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仅仅归结为“劳动价值论”,这不符合马恩原意,是片面的,本文通过对马恩原著的分析,认为马恩的价值理论应包含“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周文”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主张重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价值理论体系的论点,严正指出,劳动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不具有非人性的资本属性。劳动的两重性不能混淆.劳动没有“负效用”,当代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价值分裂症”,马克思经济学不会因为被戴上“传统”的帽子而“终结”,劳动价值论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这种价值理论与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因为,这里的“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性的框架。其中包括,《资本论》第二卷指出,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动价值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具体化,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承认,此即马克思主义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西方学者关于《资本论》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者针锋相对的反击,虽各有些合理之处,但也均陷入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和形式主义错解,无足为凭。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颇有分歧,如果我们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解读《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论“,就可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与价值的思想,这是我们消除分歧的一个途径,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股修正、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思潮。《劳动价值论;是包袱还是翅膀》一文即是这股思潮中表现得比较露骨和彻底的。我们认为该文关于劳动价值论在批判资本主义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关于劳动价值论对共产主义的“不适用”,关于用“效用价值论”,“一般均衡论”来取代劳动价值论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其论证在逻辑上充满了矛盾。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上,马克思主义面临情新的挑战,奈斯比特就以其“知识价值论”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发动进攻。为了捍卫劳动价值论,批判“知识价值论”,本文深入分析了知识的本质特性,论证了知识作为人类认识的结晶。劳动的成果,可用来武装人们的头脑,使其由简单的劳动者变为熟练的复杂的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但它却不能创造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指出: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以坚持“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为前提;马克思关于价值分配的理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矛盾,恰恰是相通的;由于占有不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按要素分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要素分配有分本质区别,不能笼统地说按要素分配就必然会有剥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本质上不同“源”,但在符合“马克思条件”下,现象上同“源”。  相似文献   

8.
从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分析入手,论证了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我们必须坚持,从论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中最抽象、最本质的部分,它需要由理论思维的抽象层次走入具体层次,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来解决现时代的问题,所以必须发展劳动价值论,只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才能真正领会马克思理论“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实现了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性突破和历史性飞跃,同时也敏锐地洞察出价值的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的差异和矛盾,为宏观劳动价值论和微观劳动价值论各自独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在马克思那里,劳动价值论还是宏观和微观没有自觉分野的劳动价值论.由此留下了一些思维空档和认识盲区。只有自觉地将劳动价值论区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才能明确劳动价值论一系列基本结论的前提条件,才能廓清价值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操作领域。宏观劳动价值论是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社会创造宏观价值总量行为的理论,它的分析重点是宏观价值生产函数,它的理论体系是宏观价值生产函数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赵曙光先生《对劳动价值学说理论的重新论证和研究》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进行了重要论证,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而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确实需要研究论证和发展,但并不是赵文所列的那些“缺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指出: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以坚持“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为前提;马克思关于价值分配的理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矛盾,恰恰是相通的;由于占有不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按要素分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要素分配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笼统地说按要素分配就必然会有剥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本质上不同“源”,但在符合“马克思条件”下,现象上同“源”。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而剩余价值论又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宏伟大厦,正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建筑起来的。正因这样,马克思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历来成为反马思主义者集中攻击的目标之一.当《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不久,德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杜林,就在《现代知识补充材料》杂志上,发表文章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什么“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并非无可争议”。杜林不仅承袭他的老师美国庸俗经济学者凯里的“再生产费用价值说”的衣钵,而且  相似文献   

13.
一些人反对劳动价值论,其认识上的根源有三个:一是与劳动价值论存在着逻辑思路的歧异;二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义缺乏全面深入地理解;三是误以为劳动价值论与私营经济、市场经济、要素分配不相容。澄清商品价值论的分歧,必须对马克思关于价值概念、劳动形成价值的原因、劳动价值论作用等理论的原意做进一步地阐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约束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历史必然表现。这一经济形态的划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划分的理论。知识经济恰恰进一步印证了劳动价值论。“知识有价”本身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一部分。“过时论”与“替代论”是没有新意的。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我国在经济政策上 ,要更加重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对党在新世纪如何切实做到“三个代表”必须在理论上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而不是否定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对现时代的诸多变化作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马恩、列宁、毛泽东并没有把这一学说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高度。这一“精髓”说法在“文革”中是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而衍生出的又一误解。误解给人造成的错觉:中国共产党只是一个善于革命、善于搞阶级斗争的党。新时期,邓小平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17.
徐国栋同志《公平与价格——价值理论》一文证明马克思主义主观价值论的四条“根据”皆因引用原著失误而不能成立,据此提出的“新价值概念”也不能为人们接受。相反,经典作家的论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是客观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锐利武器,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与“价值”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与“价值”是不同质的,它是一种扩展了的范畴。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依据劳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法制作为一个中性概念,没有明确的价值追求;而法治的价值取向则十分明显,它以民主和权利为本质要求。文章指出,在新闻理论和实务中,由“法制新闻”向“法治新闻”过渡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董红 《甘肃科技》2009,25(14):110-112,17
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现状和要求,提出“货币环境价值”理论。给出了“货币环境价值”的基本计算模式,对企业环境资产的使用程度、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保护活动进行测量监督,体现环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