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河子科技》1996,(4):49-52
作者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下同)三大阳性(即HBsAg+HB_eAg+、HBc.-Ab(?))者116例(男60例、女56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配偶进行了关于夫妻间传播问题的探讨.被调查的HBV三大阳性者的年龄为38.39±10.91岁(年龄最小为 23岁,最大为67岁);婚龄为14.83±10.80年(结婚时间最短为 2.3年,最长为47年)HBV三大阳发现时间为5.91±3.43年(发现时间最短为2年,最长为17年).此调查对象是HB中的病毒传播复制最强、传染性最强的“三大阳”和接触者中最密切的“夫妻”关系.结果显示HBV三大阳者中有80.17%的配偶不被感染,有12.93%的HBsAb(+),有6.90%的有不同程度的HBV感染.结果提示.HBV在密切接触者中只要皮肤粘膜等非特异性防御屏障正常情况下不传染,可以在性传播疾病中予以剔除,肯定了HBV的传播是血源;提出了应该重视切断血源传播途径,应重视医源性、血源性和吸血昆虫叮咬而引起的传播.本调查结果,对社会、家庭及其HBV带毒者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福建省的莆田、厦门两市182例原发性肝癌(PHC)病案的临床特点,探讨与HBV感染、HB之间关系,以及观察其中部分病例。采集其血清作HBV标志物检测,PHC患者129例HBsAg阳性77例,阳性率59.69%(R-PHA),比当地自然人群调经4.29%高出12.91倍,61例PHC血清作HBV标志物检查(EIA),有91.80%病例感染HBV,比配对对照组感染率8.20%高出10.20倍(P  相似文献   

3.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2例e系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结果表明,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达89.9%;抗-HBe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8.3%.HBVDNA阳性患者的丙氨酸水平显著高于HBADNA阳性患者,结果表明大部分抗-HBe阳性患者体内仍存在HBV复制及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4.
在 p H = 7.7 的 B R 缓冲溶液中,铀(Ⅵ)与偶氮胂(Ⅲ) 反应形成配合物,于- 0.73 V(vs. S C E)处产生一灵敏吸附极谱波.检测下限为 8.0×10- 9m ol· L- 1,测得铀(Ⅵ)与偶氮胂(Ⅲ)的配合比为 1∶1.配合物稳定常数 1.12×107,配合物还原的电子转移数为 2.用该法测定了水样中的铀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乳汁感染的母婴传播问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5例HBsAg阳性产妇初乳及其新生儿外周血进行HBV DNA的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妇初乳中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HBVM)。结果为1)175例初乳中HBV DNA阳性率为68%,高于同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34.67%,有显性差(P〈0.01);HBVM三项阳性各组二埂有显性差异(P〈0.05).2)HBeAg阳性初乳及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均量高,与HBsAg、抗-HBc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P〈0.05)。表明初乳排毒率高于内传染率,母婴传播率与母血中HBVM传染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丙型肝炎( 简称丙肝) 病毒与HBV、CMV 混合感染对临床某些疾病的诊断价值.对221 例临床选择病例的HCV M、HBV M 和CMV M 联合检测,发现三种病毒共同感染者5例,检出率为2 .3 % (5/221) ;5 例均为血液透析病人.HBV 与HCV 两种病毒共同感染者47 例(47/221 ,21 .3 % ) ,血液透析组为51 .2 % (22/43) ;其后依次为慢性丙型肝炎组29 .6 % (8/27) ;肝细胞癌组21 .9 % (7/32) ;白血病组21 .4 % (3/14) 和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组11 .1 % (5/45) ;其他肿瘤组、普通住院患者组分别为3 .7 % (1/27) 和3 .0 % (1/33) .HCV 与CMV 共同感染者中,慢性丙型肝炎组达33 .3 % (9/33) ;肝细胞癌组为28 .1 % (9/32) ;其后依次为血液透析组27 .9 %(12/43) 和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组24 .4 % (11/45) .白血病组没有没有发现2 种病毒混合感染者.提示血液透析是传播肝炎病毒的一条重要途径;HCV 与CMV 的混合感染,仅多见于与HCV 感染密切相关的病组  相似文献   

