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和”为美,以“中”为尺度的“中和”之美,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作为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它以其深厚而独特的美学内涵影响了古今几千年中国人的审美思维。作为一种美学理论。它以“适中”、“时中”为美学原则,以“和谐”为美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和”为美,以“中”为尺度的“中和”之美,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作为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它以其深厚而独特的美学内涵影响了古今几千年中国人的审美思维。作为一种美学理论,它以“适中”、“时中”为美学原则,以“和谐”为美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锋·中庸·中和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锋是书法中最重要的笔法。其间有技术和艺术的原因,更有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的主导。透过中锋笔法,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整体性与同构性,一以贯之的“道”的无所不在。儒家所倡导的中正平和思想,是“中和”之美的哲学依据。社会内容的制约,历史文化的渗透,哲学观念的统领,使作为“技”的书法获得了“道”的支撑,从而成为非凡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所谓“名实之辩”主要是指我国先秦时期发生的一场关于袭达思想、论证真知的思维规律的论争。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它是一场关于名词概念和具体事物,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5.
先秦各家学派的美学观奠定了我国美学思想的基础,其中简约之美更是影响到现代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本文对先秦各家学派的美学观中的简约之美进行探讨,指出它们主要来自儒家儒家文质彬彬’、绘事后素的简约之美,道家寂寞无为、疏简素淡的简约之美,墨家、法家去饰致用,尚质尚用的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6.
人文价值取向作为中和之美的意义域长期以来被忽视。作为中国三代以“中”为正确的审美方法,以“和”为审美内涵的普遍的和谐观,它具有一定的辩证精神和人文色彩;它集哲学范畴、审美理想和伦理学目标于一体,从而构成其丰富的人学内涵。作为一种普遍和谐的人文精神,对于想摆脱生存困境、艺术困境和精神危机的今人来说,它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慧媛 《科技信息》2011,(10):I0245-I0245
作为儒家文化的精髓,中和思想是对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重要价值观念,其蕴含的平和、适度思想具有一种大智慧,对我国后来的文化和思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国画创作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在笔墨、线条、着色等方面蕴含的"恰如其分""、适中"等审美意识展现出国画重要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中和之美”的艺术批评标准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以冲突为本质特征的戏剧长期受到压抑,直到元代才出现戏剧大繁荣。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也是制约戏剧发展的重要原因。元统治者对文学艺术客观上的放任态度为元杂剧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元代大都市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是元杂剧兴盛的土壤;元代知识阶层思想意识转变,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专业作家群,有力地推动了元杂剧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9.
过去"史学界"在探讨"中和"概念时,一般认为"中"就是中,"和"就是和,而且对于"中"与"和"的探讨也一直都是分开论述的.其实,"中和"本来就是共生的,可以作为一个完整概念而存在."中和"也不是一个新产生的概念.如何看待它们这种共生体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中庸"与"和谐"究竟能不能合成一个概念加以表述呢?答案是可以肯定的.理由如下:一是外在的历史传统;二是内在的逻辑体与用关系;三是把握其概念的原则与方法为和本子中、求中于和.  相似文献   

10.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主流音乐一直发挥着政治教化功能,这种音乐教化功能强调了音乐对个人道德修养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对当代音乐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和朗加纳斯的《论崇高》对“阳刚之美”的分析从表层内容上看有相似之处 ,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又可以看出两者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将试图从美产生的一般规律和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两方面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