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稀土金属(R)与过渡金属(T)化合物RT5型系列衍生物中R3(Fe,M)29和R(Fe,M)12的结构和内禀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稳定元素(M)和嵌入轻原子(N,C,H)对其结构和内禀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能球磨和真空热处理方法制备Sm2Fe17N3/Fe3N/BN复合材料, 并研究球磨过程中晶粒尺寸变化对固态相变和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m2Fe17N3和Fe3N相产生的条件是Fe的晶粒尺寸达到纳米量级(D<80 nm)并形成Fe(Sm)固溶体; 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 300 ℃真空退火的球磨样品中Sm2Fe17N3的结晶物增多, 矫顽力提高, 表明样品的磁性能与Sm2Fe17N3的结晶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Part of the results of the key project " Search for novel rare-earth functional material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s reviewed. In combination with reports in literature, the effects of the third element M on the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of La2(Co.M)17. R(Fe.M)12 and R3(Fe, M)29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re discussed by considering mixing enthalpy of M with rare-earth. Fe and Co. and atomic radius, electronegativity and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s, etc.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ixing enthalpy and atomic radius dominate the preferential sites and the minimum amount of M required to stabilize a structure, which ultimately affect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 compound prominently. This review should provide some heuristic hints for exploiting novel rare-earth transition metal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for improving thei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4.
制备高矫顽力Sm2Fe17Nx磁粉的氮化工艺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m2Fe17Nx是一种具有优异内禀磁性的永磁材料,但其对制备工艺参数相当敏感,不易稳定地制取高性能的Sm2Fe17Nx.因此,作者根据其特点,研究了氮化工艺参数与磁性能之间的关系,避免氮化过程中软磁相的产生和Sm2Fe17Nx的分解,以确立一种既经济又能稳定制取高性能Sm2Fe17Nx的氮化工艺  相似文献   

5.
设Z是整数环,如果(Mn(Z),+,×,≥)(n≥3)是一个格序环,则它也可以作为Z模有一个含有n2个元的vl-基B.如果B中恰有n2-n-1个幂零元时,本文确定了Mn(Z)上的格序代数的同构类型(见定理3.4),而且我们将该结果推广到实数中一般的唯一因子分解环R上(见定理3.5).另外,如果在Mn(R)上的一个格序代...  相似文献   

6.
Research on the magnetic material of Sm-Fe matrix nitride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 this paper, the types of Sm-Fe matrix compound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are introduced, and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magnetic materials of Sm-Fe matrix nitrides is also reviewed. Possible research trends of future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 of SmFe matrix nitrides are briefly predicted.  相似文献   

7.
用单离子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Sm2Fe17Cx化合物磁晶各向异性场,结果与实验基本吻合.这表明用单离子理论解释Sm2Fe17Cx磁晶各向异性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械破碎与氢破碎和氮气-固相反应法制得了Sm_2(Fe,M)_(17)N_y化合物粉末及粉末压结体,研究了金属钐含量、过渡元素(M=Co、Cr、V、Mn、Zr、Si、Ga)部分取代铁时对Sm_2(Fe_(1-x)M_x)_(17)N_y粉末压结体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铬、镓能显著提高粉末的矫顽力。Sm_2(Fe_(0.017)Ga_(0.983))_(17)N_y粉末压结体的矫顽力达到iHc=2000kA/m。  相似文献   

9.
将正交实验法用于环氧树脂粘结SmFeN磁体的矫顽力性能实验中,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确定了外磁场、氮化温度及球磨时间(微粒度)对该磁体磁性影响的显著水平及最佳的工艺,并对环氧树脂粘结SmFeN磁体的矫顽力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的磁测量方法研究了Y(Fe0.8Mn0.2)12(R=Y和Nd)及其氮化物的结构和磁性,实验发现Y(Fe0.8Mn0.2)12和Nd(Fe0.8Mn0.2)12在室温下均为铁磁性,其易磁化方向分别沿C轴与锥面,氮化后,晶格常数,居里温度和磁强度显著增加,此外,氮化物的磁晶各向异性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铁次晶格的易磁化方向转向基面,钕次晶格的易磁化方向则转到C轴。  相似文献   

11.
通过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DTA-TG)联用仪以及磁测量等手段,研究了Sm2Fe17化合物吸氮后的相结构及居里温度的变化行为.X-射线衍射表明,吸氮后Sm2Fe17化合物的衍射峰向小角度方向偏移,并且出现了α-Fe的衍射峰,这说明吸氮后化合物的晶胞有所膨胀,并且化合物有一定的分解,产生了α-Fe.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在温度为700 K左右时Sm2Fe17化合物的吸氮反应最剧烈,吸氮以后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有显著的提高;而且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在吸氮反应的同时,Sm2Fe17Nx化合物不稳定,部分分解为SmN化合物和α-Fe.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1 473 K以下时,只存在Th2Zn17型结构,不存在Th2Ni17型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用二亚点阵MFT分析R2Fe17Mx的饱和磁化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了分子场系数nRR、nRF和nFF,计算出了居里温度,给出了交换场HR(T)、HFe(T)与温度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R2Fe17中渗入N或D后,M2Fe(0)和nFF明显增大,交换场也相应增大,居里温度主要取决于M2Fe(0)和nFF。  相似文献   

