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科学》2011,(8):41-41
心情不爽时自我安慰的3句话 第1句“算了吧”告诉自己,凡事努力但不可过于执著;第2句“不要紧”告诉自己,凡事努力了就无怨悔;第3句“会过去”告诉自己,明媚阳光总在风雨后。  相似文献   

2.
罗瑞卿副总理今年九月三日在首都各界人民庆祝抗日战爭胜利二十周年大会上讲到美帝国主义在南越的失敗时,引用了美国一个新聞官員这样一句話:“美国可以到月球去,但是如果不带上武装保镖,我們就不能进入南越的一个村庄。”罗副总理听說的那个美国新聞官員,就是駐西貢美国新聞处前主任約翰·麦克林。那句話,就是他在今年三月所写的記述美国侵略南越活动的《苦恼中的使团》一书中的。麦克林于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五年在印度支那担任記者,亲眼看到法国吃敗仗、撤出印度支那的情景。一九六二年五月至一九六四年一月,他在南  相似文献   

3.
新事 新言     
“这张照片可以让全世界人都来看看美国人在阿富汗都干了些什么!这是一张令美国军队感到可耻的照片。”———总部设在伦敦的人权组织英国伊斯兰观察中心发言人安斯利对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对一个年仅四岁的阿富汗小孩搜身的偷拍照片感到震惊。他呼吁本月2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人权会议能公布这张照片。“二战时,欧洲人杀死了当时1200万犹太人中的一半,———而现在犹太人却用代理人统治着世界”,“他们(犹太人)让别人当炮灰。”———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第10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上的这番有关犹太人的言论提出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4.
阅读当代美国文学,你会惊奇地发现,艾萨克·巴什维茨·辛格与周围的世界是那么格格不入;在与同时代的作家如乔依斯·欧茨、索尔·贝娄、赫尔曼·麦尔维尔等相比也毫无相似之处。诚然,这可以归结为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意第绪语作家,更重要的应该象他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是靠“记忆和幻想”进行创作的。他的多数作品都取材于波兰犹太人的生活和犹太民间传说。一般说来,辛格的创作分为两大类,一类以东欧为背景,一类以美国为背景。描述的都是犹太人的生活,风格依旧但思想迥异。前者反映了辛格对过去岁月的强烈追忆以及犹太宗教、礼仪和带有神秘色彩的各种生活故事;而后者则表现了犹太移  相似文献   

5.
經济危机日益逼近;垄断資本正在謀划加紧帝国主义的經济扩張,而危机和扩張又在互相影响互相刺激地发展着。这是我同东京的几位日本記者和經济专家交談中感觉到的日本經济动向。只有首相自己硬說“沒問題” 4月13日,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在記者招待会上回答了有关国际收支出現赤字、物价上涨和生产过剩的可能性等问题。他說,日本的外汇儲备近二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10月6日,日本商品展覽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了。首都的人民怀着莫大的兴趣进行着参观,情况頗为热鬧。这五万多件商品还將在上海展出。本文仅仅写下了記者的所見所聞所感的一鱗半爪而已。出乎意料有一位观众在参观完毕后,向他的同伴们谈感想。他这番话确有一定的代表性,姑且記在这里:“我厉有这种想法,認为日本的商品十多年前曾在中国盛行一时,我們見識过不少了,这里怕不会有多少新鮮玩意兒罢。誰知不然,倒是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7.
正在以色列国,所有确认犹太籍身份的形式都是骗局,充满了虚伪和傲慢。不少读者会认为本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我放弃做犹太人,无理,甚至对此感到反感。这种观点一开始会遭到许多坚信自己是世俗犹太人的反对。而另一些人认为我纯粹是一个被仇恨吞噬了的可耻叛徒。顽固的恐犹分子早就把这样的问题看作无稽之谈,甚至荒谬,他们认为犹太人永远属于另外的种族。这两种人都确信犹太人就是犹太人,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摆脱他出生时的身份。对  相似文献   

8.
1、近年来出现了一股“寻根”热。“根”是什么?为何要“寻”? —“根”即指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对于这一概念内涵没有太大的疑义,那么,犹太人要寻根,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要寻根,旅居海外的华人的后裔要寻根,都是十分自然的。西方现代派的先驱、著名《变形记》的作者弗兰茨·卡夫卡所以会在他的全部作品中执着地表现一种铭心刻骨的孤独感,缺乏一种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依附与认同,大约也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他是奥地利人,又是犹太人,出生却在布拉格。因为是犹太人,所以他与布拉格的奥地利统治者很疏远;因为是奥地利人,又与寄居地的布拉格人有隔阂。这种双重的隔阂造成了双重的孤独,他缺乏一种与心灵相沟通的文化背景。—他没有“根”。旅美的台湾作家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一部着意表现寻根意识的力作。作品的主人公在旅居美国期间有一种深重的失落感、孤独  相似文献   

9.
舌头如刀     
一个幼儿园老师恨透了一个顽皮捣蛋的男孩,在班上,她问全班小朋友:“他像不像一头笨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稚声稚气地齐声回答说:“像!”我想,那个顽皮的小朋友,肯定会一辈子记住这一句恶毒的话,而这也意味着,他心灵所受的伤害,可能伴他一生。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血做的刀,稍不慎,开口就会伤人,伤在他人的心灵。舌头如刀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男孩写了他养的一只狗,狗后来吃了耗子药,将死去。当他赶到时,“只见小狗瘫在地上抽搐着,用无神的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我就要走了,你就是为了我,也要好好学习呀!我的在天之灵也会保佑你每次都考一百分的!’”另一个学生的作文让我不敢给分。一篇四百字的东西,居然每一句都没有丝毫的联系。比如说,第一句是写每天早晨有个大叔在街头卖豆浆,第二句却是公园里划船的人很多,第三句能写到月亮像个鸡蛋黄。所以我怎么看都好像是几十个造句拼起来的,其思维跳跃幅度之大,今日之中国恐怕无人能比。我不允许自己一不小心将一颗后现代…  相似文献   

