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前言引起猪发生水泡症状的传染病,有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以及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这四种病以在猪的蹄及口鼻等部位引起水泡病变为其主要特征,在症状上难以区别。重要差别是感染对象范围不同:口蹄疫传染牛、羊、猪等偶蹄动物,水泡性口炎除传染牛、羊、猪外,尚传染马;猪水泡疹及猪水泡病则仅传染猪,不传染其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梭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随着无菌接生的推广及普及,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并不高,但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私自接生者仍不罕见。新生儿破伤风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4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基本资料47例患儿中男43例,女4例,年龄5-13天,以7天龄35例最多,占74%,47例均为家中私自接生。临床表现初期表现为拒奶,喂养困难,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破伤风疾病模型,以期完善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方法采用ICR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腹腔注射破伤风痉挛毒素(TeNT),观察小鼠行为变化,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的肺部、肝部、脑部组织外观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破伤风痉挛毒素进入机体内,可以阻断平滑肌收缩和离子通道,造成机体痉挛、四肢强直、角弓反张,最终导致机体死亡。切片观察到脑部小胶质细胞弥漫增生,引发肺部感染,肝组织内胆管增生。当毒素剂量低于10 -4 试验量时,破伤风痉挛毒素不会导致小鼠死亡。结论成功建立ICR小鼠破伤风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4.
牛核移植技术通过鉴定由我校谭丽玲研究员主持的广东省科委“八五”农业重点攻关项目“牛核移植技术研究”于1996年4月1日通过鉴定.该项目是我校与广西农业大学共同合作研究,于1995年7月14日成功获得我国首例核移植犊牛出生的.该研究采用高新技术进行牛核...  相似文献   

5.
“驱虫净”(四咪唑)为一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对牛、马、猪、绵羊、鸡、狗均有广泛的驱虫作用。其主要优点是:对肺和肠胃道线虫均有优效;能用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笔者曾以“驱虫净”注射液用于犬的驱虫,引起犬的过敏死亡。现整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Brdika溶液“活化钴”催化电流的伏安免疫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痕量抗原或抗体于悬汞电极上在Brdieka溶液中产生的一种灵敏的“活化钴”催化电流,结合免疫化学反应,发展了一种新类型的伏安免疫检测技术。并用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白喉类毒素和白喉抗毒素;人心脏肌凝蛋白和抗人心脏肌凝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流行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闽西地区18个猪场送检猪血清进行BVD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同时检测这些猪血清的猪瘟抗体,结果表明:规模化猪场BVDV的感染比较严重,血清阳性率为28.6%,猪场阳性率达到94.4%。种猪、育肥猪、保育猪、哺乳仔猪的BVDV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8.5%、17.3%、2.1%、27.4%,种猪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生长猪。BVDV抗体与猪瘟抗体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猪瘟抗体阳性猪群中的BVDV感染率较高,某些猪瘟抗体阴性猪群中也发现BVDV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滁县地区农林局、农科所、滁县种猪场、滁东公社,为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养猪业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和养猪“不一定要精料,尤其不一定要用很多的精料”的教导,带着“牛、羊为什么能光吃青、干草不吃精料或冬季仅补喂少量的精料也能长膘?猪为什么不能?”的问题,学哲学、用哲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模范饲养员叶洪海同志创造“中曲”发酵饲料的启发下,通过调查研究和反复实践,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初步试验成功,用牛倒沫发酵饲料喂猪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山东省能源研究所研制的“起动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于1990年12月22日——23日在潍坊通过技术鉴定。鉴定认为:该项新产品使用研究成功的新型合金,生产工艺合理,质量稳定,成本低,能利用国产设备进行生产,这对于免维护蓄电池产品生产的国产化和产品的取代进口,扩大出口,有积极的作用,该产品推广应用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片形科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脏胆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胆道中。片形吸虫对家畜牛、羊、猪等危害很大。对有关片形吸虫病,在家畜体内寄生和流行情况,我省迄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85年8月,在永顺县对山、新寨和杉木三个乡,调查了耕牛553头,其中黄牛329头,水牛224头。在调查中发现,耕牛片形吸虫感染,以肝片形吸虫为主,仅数头耕牛有大片形吸虫感染。现将553头耕牛肝片形吸虫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布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造成猪、牛、羊怀孕母畜大批流产。过去常用牛型布氏菌19号菌苗预防猪、牛、羊布氏菌病,但该苗仅对牛和绵羊有效,对山羊免疫效果差,对猪则完全无效。为了寻找对猪、牛、羊都有效的布氏菌苗,农林部兽医药品监察所筛选出了猪型布氏菌二号菌株,经检验,证明毒力比较弱和稳定,免疫性能也较好,在非免疫动物全部受到感染的条件下,接种菌苗的猪和羊有75%以上获得保护,对牛的保护率也不低于19  相似文献   