13.
用分子场理分析分析了稀土化合物R2Fe17-xMx和R2Fe17N3(R=Ce,Pr,Nd:M=Al;x=0,2)的温度磁化曲线,计算出分子场 数nRR,nRF,nFF。由分子场系数,计算了Fe-Fe、R-R、R-Fe的相互作用对Tc的贡献TFF、TRR、TRF。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建立了矩阵除法的概念,然后给出了一种新的矩阵分解法——梯形分解法,并运用此方法,着重对仿射群A_2(R)和A_3(R)的元素,它们的结构及相互间的运算规律作初步的探讨。结论表明,A_2(R)和A_3(R)的元素可表为一系列代表简单运动的元素的合成,从而剖析了它们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5.
稀土Fe基3:29和1:12型磁性合金化合物显示硬磁性特征,具有发展成为新型永磁材料的可能性.研究其磁性机理有助于理解其磁性的本质.本文发展了传统的磁价模型,并将其适用性由强磁合金拓展到亚铁磁性的弱磁性合金.利用发展的磁价模型系统研究RFe12xMx,R3Fe29xMx和R2Fe17xMx(R=稀土元素,M=第三掺杂金属元素)稀土合金化合物及其渗碳和吸氮化合物的磁性.理论与实验相符.研究表明:稀土Fe基3:29和1:12型合金化合物的磁性与稀土磁矩相关.合金的弱磁性源于合金内部存在的亚铁磁性.渗碳或吸氮处理,导致合金内部亚铁性-铁磁性转变.导带中的sp电子对于磁性的贡献与重稀土的极化、碳和氮原子的俘获密切相关.发展的磁价模型甚至可以根据稀土化合物的结构式对其磁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Y2Fe17化合物中,用Ga取代部分Fe之后,材料的性质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Y2(Fe1-xGax)17中,其结构随x的增加发生从Th2Ni17相到Th2Zn17相的转变;晶格常数随x的增加而增加;居里温度,超精细场都在Th2Ni17,Th2Zn17混和相附近有极大值;Ga原子优先取代12k(18h)晶位Fe原子.  相似文献   

17.
用单离子模型计算了Sm2Fe17-xGax中的晶场,给出了晶场系数随Ga含量的变化关系。在晶场和交换作用近似下,计算了体系的自由能随Ga含量和温度的变化关系,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自由能给出各向异性常数K,K2从而得到各向异性场Ba。计算结果与实验中的规律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温气冷堆对基体石墨的纯度要求,用耦合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球形燃料元件基体石墨及原材料中的微量及痕量杂质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基体石墨制造过程对其杂质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离子色谱等对B、Li、Fe、Ti、U、Th、Gd、Eu、Sm 、Dy、F和Cl等十几个重要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基体石墨中的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材料中的杂质,在球形燃料元件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及制成的基体石墨均符合球形燃料元件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普适分析型的嵌入原子模型,通过拟合纯元素的晶格常数、空位形成能、结合能和体积模量等,确定出Al、Fe和Zr的嵌入原子模型参数,并用该嵌入原子模型分别计算由Al、Fe和Zr元素构成的3个二元系以及三元系中的有序合金化合物的形成焓。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第一原理计算结果符合得比较好。从计算Al-Fe-Zr所组成的三元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得出的金属间化合物稳定性趋势与三元相图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和分析了在高纯铝中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微量稀土或铍对成品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稀土和铍,能改变高纯铝箔变形织构组分含量,单独加稀土时,形变织构变化不大;在单独加铍时,其S取向{123}<634>和Cu取向{112}<111>变化较大,随铍含量增加,其S取向密度f(g)减少,Bs{110}<112>取向密度增加.再结晶退火后,随稀土加入量增加,立方织构{100}<001>取向密度增加,R织构{124}<211>取向密度减少;铍添加较少时能增加成品箔材中立方织构{100}<001>强度,但随铍含量增加,立方织构含量急剧减少,R织构强度相应增加.稀土和铍在铝中溶解度都极小,与铁等微量杂质元素可能形成化合物析出后,能净化基体,减小铁对形成立方织构的阻碍作用,促进再结晶立方取向核心的形成与长大,增加立方织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