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21):37-38
承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课题负责人:葛宏立松材线虫病是我国松类树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这种病在传播方式上具有跳跃特性。它是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松材线虫于松树体内而引发的松树病害。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张真研究员主持,厦门大学化工学院、山西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甘肃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等单位参加的“松叶蜂性信息素的监测和防治技术”项目(合同代码:05EFN216700394)圆满完成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取得了如下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8,(3):45-45
由重庆市地震局预报研究中心承担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课题,针对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蓄水水位变化过程中)有关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防治等科学问题,广泛收集整理已有资料和研究成果,争取蓄水前后本地资料和信息的获取和积累,边监测、边研究,为社会公共安全与和谐发展服务。本课题研究涉及区域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区域典型地质灾害、区域地震活动、水库地震、工程地震、地壳形变等诸多地学问题。采用了3S技术、地面地质、遥感地质、深部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及地壳形变和典型地质灾害观测技术等,开发研制了先进的灾害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71-71
1研究背景 新生儿脑损伤包括指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颅内出血(IVH)、脑梗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宫内生长受限(IUGR)所致脑损害等多种类型,具有发生率与死亡率高、存活者脑瘫等远期伤残发生率高的特点,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新生儿中发生严重脑损伤总数超过60万名,致残率最低达27%,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社会稳定和人口素质,故研究意义重大。本课题组自1994年起,经4家单位18年协作攻关,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率、病因与机制、预防、诊断和治疗预等进行了系统的前瞻性研究,形成了诊断和防治技术体系,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和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焚烧尾气的二次污染处理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但是仍不失为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而在该处理过程中易产生有“世纪之毒”之称的二嗯英,有调查称垃圾焚烧中产生的二嗯英约占大气中二嗯英含量的90%。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9):76-77,79
1立项背景(1)重要土传病害(青枯病、枯萎病、线虫病)的发生及危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茄果、豆类、瓜类、薯类等旱作面积不断增加,设施农业的面积不断扩大,重要土传病害(青枯病、枯萎病、线虫病)连年发生,同时,由于3种重要土传病害共存于作物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35-35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我国大部分流行区血防工作已进入传播控制阶段,疫区人畜感染率逐年下降、感染度明显减轻。但是,在有螺江湖州滩地带散养的可造成血吸虫病传播的家畜(牛、羊、猪等),还需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免疫预防措施加以控制,以巩固现有血防成效。此外,在低度流行区如何高效监测传染源,对血吸虫病的诊断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4):77-77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已将生物量作为主要的监测项目之一,被列入了《国际森林资源监测大纲》。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每两年公布一次各国的森林生物量数据。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在2009年以前从未向FAO报告过国家生物量数字。  相似文献   

9.
海洋浮游生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类群,主要由属初级生产力的浮游植物和属次级生产力的浮游动物组成.海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种群结构、群落多样以及生活史在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地球花学循环、海洋环境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课题简介 现代林业经营中很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苗木经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实现苗木的目的测量、生长状态跟踪,实时的进行苗木数据采集、传送、分析等集成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人工作业,必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损耗,具有很高的理论及实用价值。如何实现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经营理念为一体的林业生产现代化是当前林业信息科技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图像技术在以森林为主体的生物应用领域实现突破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