7.
树鼩对人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验证树Qu对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易感性,用含HBV的人血清接种给10只成年树Qu(雌雄各半)。然后每周抽血1次,每只动物共抽血11次。用不同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检测接种后的动物血清感染指标。实验观察至13周,结果分别有9只和8只动物出现HBsAg阳性,持续最短1周,最长7周。用PCR检测,结果有1只动物连续4周在血清中检测出HBV DNA。表明树Qu能感染人HBV,但实验有待改进以延长感染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在pH6.30、37℃条件下,采用离心超过滤技术测定了11种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8A)的专一性结合常数K_s和非专一性结合常数K_(ns)观察到K_s随稀土系列原子序数(Z_(RE))的变化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和"钆断现象",而K_(ns)~Z_(RE)类似于一元羧酸-稀土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变化规律。求出Tb(Ⅲ)-BSA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ΔH_s=44.5±0.8kJ/mol,ΔS_s=243.2±2.4Jmol·K,ΔH_(ns)=19.9±1.1KJ/mol,ΔS_(ns)=141.4±3.2J/mol·K。根据不同pH下测得的Tb(Ⅲ)与BsA结合的K_s和K_(ns)拟合出BSA分子中参与稀土配位的基团的质子解离常数pK=4.60,进而确定出这些基团主要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残基侧链中的β、γ-COO ̄-。  相似文献   

9.
对40例手术确诊的卵巢和子宫体癌患者,按期别及年龄配对分成2组,各20例。A组(试验组)接受化疗加云芝糖肽。B组(对照组)单纯化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免疫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值A组分别为84±9.6分及90±8.6分(P〈0.05),B组分别为83±9.2分及80±12.8分(P〉0.05),治疗后A比B组高10分(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CD^+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献血员人群HIV感染情况,我们对1995~1997年献血员HIV抗体检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法:献血员HIV抗体的初筛试验采用抗-HIV抗体ELISA法,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者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3年内共检测140028人次,初筛HIV抗体阳性18例献血员,并全部经WB法确认为HIV抗体阳性。其中15例为男性,3例女性,均为来自外省的流动人口。18例HIV抗体阳性献血员中,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33%(15/18),HBsAg阳性检出率为611%(11/18),HBsAg和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33%(6/8)。结论:在献血员人群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为此献血员HIV抗体筛查对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HIV具有重要意义。HIV与HBV和HCV具有较高的重叠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用活化法以93Nb(n,2n)92mNb反应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对90Zr(n,2n)89Zr反应截面进行了测量.测得的13.64,13.80,14.01,14.35,14.62和14.80MeV中子引起的90Zr(n,2n)89Zr反应截面值分别为483.0±10.6,539.7±11.9,606.3±13.3,710.6±15.6,775.4±17.1和825.5±18.2mb.单能中子由T(d,n)4He反应获得,中子能量由硅控测器法测定.并把本工作的数据和其他一些作者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兔离体心脏用Langendorf方法灌流,500ms周长起搏。通过两只方形钢板电极对每只心脏平均施加(84±11)个电震强度(SS)和偶联间期(CI)随机组合的双相电震。心脏对电震的反应用单相动作电位(MAP)来记录。易损区(AOV)由诱发室性纤颤(VF)的数据点组成,为SS和CI的二维函数。由易损性上下限(ULV,LLV)和易损区左右边界(LBV,RBV)4个点所限定的AOV是均一的。ULV和LLV发生的SS分别为(373±62)和(213±39)V;发生时间分别为(187±9)和(175±12)ms,p<0.01,这导致ULV的复极水平(84%±9%)比LLV(73%±7%)更完全(p<0.01)。易损区左右边界分别为(170±13)和(194±5)ms;且右边界的SS比左边界抬高了(64±51)V(p<0.01)。ULV发生时间较LLV的右移以及右边界比左边界SS的抬高导致双相电震AOV呈现向右倾斜。ULV发生时间较LLV的右移可能是其除颤高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种分辨率为9位的高速CMOS比较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种高速CMOS比较器,采用二级正反馈结构和一级推挽输出结构,通过优化传输速度和增益,在3μm工艺中,模拟表明它的最小分辨率±LSB为±4.9mV,输入动态范围为±2.5V(±2.5V电源电压),相应于9位比较精度,而工作频率达30MHz.用单层金属、双层多晶硅CMOS工艺实现,版图面积为295μm×266μm,功耗9.72mW.  相似文献   

