 )大相径庭 ,小从河豚的 0 .4pg大到非洲肺鱼的 1 4 2pg.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它们体内非编码DNA数量的不同造成的 ,似乎与动物自身的复杂无关 .  鸟类的基因组大小变化范围在 2~3.8pg之间 ,也似乎与物种的身体大小无关 ,如黑头鸥的基因组就要比与其体形大小相似的雀鹰的大得多 .因此生物学家莫纳汉 (PatMonaghan)…  相似文献   

16.
探索恐惧     
研究表明,当某件糟糕的事情发生时,人大脑的一部分开始独立思考,储存自己的记忆,这样下一次碰到类似的威胁时,就可以挽救自己. 人们总是认为人类在许多方面比动物高级,但烦人的迹象正不断出现,它们表明,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常常是模糊不清的.使人惊讶的不仅是动物比人们想象的要聪明,或者它们也有已很稳固的文化、也使用工具并且显然也有记忆,相反,人类的动物性远比人们自己愿意承认的多得多,这一点同样使人傲气大减.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林海深处,生活着一种既像紫貂又似黑熊的动物,这是貂熊.它有一个异乎寻常的本领,每当饥饿时,它会用自己的尿在地上撒一个圆圈,凡是被圈入圈中的小动物如中魔法,竟不敢越出圈外,只能呆在圈内一动不动,乖乖地等待貂熊来捕食.更为奇怪的是,圈外的豺狼虎豹等野兽,也不敢撞入圈内.因此,这个"禁圈"具有捕食与自卫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依然束手无策.然而,世界上不少地方的民间经验是看动物是否有异常行为,一些科学家也在研究动物和地震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世界各地流传着不少动物预知自然灾害的传说.那么,动物真的有预警地震的能力吗?如果有,它们的这种能力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9.
人有人道,动物也有自己的路.可是开始时,人们对此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结果造成野生动物的大批死伤.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人们特意划出了各种动物之路,对它们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是十分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国宝.它们的可爱身影出现在不少动物园里,而且在一些影视剧中也能见到它们.最近,美国好莱坞拍摄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正在各大影院热映,影片的主角就是一头胖胖的大熊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