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沉积盆地油气总量及分布规律,有必要首先了解烃源岩的分布。受取心样品数量的限制,一般不可能获得整段连续烃源岩有机碳的实验室测定值,常采用间隔一定距离的有机碳含量测定值的几何平均值,无法反映生油岩的全貌。为获取单井连续有机碳含量,准确确定烃源岩厚度,有必要开展测井烃源岩评价研究。渤海沙河街组地层具有高伽马、高孔隙度、高电阻率等典型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可通过测井曲线特征定性识别烃源岩。建立测井信息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计算出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连续分布。对不同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结果对比表明,用Passey模型计算的有机碳含量与岩心有机地化分析有机碳含量趋势一致、相对误差小,证实该方法基本满足渤海地区烃源岩评价需求。通过对渤海湾研究区20口井测井处理结果的对比,该区沙河街组湖相地层有机碳含量最高,有利烃源岩厚度大,其中沙三中段是最有利烃源岩分布层位。  相似文献   

2.
评价川中—川西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第三段暗色碳酸盐烃源岩的生烃能力,预测雷口坡组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在典型钻井岩心和岩屑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测井解释TOC技术,刻画出27口井的有效烃源岩厚度,并且应用有机质热模拟参数法对各井烃源岩的生气强度进行定量计算.研究表明:暗色碳酸盐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3.
有效烃源岩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有效烃源岩的识别和评价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研究的基础。以往常用有机碳含量下限 (0 .5 % )作为烃源岩是否有效的判识标志。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厚达 10 0 0~ 15 0 0m的暗色泥岩的有机碳含量大于 0 .5 %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其作为有效烃源岩。对东营凹陷进行精细的油源对比发现 ,其有效烃源岩绝未达到 10 0 0m之厚 ,对油气藏真正有贡献的主要为沙四上和沙三下亚段有机碳含量在 1.5 %以上的烃源岩 ,它们控制了东营凹陷各亿吨级大油田的形成。因此 ,有效烃源岩下限标准的确立 ,应以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而定 ,可首先通过油源对比确立有效烃源岩层段 ,然后运用测井方法删除非烃源岩夹层 ,并获取烃源岩的各项评价参数 ,从而完成有效烃源岩的识别和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有效烃源岩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有效烃源岩的识别和评价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研究的基础。以往常用有机碳含量下限(0.5%)作为烃源岩是否有效的判识标志。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厚达1000~1500m的暗色泥岩的有机碳含量大于0.5%,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其作为有效烃源岩。对东营凹陷进行精细的油源对比发现,其有效烃源岩绝未达到1000m之厚,对油气藏真正有贡献的主要为沙四上和沙三下亚段有机碳含量在1.5%以上的烃源岩,它们控制了东营凹陷各亿吨级大油田的形成。因此,有效烃源岩下限标准的确立,应以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而定,可首先通过油源对比确立有效烃源岩层段,然后运用测井方法则除非烃源岩夹层,井获取烃源岩的各项评价参数,从而完成有效烃源岩的识别和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5.
金湖凹陷是发育自晚白垩世的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识别对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金湖凹陷三河次凹大量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阜二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烃源岩演化过程中的物质平衡原理,将烃源岩现今残余总有机碳值恢复到生排烃前总有机碳值。通过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中饱和烃量与吸附烃量关系确定有效烃源岩下限,对研究区有效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型多为II1型;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含量为0.05%~5.28%,生烃潜力(S1+S2)为0.01~33.29 mg/g;镜质体反射率Ro为0.4%~1.2%,烃源岩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研究区烃源岩总有机碳恢复系数为1.05~1.25,用恢复后的总有机碳值来确定有效烃源岩下限,避免了烃源岩生排烃作用影响及高温压物理模拟实验带来的结果偏差。确定研究区有效烃源岩下限TOC含量为1.6%,与测井TOC预测结果相结合,进一步查明了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厚度,深凹带是三河次凹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区,其厚度可达160 m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长7和长9段暗色泥岩为例,利用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转化率、热解有机质相对生烃量(IHC=S1/w(TOC),%)的关系,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湖相有效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值.热解S1和氯仿沥青"A"含量代表烃源岩中的已生烃量,在不排烃情况下,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大,当其减小时则表明有烃类的排出.代表有机质相对生烃量的热解参数IHC和沥青转化率(w(A)/w(TOC),%)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开始降低的转折部位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即为有效烃源岩的下限值,研究区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1%,相应的热解S1+S2下限值为2.2 mg/g,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下限值为0.03%,总烃质量分数下限值为150×10-6.