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06年3月16日在京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该规划确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着力营造有利于源头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出科学家和进入国际科学前沿的创新团队,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取得突破,为繁荣科学事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的不断推进,国际竞争呈现日趋激烈的态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许多国家都积极地增加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同时利用税收、金融等资本工具,引导更多的经费资源投入到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上来.而在整个科技发展、经济增长的链条中,政府始终把创新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把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为了跟上世界信息化发展步伐,迎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挑战,国家“十五”计划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倡导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对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是党中央制定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明智举措,它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战略一经提出,立即  相似文献   

5.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全球科技发展格局正酝酿新版图,发达国家竭力保持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新兴经济体国家则希望“后来者居上”。使得基础研究对科技发展、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更为深远,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6.
经济竞争力的焦点是科技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是兴国的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阶段的根本任务. 根据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文从增强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了经济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并对科技竞争的能力建设问题提出了看法.分析认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关键环节是效益、市场、信誉、服务和新一轮国际分工的定位.每一个环节都与科技水平和实力相关联,科技竞争力是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文章提出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是能力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指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要走中国特色道路;科技转化能力严重缺位现象要抓紧弥补;创新环境建设的基础地位要受到重视. 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环境问题,文章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出了看法,即整合、共亨、提高三方面的任务都很重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对我国宏观层面科技体制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今年要抓紧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而企业则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和基础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和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国际环境下,企业自主创新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优势,是当前全球化形势下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指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价值的应该是主流的技术和产品,在获得技术突破之初就应考虑和建立灵活的知识产权战略,其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创造价值;在国际主流的方向进行技术创新和竞争,还应该配合适当的国际合作策略,为中国特色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创造价值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准备: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及其优化的组织形式,以及艰苦深入的基础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51-51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对手,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依托自己具有国际优势的技术,逐步带动、提高汽车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设计开发适合国内外市场的汽车产品,是我国汽车工业迎接挑战,求得生存及发展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下,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场竞争的背后是技术的竞争,而一个国家的技术竞争力需要多种因素支撑,其中要素之一就是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大学、研究院所的各自优势,使人财物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市场牵引,推动技术进步,实现校企之间的技术转移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