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环氧豆油丙稀酸酯齐聚物的合成步骤 ,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种类和含量、阻聚剂的含量对齐聚物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 ,并用红外光谱对齐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以PEG(聚乙二醇)为催化剂,采用固-液相转移催化技术合成1-乙酰基-1-环丙羧酸乙酯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不另加溶剂、产物易于分离纯化、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季铵盐A-1催化二氯卡宾与环己烯的加成反应,考察了不同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物7,7-二氯双环[4.1.0]庚烷收率的影响.在优化反应条件(即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h)下,以季铵盐A-1为相转移催化剂,产率可达94.0%.实验证明,季铵盐A-1的催化活性要优于其它短碳链的季铵盐和聚乙二醇,并且在分离过程中不乳化,使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
直接合成法制备了NH2-MCM-41,进而负载Ni、Co、Mn(Salen)配合物制备了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这些催化剂用于以H2O2为氧化剂的环己烯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与Ni(Salen)/MCM-41和Co(Salen)/MCM41相比,Mn(Salen)/MCM41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以Mn(Salen)/MCM41为催化剂,获得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在n(C6H10)/n(H2O2)=3、20mL乙腈为溶剂、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环己烯转化率为8.0%,选择性为47.5%.  相似文献   

5.
以MCM-41型介孔分子筛为载体,制备出固载型金属希夫碱锰催化剂,并用红外、紫外漫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固载型金属希夫碱锰为催化剂,对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制备环己烯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0.2g,温度:60℃,时间:9h,溶剂:乙腈的条件下,环己烯转化率可达90.9%,环己烯酮的选择性可达55.8%,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活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并流沉淀法制备纳米Ru-Zn催化剂,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预处理等反应条件对Ru-Zn催化剂催化苯选择性加氢制环己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Ru-Zn催化剂Zn与Ru的物质的量比为0.15,催化剂粒径集中分布在3.4 nm,比表面积为56 m~2/g. Ru主要以金属Ru存在,Zn主要以ZnO或Zn(OH)_2存在.随反应温度的升高,Ru-Zn催化剂的活性逐渐升高,环己烯的选择性先升高后降低. Ru-Zn催化剂催化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的最佳温度为140℃.反应物苯的反应级数为1,苯选择加氢反应的活化能为65.20 kJ/mol.随预处理时间的增加,Ru-Zn催化剂的活性先逐渐降低后升高,环己烯选择性先升高后降低.预处理12 h的Ru-Zn催化剂表面最适宜生成环己烯,环己烯收率达到了56.4%.而且Ru-Zn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反应器,以最廉价无污染的空气作为氧化剂,DMF为溶剂,在未加任何还原剂的温和条件下以混合金属氧化物(Co-SnO2和Co-ZnO)为催化剂催化混合烯烃与空气的环氧化反应,探讨了相关反应条件,并用UV-Vis表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以10∶1 Co-SnO2为催化剂时,α-甲基苯乙烯和α-蒎烯的比例为1∶5时二者均达到最好转化率(94.1 mol%和75.7 mol%)和环氧选择性(85.0%和85.4%).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原地蓖麻油的环氧化,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环氧化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环氧化率达85%时的最佳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9.
乙酸环己酯催化合成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以氯化亚锡为催化剂,由乙酸和环正醇合成乙酸环己酯进行了研究,经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酯化率和产品纯度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弃聚酯在乙二醇介质中解聚,其解聚温度为160~200℃,催化剂醋酸锌用量一般为0.03%~0.1%,得到的中间产物为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单体(BHET)及少量齐聚物。BHET含量(在一定时间内)随解聚时间增加而增大,解聚温度为200℃时,解聚所需时间最短。分离除去乙二醇后的中间产物与过量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反应温度为58~70℃,催化剂氢氧化钠用量一般在0.05%~0.15%之间,得到的产物DMT含量为96%~98%。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的连续溶液聚合和一步湿法纺丝技术,在10t/a中试实验装置上成功地制备了碳纤维用聚丙烯腈(PAN)原丝批量产品。通过不断地优化聚合和纺丝工艺条件,实现了PAN原丝的中试稳定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溶液聚合技术在实现单体高度转化的同时获得了高分子量的PAN共聚物,通过调整凝固成型工艺条件和牵伸配比制备了具有圆形截面且结构致密的高取向度PAN原丝。将批量PAN原丝产品进行预氧化、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后.获得PAN基碳纤维,其束丝强度、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3.74GPa,223GPa和1.7%。  相似文献   