该下限值主要适合于研究区湖相有效烃源岩的识别,不同含油气盆地不同层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应根据相应的分析数据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7.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下白垩统煤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球化学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含量及氢指数IH(S2/有机碳),对绥滨坳陷滨参1井和绥D1井下白垩统煤系地层中的煤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这三种岩石样品中各项生油岩指标绝大多数都达到了中-好烃源岩评价标准。绥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为两套具生烃潜力的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烃源岩TOC地球物理定量预测新技术及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内部的钻井极少,给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地球物理预测研究及洼陷的资源潜力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烃源岩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从实测有机碳含量出发,应用测井预测TOC的方法建立虚拟井的TOC曲线,以此为因变量,选取的地震属性作为自变量,建立它们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地震属性从而计算得到三维TOC数据体。将该方法应用到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惠州洼陷中,得到整体文昌组和恩平组的三维TOC数据体。HZ26洼陷边缘到洼陷深部,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大,反映了洼陷深部是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场所,从南部隆起区到洼陷深部,再到北部洼陷边缘,先增大后又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柴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盆地东部祁连山南缘石炭系海相地层发育全、分布广且厚度大,岩性多以暗色泥质岩(包括碳质泥岩)和灰色碳酸盐岩为主.借助于有机元素分析仪、碳硫分析仪、岩石热解仪、色谱-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该区地表30个暗色泥质岩样品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泥质烃源岩氯仿沥青"A"和生烃潜量(S1+S2)含量较低;但有机碳含量较高,介于0.40%-4.93%,平均为1.13%(除两个碳质泥岩样品外).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部分为Ⅱ2型;烃源岩形成于还原性的较成水环境,母源以陆生生物为主,也有较丰富的低等水生生物.除北部中务隆山前石灰窑、红山中沟及柏树山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已变质外,盆地内部都兰地区烃源岩Ro值介于2.44%-2.70%(平均为2.60%),处于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石灰沟、城墙沟及扎布萨尕秀等地区烃源岩Ro值介于0.85%-1.39%(平均为1.12%),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综合评价该区石炭系泥质烃原岩为中等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主要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10.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化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含量及氢指数IH(S2/有机碳),对库车坳陷阳1井及吐格尔明露头煤系地层中的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这三种岩石样品中各项生油岩指标绝大多数都达到了中—好烃源岩评价标准。指出库车坳陷侏罗系中—下统阿合—克孜勒努尔组为一套极具生烃潜力的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烃源岩有效性研究新方法——以黄河口凹陷HHK1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发育有沙三段、沙--二段和东三段三套烃源岩,应用常规的烃源岩评价方法可以判断出三套烃源岩为好、好-中等.为了更细致分析古近系烃源岩的有效性,作者提出两种新的算法,即应用局部平均算法和平均相关算法,可以通过数量大小判断出某一段内烃源岩的有效程度.通过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和生烃潜力之间的双相关、三相关和四相关的计算,能更细致准确地反映出三套烃源岩有效性的优劣程度:沙--二段下部烃源岩最好,沙三段烃源岩次之,再次是东三段下部烃源岩,东三段上部、沙--二段上部烃源岩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盐系地层所指示的古沉积环境更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通过对551 块纵向连续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热解测试,利用降解率法对有机碳恢复处理,得到可供烃源岩评价的热解数据,结合单井岩相特征综合分析显示:镇钾1 井马家沟组烃源岩整体有机地化指标偏低,部分为中-好级别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马五段相.马家沟组有机质丰度指标总有机碳(TOC)平均值为0.18%,各组中马二段TOC 平均值最高,为0.28%;TOC 最大值出现在马五段,为1.04%.镇钾1 井有机质类型多数为III型干酪根,但仍发育有一定量的I型和II1型干酪根,分布在马五段和马四段.整体上,马家沟组烃源岩已高过成熟,进入生气为主的演化阶段.泻湖相最有利于发育烃源岩,开阔台地相次之;黑灰色泥晶灰岩-(膏质)准同生灰色云岩-烟灰色岩盐的蒸发旋回中常见相对高的TOC 值.研究表明,烃源岩有机参数纵向变化特征显示马五段最有利于发育烃源岩,是天然气、石盐、钾盐等多种资源蕴藏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3.
