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并进行分段生态评价,发现长河流域各段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长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提出根据生态学原理,采取生态措施与建设生态工程进行生态治理,以有效改善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辽河水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杜鸿 《科技资讯》2010,(22):6-6
长河二号导航系统是与卫星导航系统互补的、备份的、重要的导航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的发展概况,并对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世界第一长河是非洲的尼罗河,但你知道世界"地下"第一长河是谁吗?和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流在地下的世界第一长河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小说创作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小小说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于它小,看起来极节省时间,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如果说长篇小说写的是生活的长河,中篇小说写的是生活长河的支流,短篇小说写的是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那么,小小说则是长河里溅起的一颗水珠。这颗水珠反映的是广阔生活的一个镜头,历史进程的一个瞬间。  相似文献   

5.
浙江长河盆地早第三纪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河盆地21个钻孔的孢粉研究表明,其孢粉化石丰富。长河盆地早第三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可分为4个孢粉带,从而推断了其地质时代并讨论了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变化. 1.长河群二段下部:上古新统一下始新统,以榆科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为炎热稍干的热带—亚热带气候。2.长河群二段上部:中、上始新统,常录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或以被子植物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当时为暖热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 3.长河群三段:下渐新统,以杉科和杉科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为温暖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 4.长河群四段:中、上渐新统,以落叶阔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为温和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6.
黄河的综合治理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为西北和华北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黄河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经过几千年的治理,黄河已经成了一条人工控制的河流.然而,黄河仍然面临侵蚀严重、河床不稳定、水体污染以及生态脆弱等诸多问题.笔者依据河流综合治理的原则,为达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目标,提出了控制沟道下切、增阻降速、建设通河湖泊湿地和控制点源污染等综合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7.
长江有多长     
不久前,科学家对长江重新测量后发现,它的长度为6211.3千米,比公认的6300千米短了80多千米,但这一结果并没有改变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20,(5):25-25
人生就像一条长河,我的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一直领我走正轨……我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总是忙前忙后。尤其新冠病毒在国内肆虐那段时间,各行各业的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爸爸更忙了。我不免疑惑:爸爸具体在忙什么呢?正月初三,爸爸开始上班。  相似文献   

9.
运用C编程语言和MATLAB工具仿真分析了"长河二号"系统在南海的几何定位因子分布,仿真结果表明"长河二号"系统在南海大部分海区定位误差较小,但是在部分海区定位误差较大,尤其是在(φ17°N,λ119°E~φ21°N,λ121°E)附近海区甚至不能定位.并对两种降低"长河二号"系统定位误差的方法(建立罗兰-C小台链,多台链交叉定位)进行了几何定位因子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浩  刘晴 《安徽科技》2005,(1):70-72
在历史的长河里,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提速都会给后之于它的产物--国际贸易以巨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原因,提出消除水污染的建议。方法用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和产权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淮河流域水污染产生和更加严重的原因是淮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广泛的外部性和产权不明晰。结论建立统一的淮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机构是防止淮河流域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荆马河、废黄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纳工业废水为主的荆马河和纳生活污水为主的废黄河底泥重金属进行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污染成因和底泥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荆马河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明显重于废黄河,重金属的来源不同,但其相关性相似,针对不同成因,对两河重金属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贾鲁河郑州段污染源调查和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对贾鲁河郑州段污染源汇入情况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贾鲁河现状水质与水体功能目标差距较大,氨氮污染远比有机污染严重;郑州新区上、中、下游河段污水量及污染物总量均明显增加,贾鲁河水环境质量改善还面临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泊,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湖泊,洪泽湖重金属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对洪泽湖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尽管目前洪泽湖整体受污染程度较轻,但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尤其 Cd污染严重,As污染日益显著,需引起重视。淮河水沙输入、南水北调、环湖农田面源污染输入、围网/圩养殖等是洪泽湖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洪泽湖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应为:减防淮河水沙携带重金属输入; 优化养殖布局,规范养殖环节; 精准施肥、施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实施重金属迁移转化拦截控制技术和污染区域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武汉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巡司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附近居民生活垃圾渗滤液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经过对巡司河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研,选取5个监测点的代表性指标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NH3-N、BOD、COD、TP等指标均严重超标;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了水体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巡司河5个监测点的水质为重污染或严重污染.针对巡司河的污染状况,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全局Geary指数C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不断增强.热点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分布为主,数量和范围呈现出缩小态势,次热点区显著减少但仅围绕在热点区周围,次冷点区由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中游和下游地区移动趋势明显,冷点区范围呈现出显著扩张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上游仅甘孜州外其他地区都转变为冷点区.此外,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保持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距离为867 km,在此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状态.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经济发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产生的影响由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逐渐向部分上游地区扩展,交通运输状况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较大.结合各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长江经济带更应注重联防联控基础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渭河流域水污染成因的探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渭河水污染成因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理性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渭河水污染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为解决渭河水污染问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白银市农业面源污染对COD和氨氮的贡献进行分析,得到农业面源污染对黄河水质影响重大,2002年农田径流中COD负荷最大占总负荷的10.6%,氨氮占49.4%。最后提出了一些防治面源污染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是我国历来重要的经济文化发展重要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淮河在水患灾害还没有彻底整治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近年来,通过治理淮河水质有所好转,但是水污染依然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对淮河水质现状的分析,提出旨在改善淮河水环境污染现状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水环境数据,以水污染排放总量、排放结构、排放时空变化表征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部门、污染地区与水环境变化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1)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污染等标排放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TN是洱海流域主要污染物.2)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平均占比达53.17%,是流域主要污染部门.3)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等标污染排放量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差异缩小,高排污区集中分布在海北地区,与2007年相比,2017年高、低排污乡镇均有所减少.4)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各污染部门与洱海水质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总体呈“阶段性波动”特征.5)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各乡镇污染排放与洱海水质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最强的三个乡镇为:上关镇、湾桥镇、海东镇.据此,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水污染“结构减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