12.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PISA) is a robust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es of block copolymer nano-objects with various morphologies. Although PISA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use of cyclic macromolecular chain transfer agents (macroCTAs) as the hydrophilic block has not been reported. We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macroCTA topology on the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and morphologies of block copolymer assemblies during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RAFT)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To this end, linear and cyclic poly (ethylene oxide) (PEO) with 4-(4-cyanopentanoic acid) dithiobenzoate (CPADB) group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CTAs to mediate the RAFT polymerization of benzyl methacrylate (BzMA) and 2,3,4,5,6-pentafluorostyrene (PFSt) under PISA formulation. Interestingly, the nucleation period of the linear PEO is sligh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its cyclic analog, and the cyclic hydrophilic segment leads to a delayed morphological transition during PISA.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质子酸掺杂对苯胺电聚合速率影响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循环伏安方法在不同质子酸掺杂下电化学聚合苯胺,并以聚合电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测定苯胺电聚合的速率.结果表明苯胺的聚合速率受[H ]的强烈影响:当[H ]低于7.5 mol/L时,苯胺的聚合速率与[H ]之间是一级反应,苯胺溶液中[H ]的存在加速了苯胺的聚合;当[H ]高于7.5 mol/L时,苯胺的聚合速率与[H ]之间是零级反应.建立了质子酸对苯胺电化学聚合的有关速率方程,该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
在环己烷溶液中,由萘锂和丁二烯反应制备了聚丁二烯基双锂引发剂。利用阴离子活性聚合特点和溶度参数相近相溶原则,采取有条件分批加料的方法,解决了萘锂在环己烷溶液中不溶、引发效率低的难题。结果表明,在丁二烯的环己烷溶液由1次加入改为2次加入、溶液摩尔浓度c丁二烯≥0.75c萘锂、丁二烯聚合度达到2之前体系中环己烷溶液加入量V丁油≤1.33V萘锂的条件下,可实现聚丁二烯基双锂引发剂制备反应在均相体系中进行;引发聚合实验证明,所制备引发剂活性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5.
第三组分在异丁烯阳离子聚合体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异丁烯阳离子聚合的水分子模型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阐明了模型反应机理,研究了第三组分在异丁烯阳离子聚合体系中的作用,证实了在异丁烯阳离子聚合体系中第三组分主要起质子捕获剂的作用,并且其质子捕获能力与其用量及加料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测定了各反应条件下乙烯基单体的转化速率和最终产品中微粒大小 .发现聚合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与以小分子物质为反应介质的分散聚合基本一致 .大分子单体用量、搅拌速率和反应温度均影响乙烯基单体转化速率和微粒大小 .  相似文献   

17.
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聚合程度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20升热聚合反应釜中对中温煤沥青进行热聚合改质处理,研究了热解缩聚期间煤沥青软化点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软化点在评价煤沥青聚合程度中的作用,并找出了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软化点与结焦值和甲苯不溶物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三(4-甲基芳氧基)镧[La(OMP)3]催化ε-己内酯(ε-CL)的开环聚合,发现它具有催化活性,并且反应显示出一定活性聚合特征.通过^1H NMR分析端基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该文简要介绍了聚合反应的工艺及机理,建立了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铸带切片分子量的统计数学模型,找出了影响铸带切片分子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聚合反应过程关键工艺点温度的正交试验,采用综合平衡协调的决策方法,得到了聚合反应过程的一组较佳的工艺参数。实际运行表明,获得的模型及参数是有效的,对生产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腈(AN)在正己烷等溶剂中的阴离子均聚反应。结果表明:PAN的分子量与n-BuLi浓度无关,随AN浓度增加而增大;聚合开始几分钟就达到最终转化率的80%。提出了引发剂效率的估算公式。用环氧乙烷、乙烯基吡啶对AN盖帽减活,能抑制部分副反应。从聚合产物的GPC和红外光谱分析,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聚合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