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行政法理论中 ,区分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界定 ,关系到行为具有何种法律效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鉴于我国目前法律上还没有对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界限做明确的划分 ,本文将尝试对国家公务员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区分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根据资助主体不同,高校助学金可分为政府助学金和社会捐赠助学金。前者是教育部行使职权做出行政给付行为所指向的标的物。后者在本质上则属于赠与的一种,并且根据是否负有义务,可将其分为单纯目赠与性质的助学金和附义务赠与性质的助学金两类。对高校助学金法律性质的辩明便于明晰利益相关者各自权利与义务的边界,有利于推动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无罪推定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中国司法过程中审判人员需遵守的基本法律原则。为考察普通公民的自然正义观是否和这两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以198名非法学专业大学生为被试,要求被试对一桩故意杀人案的嫌疑人进行法律裁决。实验结果表明:在确证有罪的条件下,被试判决的刑期远远高于无证据的条件,表明被试的自然正义观和法律基本原则之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当有较强证据但无确证的情况下,被试对嫌疑人的量刑要重于无证据的情况,违反了疑罪从无原则;当嫌疑人的身份为某官员之子时,被试对嫌疑人的量刑比当嫌疑人的身份为农民时更严重,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受害者的不同身份在量刑的差异上不显著。可见,普通社会成员的法律公正观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两项基本原则的遵循存在偏差,容易受到情绪、道德观念的影响,表现出有限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行使职权的一种方式,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但是却缺少相关法律依据和规制。检察建议在实践中适用范围上以综合治理为主,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检察建议使用上反而很少。检察建议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兼具法律监督和社会综合治理两种职能,应对检察建议所适用的原则、程序、运行方式在立法上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
基于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中小学教师法律身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确定教师身份有其特定的的意义。而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为《教师法》)中对教师法律地位的笼统定位,不能很有针对性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把中小学教师法律定位明确界定为国家教育公务员更具有实效性,也为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外在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往分析移民生存行为的学者,将研究的经验对象聚焦于列入政府计划的移民群体,将制度局限作为移民生存无法逾越的结构性障碍,却无意中搁置了那些没有政府支持,充分呈现行为自主性的自发移民群体。本文以“武陵山区山区自发移民”为个案,运用身份视角,对自发移民群体的搬迁动因、迁移方式、生计行为、社会关系建构等进行分析,认为山区自发移民的生存实践反映他们自身文化身份与户籍身份相互扭合的一种状态。移民在身份限定的制度空间中,采取的民间性行为方式,说明了个人行为对制度结构的回应,展现了移民制度与移民个人行为之间动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因保全措施不当或因时效经过而丧失票据权利,法律旨在迅速了结票据关系、贯彻商事行为之效率原则,非使当事人因此而得到额外之利益,故特设利益偿还请求权,以资平衡,此项请求性质上应属不当得利。利益系指票据债务人基于原因关系和资金关系所得到的利益,且适用普通民事诉讼两年的时效期间。  相似文献   

8.
高枕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5):9-10,13
反向仿冒是未经商标权人许可而撤、换他人合法附贴商标后,再将商品投放市场的行为。对反向仿冒的法律规制在国外早已出现,不同国家基于对反向仿冒性质的不同认识,分别以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规范。新《商标法》将反向仿冒作为侵犯商标权的行为明确予以禁止,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但反向仿冒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必须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配合作用,才能有效规制反向仿冒。  相似文献   

9.
一部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与《物权法》一样核心在于保障私权、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跨两届人大历时7年、经4次审议后终于面世。如果说《物权法》是保护公民“静态”的私权利,那么《侵权责任法》则是在“动态”地保护公民私权利。《侵权责任法》是继《合同法》、《物权法》之后,我国民事领域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 2 0 0 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 ,要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 ,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 ,增强中国公民的法治观念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是入世对我们提出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一 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良法”是法治的基础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 :“法治应包含两层含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从公民的角度看 ,首先应当是符合公共道德原则的法律 ,即良法。否则 ,无论形式上…  相似文献   

11.
法治原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法治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应该真正反映和表达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二是,在法的实施中,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法作为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集中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因此,国家的一切管理职能的实现,即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合法.由于国家权力的运行是依靠国家公务人员的职务行为实现的,因而客观上需求公务人员必须根据反映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权力b但公务人员作为具体的人,其个人意志必然在公务活动中发挥作用.当公务人员的个人意志与统治阶级的整体意…  相似文献   

12.
不少宪法规定了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对普通公民而言,遵守宪法主要是指维护宪法而非服从宪法,维护义务是伦理性质的,服从义务才具法律性质,但对公民并无直接法律效力。宪法规定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育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上访数量的快速增长,违法上访的行为和危害日益突出,如何杜绝违法上访,已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要杜绝违法上访,就要全面、正确地看待上访行为,对上访行为和信访机构受理、办理信访事项的行为一体法治化;就要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民尤其是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就要依法办事,从源头上减少信访事项,从源头上杜绝违法上访;“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要制定“公民监督法”,或提升现行《信访条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强化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司法适用,对于民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徇私舞弊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公务员、学生招录制度,又侵犯了公民的公平就业权和受教育权。司法机关应当全面打击在招收公务员、学生的各个环节发生的徇私舞弊行为。如果考录者与徇私舞弊的招收者相勾结,并且考录者实施了反常的、过分的参与行为,对实施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起到了明显作用的,应当对其以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5.
三、中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为了保障和促进中国人民的人权与基本自由,中国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规范政府和个人的行为,把人权的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每个中国公民,无论其性别、出身、民族、身份、财产状况、宗教信仰,都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公民的政治权利,以及广泛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先后制定了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各项立法。如《刑法》,它有效地保护人民,打击一切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行为,以及其他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①。任何以强制手段,非法剥夺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都是违背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非法拘禁是指以拘禁或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譬如,1997年6月下旬,河南省洛宁县王村乡派出所在查办马某等涉嫌嫖娼一案中,在没有办理任何法律手续的情况下,派出所长韦万兴指使干警采…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监督是保证法制统一、保障公民个人自由和规范公务员行为的需要。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缺乏独立性;监督体系缺乏合力,监督效能低;监督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等,因而必须尽快形成相对独立的行政监督主体,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机制,以更高效地发挥行政监督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坚德慧 《科技信息》2010,(30):I0098-I0098
大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件时有发生。此类案件基于高校不同的法律身份,大致涉及两类法律关系,一是行政法律关系,二是民事法律关系。而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其身份也是双重的,既是国家公民也是受教育者。这就必然决定了高校与大学生之间会产生相关的权利冲突,厘清两类法律关系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实行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理论上的争论,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制度构建。《社会保险法》立法中公务员覆盖或缺是某种社会心理的反应。我国公务员存在因各种原因退出、失去工作岗位之职业风险,其抗风险机制因制度陈旧、规范软化、实施柔性等,与企业、事业单位分割严重。公务员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只要路径选择正确,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环保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其他法律法规一起构成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并在资源保护,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环境影响法》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这种背景之下,笔者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民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提出了提高公民环境权益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