11.
一年多来,中东和平进程始终徘徊不前,一些方面甚至出现倒退。原因固然很多,但从以色列方面看,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安全是以色列的“硬道理”犹太人有2000年没有保障的颠沛流散的生活和备受欺侮的历史,培养了犹太人对安全特别敏感的民族特性,一有风吹草动,就寻找庇护,保证自己与民族的延续。以色列建国50年来,安全一直是头等大事、是“硬道理”。1967年第三次  相似文献   

12.
1月16日,美国卡纳维拉尔角39-A航天飞机发射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机长赫斯本德的道别话就一句:“上帝保佑我们好运!”他与6位同伴踏上了16天的太空之旅。第1天,升空的感觉太美了,但他们顾不上欣赏宇宙美  相似文献   

13.
逾越节是犹太人最古老的节日,是三大朝圣献祭的节日之一。今年4月11日是逾越节,节日共7天。按圣经规定,节日的第一天和第七天为“当有圣会”,“无论何工都不可做”,是真正的节日,而中间的五天,只是半节日性的“节日中的世俗日子”。  相似文献   

14.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答应他们三个人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 :“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这个故事告诉…  相似文献   

15.
在考察普通话中处置式“把”字句和闽南方言中处置句的的基础上,尝试存“普通重音理论”作为衡量处置句合法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问题上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重音靠后”原则和“单轻双重”原则似乎不能将汉语处置句中这一类语言事实全部纳入自己的解释系统,处置句中VP部分的相对轻重如何与它所在的处置句能否成立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唯一的。这意味着汉语句法结构与汉语内在韵律机制之间的制约关系并非绝对。语言的发展走向还会受到除内在韵律规则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对中国的感情植根于我的心里,我家的根实际在中国,我的家族和哈尔滨有着很深的情缘。”这是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接受媒体采访时满含深情的表白。上世纪初,大批犹太人为逃避迫害和歧视从欧洲来到中国,并在哈尔滨定居。1917年,奥尔默特的祖父约瑟夫·奥尔默特和他的妻子从俄罗斯西南的萨马拉(今古比雪夫)迁居到此。在哈期间,约瑟夫先受雇于中国的铁路管理部门,后经营茶叶生意。犹太人选择在以色列建立自己的家园后,在中国的犹太人陆续投向以色列。奥尔默特的祖父母是少数坚持留在哈尔滨的犹太人,甚至也不许自己的儿子离开。他的祖…  相似文献   

17.
从1月30日到2月1日,英國首相艾登同美國总統艾森豪威尔在華盛頓举行了会談,会談后發表了公报和联合宣言。这兩个文件的同时發表,顯然是“苦心”地为了达到如像苏联“真理报”記者所揭出的目的:“如果說公报沒有能够掩飾美英兩國在它們的联系中的一些实际問題上的矛盾,那末,附在公报后面的華盛頓宣言的目的就是要使世界輿論相信这兩个西方國家的政策是一致的。”人們記得,每当帝國主义“实力政策”遭到新的失败,美英兩國在政策上的分歧和矛盾日益尖銳的时候,他們总是要举行会談。过去艾德礼和邱吉尔都曾負着这样的“使命”到華盛頓去过,这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拉宾的被刺,一年前阿拉法特的病逝,加上沙龙在三次中风后(2005年6月18日、12月18日,2006年1月4日)政治生命的终结,正式宣告了中东政治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这三位传奇人物中又尤以沙龙最具个性,也更具争议性,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面目,也正是因此,沙龙得以更为世人关注。以色列民众:想说爱你不容易沙龙参加了巴以之间的所有战争,被冠以“推土机”、“常胜将军”、“战神”、犹太“战鹰”、“以色列恺撒”、“犹太人定居点总设计师”等许多绰号,而他胆大和不服约束的性格也在军中招来不少批评,并使他几起几落。当他用铁拳对待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9.
谁是海湼?     
今年2月间,西德的巴伐利亞廣播电台在德国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海湼逝世一百周年的前夕,曾对西德的許多小学生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几乎没有一个说得上海湼是誰。有的說他是一个“中世纪的舞蹈大师”,有的说他是一个“工会职員”,而当别人提醒說海湼是一位詩人时,才有几个恍然大悟地说:“噢——对了,他是一个犹太人。”这不能怪孩子們对自己祖国的偉大詩人一無所知。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04年第24期66年前的11月9日夜间,德国居民都被砸碎玻璃的声音所惊醒,他们看到的是犹太教堂被焚烧的火光,听到的是犹太人被毒打发出的尖叫声。这一夜,有上百名犹太人被杀死,三万名犹太人被拖进集中营,几百座犹太教堂被焚毁。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大肆屠杀已成往事,但近两年,在一些国家,又有反犹情绪滋生。今年8月,德国南部小镇就出现了纪念德国纳粹赫斯的游行。7月21日,法国巴黎市区一犹太活动中心遭焚毁,墙上涂有红色纳粹标记。去年11月,德国一位议员公开指责犹太民族是一个“罪恶的民族”。对此现象,以色列一概斥之为反犹主义,甚至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