探讨渤海湾盆地渤东凹陷北部多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其生烃贡献.通过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试及岩石热解分析,结果显示东三段、沙一+沙二段、沙三段均发育优质烃源岩,3套烃源岩的干酪根均以Ⅱ1—Ⅱ2型为主,主要处于低成熟阶段.烃源岩GC-MS测试表明它们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母质来源各异,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东三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濮凹陷沙一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研究,发现东濮凹陷沙一段烃源岩主要为混合型,有机质类型较好,平均有机碳含量在0.56%~1.04%之间,属于差-较好的级别.从烃源岩的潜力指数来看,东濮凹陷沙一段生烃强度比较低,期望值为2.084×106 t/km2(相当于SPI为2.1).按照纵向排油系统和横向排油系统的潜力指数评价标准,烃源岩的充载能力分别属于低和中等.  相似文献   

15.
采集东道海子凹陷的烃源岩样品和油气样品,对样品进行有机碳、热解、饱和烃色谱及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进行评价,研究认为石炭系烃源岩为一套高—过成熟的有机质类型差的中等烃源岩,二叠系烃源岩为一套成熟—高成熟的有机质类型好—较好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为一套成熟的有机质类型差的中等烃源岩。该区油气成因复杂,通过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油气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既有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的原油和天然气,也有来源于侏罗系的原油,还有来源于石炭系的天然气。油气成因的复杂导致油气成藏期次的多样,油气的成熟度及油气包裹体研究表明,既有一期成藏的油气,也有多期成藏的油气。  相似文献   

16.
蒋文龙  徐爽 《科技信息》2011,(19):I0065-I0066
为开展中古生界地质综合评价,明确乐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古生界勘探方向与勘探目标,根据乐亭凹陷以及周边的测井资料,经过对其泥岩岩样的地化分析,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含量(TOC)、热解生烃潜量(S1+S2)、氢指数(IH)、岩石热解烃最高峰温度(Tmax)、镜质体反射率(Ro)等指标,对乐亭凹陷新生界和中生界的两套泥质烃源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这两套烃源岩为一般-较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有机质为主,达到了成熟演化阶段。表明乐亭凹陷下的这两套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三塘湖盆地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三塘湖盆地主要有三套烃源岩: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古生界上二叠统湖相低熟烃源岩和古生界下二叠统和石炭系湖相成熟烃源岩.烃源岩在马朗凹陷、条湖凹陷和汉水泉凹陷均有分布,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煤和碳质泥岩.最有利的烃源岩为马朗凹陷中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油气生成量大且碳酸盐岩含量高的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是控制断陷盆地中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准确的识别可以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有利的依据。本文采用丰富的测井资料,运用改进的ΔlogR模型,对乌尔逊及贝尔凹陷优质烃源岩进行识别,并对其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ΔlogR模型应用简单客观,定量准确,在乌尔逊、贝尔凹陷应用效果好。通过计算得到的有机碳与实测有机碳间相关度R较高。在乌尔逊凹陷运用ΔlogR方法识别出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乌南和乌北两个区域,在贝尔凹陷主要分布于贝中、贝西和贝西南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19.
从缅甸D区块Patolon-1井有机碳、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等多种化验分析方法出发,主要对Patolon-1井塔本组上部煤系烃源岩和下部暗色泥岩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认为,塔本组煤系泥岩处于未熟—低成熟阶段;塔本组暗色泥岩和煤岩处于低成熟阶段。但上部煤系地层在低熟阶段可以大量生成天然气与凝析油,为该构造带的主力烃源岩,此次烃源岩的认识对D区块Patolon背斜带下一步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有关烃源岩定量评价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烃源岩定量研究是成因法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 ,在烃源岩定量评价技术与方法日臻完善的背景下 ,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1对烃源岩的定义仍存在一定分歧 ,应明确区分烃源岩与有效烃源岩的差别 ;2确定有效烃源岩规模时 ,不应以烃源岩成熟范围代表有效烃源岩的展布 ,有效烃源岩的厚度统计标准也应因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发现和有效排烃厚度的否定而需重新审视 ;3烃源岩中实测残留烃由于取样、搁置等原因损失很大 ,但对其进行轻烃校正至今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所用方法不够成熟 .另外 ,利用氯仿“A”或热解参数 S1 模拟烃源岩残留烃变化规律及能力同样也需慎重 .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将直接影响到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