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对卡尔达诺关于三次方程的一般法则和《大术》第6章的命题的分析,复原了卡尔达诺关于三次方程的17条特殊法则的构造过程,由此揭示出隐藏在这些法则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阐明了卡尔达诺对这些法则所作的模糊暗示的意义,并指出其综合叙述方式与这些法则的构造过程并不完全一致。另外,根据对这些特殊法则的适用范围的分类讨论,认为卡尔达诺构造这些特殊法则的目的并非专为解决三次方程的不可约情形。  相似文献   

2.
卡尔达诺公式由译本《代数术》(1873)传入中国,引起了晚清数学家的关注,它与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天元术和开方术发生了互动。晚清数学家探讨了卡尔达诺公式的立术之原,企图用开方术"消解"三次方程不可约情形,并把它纳入自编的代数学教材。他们将卡尔达诺公式放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讨论、理解,在认识到符号代数优越性的同时,也为保留传统开方术找到了理由。这些有特色的工作很大程度是由他们自身的知识构成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证和呈现了卡尔达诺(1501—1576年)对托勒密著述评注的汉译。译文包含卡尔达诺对托勒密(约100—约178年)关于星占学的系统论述《四书》的评注。中国学者薛凤祚(1599/1600—1680年)和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1610—1656年),进行了有选择性的翻译并将其收录在《天步真原》中。  相似文献   

4.
弗里德曼和普特南认为,哥本哈根解释只能特设性地引入投影法则来符合实验事实,然而由量子逻辑则可以推导出投影法则,因此量子逻辑解释比哥本哈根解释更加优越.这一论断提出后不久就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驳.海尔曼认为由量子逻辑推导投影法则的过程也是特设性的,巴布则认为由哥本哈根解释也可以推导出投影法则.随后,斯戴尔斯提出了由哥本哈根...  相似文献   

5.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以来岩浆活动的空间展布形式包括三种与雅鲁藏布缝合带、沿深大断裂展布的岩浆带和藏北离散性岩浆分布区.这三种分布形式分别受控于大陆碰撞、大规模走滑和岩石圈拆沉构造体制.印度-亚洲深部软流圈的汇聚过程不仅控制了青藏高原的块体相对运动,软流圈的挤出效应也对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伸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简评冯锐复原张衡地动仪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王振铎从1936年到1951年对张衡地动仪中"都柱"复原研究的探索过程,并对冯锐为河南博物院复原地动仪时恢复悬垂摆设计方案的思路给予评论.  相似文献   

7.
打破只能看的纯概念神话成功还原科学仪器“复原模型”课题取得重大进展。1700多年前,地动仪神秘消失,它的模样和工作原理成为千古谜团。2004年8月,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成课题组,联合研究张衡地动仪新的复原模型。目前,这项课题取得重大进展,课题组用“悬垂摆原理”取代了传统的“直立杆原理”。2005年4月16日,这一科研成果得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地震学和考古学专家的肯定。专家们认为:这台复原地动仪首次把概念模型还原成了科学仪器,使之真正有了验震功能。验收:复原模型把概念模型复原成了科学仪器2005年4…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大自然的创造力常常令人叹为观止,比如风蚀,天长日久,风蚀的力量会将坚硬的岩石"雕刻"成各种奇妙的形状,可谓鬼斧神工。1.波浪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帕利亚峡谷朱红悬崖的那些颜色鲜艳的沙岩构造,就是这种自然力的杰作。这些岩石原来位于地下,后来水顺着上面一条破裂的山脊流入这些岩石的内部,导致被风卷起的沙粒开始雕刻这条山脊,  相似文献   

9.
北宋苏颂和韩公廉于1092年主持制成水运仪象台。20世纪50年代,刘仙洲、李约瑟等科技史学家研究《新仪象法要》,分析这套装置的构造原理及其擒纵机构。王振铎在1958年春制成1:5的水运仪象台复原模型。英国学者康布里奇和日本工程师土屋荣夫先后在1961年和1993年,分别就"受水壶"和"天关"提出新的复原方案,从而充分读懂了中国的擒纵机构。80年代以来,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若干个团队对水运仪象台做了不同比例的复原,包括原大尺寸的复原品。  相似文献   

10.
大地电磁观测揭示青藏高原东部存在两条地壳物质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项研究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摘要本研究通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及周围地区连续6年的大地电磁观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初步认识.结果发现,在青藏高原东部存在两条巨大的中下地壳低阻异常带,理论计算显示这是两条中下地壳的弱物质流:一条从拉萨地块沿雅鲁藏布缝合带向东延伸,环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向南转折,最...  相似文献   

11.
在产业哲学座谈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煤、电、油、运特别紧张的新的形势下,需要从哲学的高度,思考与推动我国产业发展问题。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作出了“关注产业哲学”的决议。以清华大学召开的产业哲学座谈会和朱训理事长在产业哲学座谈会开幕式上的致词,开启了产业哲学研究的序幕。现将朱训理事长的讲话全登载如下,以期引起对产业哲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比特币等虚拟电子货币的产生,推动区块链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Gnosis、Synereo、以太坊和Aeternity的出现,为区块链技术突破虚拟电子货币提供了平台,使区块链技术具备了智能合约可扩展、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互联的功能,为分布式应用的落地提供了支持,但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伦理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风险,聚焦风险的根源,展开伦理规约的路径研究,提出了线性和非线性两种规约路径,认为线性和非线性结合的规约路径有利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人工自然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人工物的涵义;并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结合玻璃的案例,给出人工物的构成要素是材料、能量和信息;通过玻璃杯和咖啡壶的案例,揭示了人工物的物质元素、物理结构、意向功能和符号信息等诸多属性;最后,以实例给出具体人工物与抽象人工物、人文人工物与技术人工物、材料人工物和制品人工物,以及有生命人工物与无生命人工物等的人工物类型。  相似文献   

