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葡萄DNA提取与纯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巨峰葡萄叶片为试材,在CTAB法,SDS法及高盐低pH法基础上加以改进,应用5种方法对葡萄DNA提取,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盐低pH法和区室化提取法是2种适合于葡萄属植物DNA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芪皂甙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索氏醇提、回流醇提、萃取纯化、树脂吸附纯化法对黄芪皂甙进行了提取分离.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树脂吸附法优于饱和正丁醇萃取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皂甙含量.由结果可知,索氏提取与回流提取无明显差别.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建议用索氏提取进行粗提后,再用树脂吸附法进行纯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压榨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栝楼籽油,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火麻籽油进行提取率、成分的比较分析,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油率较高;超声辅助提取法、压榨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压提取油能较好地保留栝楼籽油的品质;栝楼籽油具有开发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潜质.  相似文献   

4.
对超级无核葡萄在四川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超级无核葡萄的外观品质单果重、穗重、可食率明显优于巨峰葡萄,其内在品质含酸量显著低于巨峰葡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巨峰葡萄.超级无核葡萄产量极显著高于巨峰葡萄,成熟期比巨峰葡萄早1个月左右,其市场经济价值显著高于巨峰葡萄.适于四川亚热带寡日照生态区和长江中上游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黄芪皂甙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索氏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3种方法对黄芪皂甙的提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微波法提取,加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40min为最佳提取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乙醇的浓度、用量及提取时间等对黄芪皂甙提取的影响,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黄芪皂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GA_3在巨峰、玫瑰香葡萄不同时期、不同浓度及去雄、授粉等8个处理的试验认为,GA_3诱导巨峰和玫瑰香无核的主要原因存在较大差异。巨峰花前25mg·kg~(-1)处理导致胚不能正常受精而形成无籽果实;玫瑰香花后GA_3处理可能使受精胚退化而无籽。关于GA_3促进葡萄早熟的效应,本文认为,是通过无核的间接作用,核的存在是抑制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食用花椒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花椒籽核和壳中提取花椒油,用GC-MS联用仪对不同材料中提取的花椒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超声辅助法从花椒籽核和皮中提取的油的提取率分别为7.8%和6.74%.成分分析表明花椒籽核和皮中提取的油化学成分差异很大.用极性溶剂提取时,籽核油主要成分是烯烃,烯烃含量占总含量的48.73%,油中未检出麻辣酰胺物质.花椒籽壳油主要成分是羧酸和羧酸酯,含量占总含量的66.45%,其中酰胺类物质含量为3.84%.  相似文献   

8.
选用浸渍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技术协助提取法提取的狼毒大戟的活性物质,用天幕毛虫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狼毒大戟植物杀虫活性物质的毒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的微型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型实验为手段,对槐花米中提取芦丁方法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提取芦丁酸化时的最佳酸性条件,其为pH=4.0~5.0.同时用微型索氏提取器对常用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用该法提取的芦丁虽然提取率较低,但纯度高,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0.
以橘皮为原料,采用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抗氧化物质,通过油脂氧化法对提取物作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并测定了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溶剂采用超声波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抗氧化物的产率均在1.92%~28.12%,其中,用150 mL 95%乙醇和索氏提取法提取的抗氧化物产率最高,无水乙醇次之,乙酸乙酯最少;采用150 mL无水乙醇和索氏提取法得到的产物抗氧化活性最好,和BHT接近,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差;乙酸乙酯提取的抗氧化物对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好.采用超声波法和索氏提取法所提取的抗氧化物的抗氧化性差别不大,但超声波法易于操作且成本低,即超声波法优于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11.
构树种子油的维生素E测定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波强化提取法提取构树种子油,并对其进行了荧光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测定了构树种子油中VE的质量分数,分析了构树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构树种子油中VE的质量分数为410.45 mg·kg-1,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珠光脂酸等脂肪酸,且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等,亚油酸的质量分数为77.984 mg·kg-1。  相似文献   

12.
GC-MS法测定芜菁子中油脂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测定芜菁子中油脂的组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芜菁子中的油脂,甲酯化后,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油脂中脂肪酸的成分。结果:芜菁子中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软脂酸,芥酸6种脂肪酸,其含量分别为12.5%、19.6%、8.9%、7.4%、5.8%、18.2%。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芜菁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采用正己烷作溶剂将索氏提取的刺梨籽油进行甲酯衍生化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刺梨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离鉴定及组成测定的方法。在实验优化条件下,分离鉴定出6种脂肪酸,主要含棕榈酸(4.40%)、亚油酸(49.35%)、亚麻酸(40.43%)、硬脂酸(2.46%)、油酸(0.22%)、花生酸(0.80%)。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得到的刺梨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茺蔚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益母草的果实-茺蔚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茺蔚子含有大量的脂肪油,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42.62%),亚麻酸(29.93%),油酸(20.23%),棕榈酸(5.40%),硬脂酸(1.57%)等,此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24h种硫质元素,其种子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而且种子油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其各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效,具有较大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湘西产黄蜀葵籽油化学成分的GC-MS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黄蜀葵籽油中的化学成分,共鉴定湘产黄蜀葵籽油中的11个化学成分,其中油酸质量分数为43.8%、亚油酸质量分数为26.3%、棕榈酸质量分数为17.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占油脂总量的78.6%.  相似文献   

16.
汉中四种干果中脂肪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提取仪提取葵花籽、花生、核桃、华山松籽四种果实中的粗脂肪,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在四种干果中,核桃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74.3%。四种干果样品中共识别出11种脂肪酸,主要有四种: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含量较高,分别是20.1%,49.0%;39.3%,36.2%;17.3%,64.8%;22.0%,47.5%。花生中油酸、棕榈酸、山嵛酸和樵油酸相对含量是39.3%、11.0%、3.2%和1.3%,高于其它三种干果,特别是棕榈酸、山嵛酸和樵油酸。核桃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是64.8%和8.5%,明显高于其它三种干果。另外,核桃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在四种干果中最高,为90.8%。通过本实验可了解四种干果中脂肪酸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特别是其中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四种干果深入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南蓖麻籽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乙醚萃取蓖麻籽油,油脂皂化后的脂肪酸采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出8种脂肪酸,其主要脂肪酸为蓖麻油酸66.03%、油酸8.54%、棕榈酸7.77%和亚油酸6.64%.结果表明,蓖麻籽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8.5%,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5种乌桕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分析5个不同产地乌桕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癸二烯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碳单烯酸(油酸)和十八烷酸(硬脂酸).其中,大悟013、022样品不仅二十碳链以下直链脂肪酸含量高(烷酸含量分别高达80.52%和79.59%),且不含三烯酸类脂肪酸,说明这两个产地品种较合适用于生物柴油开发.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萃取吉首市郊区4个采样点的大戟科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的假奓包叶种子油提取率平均为22.71%,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别为8,7,5, 4种;各采样点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成分为亚麻酸(52.38%)、亚油酸(28.18%)、硬脂酸(13.30%)和棕榈酸(5.78%),其总量占总脂肪酸的99.47%.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萃取吉首市郊区4个采样点的大戟科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的假奓包叶种子油提取率平均为22.71%,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别为8,7,5, 4种;各采样点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成分为亚麻酸(52.38%)、亚油酸(28.18%)、硬脂酸(13.30%)和棕榈酸(5.78%),其总量占总脂肪酸的9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