12.
科普知识     
《石河子科技》2012,(2):67-70
<正>破伤风易防难治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导致肌肉阵发性和强直性痉挛。重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甚至死亡。而且,伤口越深,危害越大。破伤风一旦发作,想治好比较困难,但其预  相似文献   

13.
摘要: 本文简述了牛棒状杆菌感染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传播方式及诊断,同时结合国内外关于牛棒状 杆菌感染的最新研究情况,对可行的预防措施、日常观察及病情判断,以及感染后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 牛棒状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近年来在国内各地引起人们注意的群发疾病有牛的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本病的病原为牛莫拉氏杆菌(Moraxella bovis以下简称为Mb),有人报告,可由本病继发发育障碍和乳量减少而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因为本菌能感染人,因而本病在公共卫生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75年7月下旬,在兵库县三原群南淡町K牧场牛群中见到了多数以结  相似文献   

15.
丙硫苯咪唑是我国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于一九七九年按国外配方合成的一种广谱驱虫药,近两年来,先后在浙江、江苏、广西、四川等省用该药对猪、牛、羊的寄生蠕虫进行了驱虫试验,证明了丙硫苯咪唑能驱除上述动物的多种寄生蠕虫,但对具体虫种的驱虫效果,特别是对前后盘吸虫和毛首线虫的效果,各地报导都不尽相同,为了弄清该药对高原上的牦牛、绵羊寄生蠕虫的驱虫效果。我们于一九八二年四月在若尔盖县某牧场对“春乏期”自然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公畜曾猪马牛羊免的去势均施以手术阉割,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一古老的技艺即将闲退于博物馆。河南肯遂平县嵖岈山乡兽药医院历经三年,从近千计试验中,选制出一显著奇效的“去势灵”,该剂由多种药物制成,安全可靠,一针见效,有效率100%,且成本低,使用方便,人人可操作,只须给公畜兽睾丸注射一次,即可彻底丧失性功能。其费用仅为手术阉割的1/5,并可完全杜绝手术去势常发生刀口感染的危险,节省工时90%,目去势后长膘快,少疾病。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确定了使椰汁稳定的复合乳化剂和复合稳定剂,并确定了能使椰汁稳定的均质条件,即:以由蔗糖酯1.0‰,单甘酯2.5‰,吐温 801.1‰复配的乳化剂为最佳复合乳化剂,以由CMC0.3‰和酪蛋白酸钠2.5‰复配的稳定剂为最佳复合稳定剂,适合均质条件为温度为80℃,一次、二次均质压力均为35MPa。  相似文献   

18.
对从病鸭群中分离的鸭“传染性肿头症”病毒对雏鸭致病性进行研究,证明其对雏鸭致病力强,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6d。人工感雏鸭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病例相类似。从感染途径看,注射、消化道、呼吸道均能感染发病。用商品蛋鸡生产的鸡抗“鸭传染性肿头症”高免卵黄抗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为本病的特异性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它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如伤口、骨折、烧伤,甚至木刺或锈针刺伤)而侵人人体,并在伤口深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病毒,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此病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有的潜伏期短,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广东天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终于在轮胎领域做出了自己的成绩:他们用新材料掀起了21世纪轮胎新革命。他们研制生产的“免充气轮胎”自问世起,一直受到各方关注:1999年11月13日,“免充气轮胎”就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1年,本技术在香港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