14.
沙棘研究及其生态建设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 ,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山区。在我国 ,沙棘主要分布在山西、西藏、青海、内蒙、陕西等省区 ,约占全世界沙棘资源的 90 %以上。沙棘果实和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 ,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同时沙棘还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化学元素名称汉译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30年代化学元素名称的汉译史研究开始以来,近70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元素名称的汉译方法和方案、化学元素名称音译原则的创始、化学元素汉译名的统一、中日元素译名的比较、元素汉译名称的竞争和译名氧氢氮涉及的相关问题等几个方面.这些工作为化学元素名称的汉译史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所有这些研究都仅仅是开始,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还比较传统,系统的工作有待展开.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25-128
易道文化的反思,找回两千五百年的易道文化基因;阐明传统文化的整体结构;探索用现代人文理念和科学的精神研究易学经典,树立建设现代易学的使命感。讨论全面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作为载体在企业间推动知识流动的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企业间科技人才柔性流动促进知识流动,特别在增强隐性知识的传播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总结出人才柔性流动推动知识流动的五种模式,即项目式流动、兼职式流动、候鸟式流动、组合式流动和咨询式流动,并在对各种模式的分析和说明中,阐述了人才柔性流动促进知识流动的作用,以及加速隐性知识的流动和传播的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试图对于搭建我国人才柔性流动的制度化平台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88年5月24日在京召开了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会议。会议议程有二:(1)总结1987年译名协调工作和讨论1988年译名协调计划;(2)对今年要公布的第一批微生物学名词中的外国科学家译名,进行讨论与协调。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的在京委员、微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王大耜教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黄昭厚同志,办公室主任樊静同志和有关学科代表等21人,出席了会议。译名协调委员会主任吴凤鸣同志主持了会议。通过这次对去年译名协调工作的总结讨论和对第一批微生物学名词中的外国科学家译名的协调讨论,大家对译名协调工作又有了进一步体会,积累了新的经验,探索了新的方法,可供今后译名协调参考。1.各学科外国科学家译名的协调,大家强调应根据“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通则”进行,主要是贯彻“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和“尊重规范”四条原则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规范”和“惯用”(约定)的关系;同时还要结合各学科的译名材料,不断开展研究,总结新的经验,补充译名通则,丰富译名理论,为逐步统一外国科学家译名做出努力。2.译名协调前,分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需确定本学科要公布的名词术语中的外国科学家的姓名是属于哪个国籍和民族,以便确定其正确读音。一般讲这是确定译名的前提,为此、有时需做些考证工作。会上有的同志认为也应适当考虑一个外国科学家主要在哪个国家工作和发表著作的情况,借以辅佐订其译名。3.与会不少同志谈到,译名要尽可能注意规范化,特别是对新出现的译名。只有多参照新华社编的各语种译名手册和地名委员会编的译音表来确定译名,使译名尽可能规范和统一,各学科的译名才好协调。4.译名的“约定俗成”范围应愈小愈好。约定俗成可分大约定、中约定和小约定三类。对像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这类知名度非常大的科学家,其译名已定型,无需讨论;对有的科学家译名虽不规范,但相关学科都那么称呼,也宜不改;对有的科学家译名在一个学科内或在相关学科中,有不同译法,最好按规范译名来订,5.只当两个学科对同一外国科学家的译名都基本合理时,才根据“服从主科”的原则来订其译名,不然仍应按照“尊重规范”的原则,统一到规范译名上。6.会议还重点研究了译名的简称方法和带不带“氏”字问题。会上对与多音节的外国人名相连的名词术语,以及对与二个以上外国人名相连的名词术语,有两种表达意见,一种是全部译出全名,另一种是可采用译名简称。但多数人认为都用全称译名来表达术语,则太繁杂、冗长,不便使用。所以认为与名词术语相连的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可采用译出姓名的第一音节的简称,如天文学术语赫罗图(Hertzsprung-Russell diagram);甚至两个以上人名并列时,可径直采取将其外文第一个字母连用办法来表达,如HR图(Hertzsprung-Russell diagram)。对如何对待各学科存在的译名后边带“氏”字的术语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当译出全名时不要带氏字,而当只译出姓氏的一部分(一般译出第一个音节),或译单音节姓氏时,可在其后加个氏字表达。会议历时一天,讨论热烈深入,显示了一年多的译名协调工作无论在认识上,抑或是在方法上,都取得了进展。(梁际翔)  相似文献   

19.
早期机械擒纵器的信息出自天文钟。普赖斯等人认为早期机械钟从属于天文仪器,单纯的计时钟是天文钟的副产品。兰德斯等反对这种观点,强调机械钟始终都是计时装置。立轴式擒纵器更可能源自作为计时装置的铃。而关于天文钟的设想无法实现,且与擒纵器的技术形式之间缺乏联系。中国天文钟亦与机械擒纵器差别过大。所以,机械钟不大可能源于天文仪器,中国天文钟不是机械钟的祖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阐明中国文化西方的影响,为此分别地回顾了东西方文化的变迁,追溯了500年来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史,强调了利玛窦、莱布尼慈和吴尔夫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