14.
藏山羊产乳性能和乳酶及乳清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和山谷地区藏山羊的泌乳性能和乳清蛋白组分,及山谷地区域山羊乳酶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原地区藏山羊产乳量平均为24.0kg,乳中营养成分含量(%):乳脂为4.8±1.2、乳糖为4.59±0.75、乳蛋白为4.87±0.61;山谷地区藏山羊产乳量平均为36.62kg,乳中营养成分(%),乳脂为5.3±1.5、乳糖为4.99±0.45、乳蛋白为3.08±0.48.山谷地区的藏山羊乳酶,LDH、AKP,R-GT和LP和活力分别为81.9±37.8、7.7±3.5、437.4±93.0、532.7±202.6单位,LP在体外可被10 ̄(-5)mol/L的硫氰酸根或乳酸根活化,经琼脂糖凝胶平板电脉,可将乳LDH分离出LDH_1、LDH_2和LDH_3三条带,各带所占有百分比分别为50.6±4.5、31.6±4.2和17.8±3;3.采用SDS-pAGE,乳清蛋白显示出五条区带,即SA、Ig-H、Ig-l,β-Lg和α-La。乳清蛋组分(%):高原地区藏山羊SA为6.6±3.0、Ig为22.9±6.5、β-Lg为47.5±9.1和α-La为23.0±10.6;山谷地区藏山羊相应为6.6±2.6、2  相似文献   

15.
在0.36mol/LNH4Cl-0.04mol/LNH3H2O(pH8.31)支持电解质中,溶菌酶(LE)产生一个极谱催化氢波,峰电位为-1.80V(vs SCE).该极谱催化氢波二阶导数峰电流与LE浓度在 1.2 × 10-8-5.6 × 10-8mol/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用于鸡蛋清中LE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从冠心病发病率极低的女青年(18~35岁)中选取67例正常者(平均年龄为21.74±4.49),作为受试对象,观察高频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特异性。若以六导组合导联中高频切迹数>3为判断可能冠心病的临界标准,则高频心电图对可能冠心病的诊断恃异性为82.09%。假阳性率为17.91%,六导组合导联切迹均数为2.20±1.77(x±SD).十二导联高频切迹数为10.4±4.30(x±SD).高频切迹在导联中的分布:肢导联多于胸导联,并且V1、V2、V3导联多于V4、V5、V6导联。  相似文献   

17.
溴离子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位扫描和环盘电极等方法研究酸性介质中溴离子在铂电极上的多步氧化反应行为,证实在1.1V电位处发生的反应是:Br--eBrad,(1)Brad+BradBr2(aq).(2)在电位1.5V处发生的反应是:Br2(aq)Brad+Brad,(2′)Brad+H2O-e=HOBr+H+.(3)其中反应(1)具有典型的可逆性.实验测得Br-离子的扩散系数为1.8×10-5cm2·s-1,反应(1)的标准速率常数为2.0×10-3cm·s-1.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HBsAg和e抗原的消长规律,作者使用ELISA技术,对187名HBV携带者的血清学指标进行了7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乙肝患者在HBsAg消除后HBeAg尚可长期持续存在,且e抗原出现与HBsAg无关。1观察对象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肝炎门诊病人187名。要求:乙肝三系三项阳性患者(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其中HBsAg阳性、滴度在1:64以上且携带该抗原半年以上,患者中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2岁,平均26.5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6个月平均…  相似文献   

19.
用4种抗丙型肝炎病毒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染色法直接检测肝细胞癌的病理组织中丙肝病毒蛋白。结果8/52例(15.4%),一至数种抗体阳性,阳性反应物主要定位于肝和癌细胞的胞浆中,值得注意的是本组几乎全部病例为乙肝,丙肝两种病毒混合感染,表明广西丙型肝炎的混合感染的比较高,乙型肝炎病毒(HBV)加上黄曲霉毒素(AFB1)或丙型肝炎病毒(HCV)可能是广西肝细胞癌(HCC)高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番木瓜环斑病毒复制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RT-PCR技术从PRV-AL中分离到复制酶(RP)基因,将基因克隆进载体pUC18,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了基因序列,表明其全长为1602bp,与国内外报道的HA5-1、YK和Sm的RP基因相比,同源性分别达82.80%,95.07%和91.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