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沸水体系中,由过渡金属醋酸盐与金刚烷甲酸(Hadam,C10H15COOH)反应,合成了6种配合物M(adam)2·nH2O(M=Mn,n=2;M=Co,n=6;M=Ni,n=3.5;M=Cu,n=1;M=Zn,n=0;M=Cd,n=0),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中心金属离子M^2+与2个配体(adam)羧基中的4个氧原子以双齿形式发生配位,形成了分子配合物,配位数为4(其中铜有1个配位水,其配位数为5)。  相似文献   

2.
过渡金属苯丙氨酸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5种本丙氨酸希夫碱地渡金属配合物Mn(Sal-Phe)、Fe(Sal-Phe)、Co(Sal-Phe)、Ni(Sal-Phe)、Cu(Sal-Phe)对配合物进行了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金属含量(ICP)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Ln-IAA-Ox三元配合物合成、表征及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甲醇中首次合成了4种稀土-吲哚-3-乙酸-8-羟基喹啉三元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稀土三元配合物具有催芽、促生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5 种苯丙氨酸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Mn(Sal- Phe)、Fe(Sal- Phe) 、Co(Sal- phe) 、Ni(Sal- Phe)、Cu(Sal- Phe),对配合物进行了热重- 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金属含量(ICP) ,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准室温条件下,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8-羟基喹啉(C9H7ON)过渡金属配合物:Co(oxine)2·2H2O、Ni(oxine)2·2H2O、Cu(oxnie)2,在HR-15型静态氧弹热量计上测定了配合物的燃烧热,根据热化学原理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fHm^-[Co(oxine)2·2H2O,(s)]=-994.36±6.65KJ/mol;△fHm^-[Ni(oxine)2·2H2O,(s)]=-1002.21±6.49KJ/mol;△fHm^-[Cu(oxnie)2,(s)]=-1703.90±3.02KJ/mol。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低热固相反应一步合成镧系的8-羟基喹啉(Oxine)配合物Sm(Oxine)3,Nd(Oxine)3,Eu(Oxine)3,Tb(Oxine)3,经元素分析、IR及XRD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并讨论了固相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法, 得到了3种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 [Al(C9H8NO)3](1), AlO3; [Co(C9H8NO)3](2), CoQ3和[Cu(C9H8NO)2](3), CuQ2 . 并对3种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确定了结构.3个晶体都属于单斜晶系的P2 (1)/n 空间群. 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是a=1.122 7(8) nm, b=1.301 7(9) nm, c=1.681 2(9) nm, β=95.064(9)°, V =2.447(3) nm3, Z =4, F(000)=1 024. 配合物(2)为a=1.1 240(12) nm, b=1.2 894(14) nm, c=1.666 5(18) nm, β=95.068(10), V =2.406(4) nm3, Z =4, F(000)=1 048. 配合物(3)为a=1.065 7(14) nm, b=0.861 1(11) nm, c=1.525 1(2) nm,β=102.229(2)°, V =1.367 7(3) nm3, Z =4, F(000)=716. 同时对3种化合物的UV-VIS-NIR、I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8.
以8-羟基喹啉(Hoxine),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稀土(Eu3 ,Tb3 ),三元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率等实验,确定稀土配合物的组成为RE(Phen)(Oxine)2Cl.H2O(RE=Eu3 ,Tb3 ),红外光谱表明配合物中存在RE-O和REN配位键。  相似文献   

9.
以5‐硝基间苯二甲酸、5‐氯甲基‐8‐羟基喹啉盐酸盐等为主要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含8‐羟基喹啉侧基聚酯P5和P6.利用IR、UV‐Vis、1 H NMR、GPC和荧光光谱对相关化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P5的重均分子量M w 、数均分子量M n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PDI为4416、3025 g/mol和1.46.P6的重均分子量Mw 、数均分子量Mn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PDI为7661、5040 g/mol和1.52.P5和P6的紫外光谱表明,二者的吸收峰位于266、328 nm处,分别归属于苯环的π‐π倡跃迁吸收峰和喹啉环的π‐π倡跃迁吸收峰.溶解性测试表明,P5和P6易溶于DMAc、DMF、DMSO和NMP ,部分溶于THF和CHCl3.P5和P6的DMF溶液(5×10-5 mol/L)以362 nm波长光激发,分别在432、433 nm处出现最大发射峰,发射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0.
以六水氯化钐、邻香草醛缩甘氨酸席夫碱、8-羟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邻香草醛缩甘氨酸席夫碱8-羟基喹啉稀土钐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席夫碱脱质子以羧酸根的O原子与稀土Sm3+配位,而8-羟基喹啉脱质子后以酚羟基O和环上的N双齿配位,形成五元螯环.差热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热稳定性较好,不含结晶水,在300℃与550℃时,依次完全失去两种配体,最终分解产物为Sm2O3.初步推断该配合物化学式为Sm(C10H1 0NO4)2C9H6NO.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两种新型双环H2L3和H2L4及其相应的Cd(Ⅱ)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卤当量的测定,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3,5-二溴水杨醛与水杨酰肼反应合成二溴水杨醛水杨酰腙席夫碱,然后再将其分别与过渡金属Ni(Ⅱ)和Cd(Ⅱ)用作合成了二种新型的酰腙席夫碱配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5-氟尿嘧啶(5-FU)、邻菲罗啉与过渡金属锰(Ⅱ)、铁(Ⅲ)、钴(Ⅱ)、镍(Ⅱ)、铜(Ⅱ)、锌(Ⅱ)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搅拌回流,合成了一系列配位化合物,通过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水杨醛与苯胺为原料合成偶氮苯水杨醛,并进一步与邻氨基苯酚反应生成了相应的Schiff碱,Schiff碱再与锌(Ⅱ)、锰(Ⅱ)、铁(Ⅱ)三种金属离子络合得到三种金属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紫外光谱和红外拉曼光谱对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偶氮苯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配体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且分别与锌(Ⅱ)、锰(Ⅱ)、铁(Ⅱ)离子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强于Schiff碱配体.  相似文献   

15.
对过渡金属Cu,Zn,Fe,Co,Ni细菌叶绿素卟啉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采用金属盐与脱镁细菌叶绿素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制得五种金属卟啉配合物,研究这些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并将它们的光谱性质与脱镁细菌叶绿素的光谱性质、植物脱镁叶绿素的光谱性质进行比较,发现这五种金属卟啉的光谱图与脱镁细菌叶绿素的光谱图相似,并有预见的漂移,这证明过渡金属已配位到卟啉的大环上.同时,脱镁细菌叶绿素的光谱图与植物脱镁叶绿素的光谱图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一种新型的噻吩衍生二醛缩氨基流脲化合物:2,5—二[(2—甲酰缩氨基硫脲)苯氧甲基]噻吩的四种金属Co(Ⅱ)、Cu(Ⅱ)、Ni(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测定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二乙二胺和二茂铁甲醛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二已三胺双缩二茂铁甲醛酉佛碱;FcCH=NCH2CH2NHCH2CH2N=CHFc及其与铜和钴的配合物:CuLCl2·7H2O,CoLCl2·6H2O.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及摩尔电导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抑菌活性实验知钻配合物具有非常强的抑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步合成法合成了以邻香兰素-D,L-苏氨酸席夫碱为配体的铜、锌、钴、镍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同时,利用差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其热稳定性次序为:钴配合物>锌配合物>镍配合物>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以三乙四胺和二茂铁甲醛在苯中合成了二茂铁甲醛双缩三乙四胺西佛碱L=Fc*CH=NCH2CH2NHCH2CH2NHCH2CH2N=CHFc及其与铜(Ⅱ)和钴(Ⅱ)的配合物:Cu2LCl4·2H2O,Co2LCl4·7H2O.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1HNMR、DTA-TG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抑菌活性试验表明铜和钴配合物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及大肠杆菌均具有很强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两种偶极离子N -正丁基 - 2 ,5-二溴 - 3-氧代吡咯啉 4-氧化物 ( 4 )和N -正丁基 - 3,4-二溴马来酰亚胺 ( 5)的合成 ,并对化合物 ( 4 )进行了红外光谱、1 3C核磁共振光谱、元素分析、循环伏安图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