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24-25,27
该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课题之一,课题自2009年启动以来,针对我国油菜单产偏低、适宜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早熟品种极度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效益较差、加工技术落后等制约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集成“十五”以来油菜科技成果,在长江中游选择油菜面积20万亩以上主产县开展早熟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配套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高效病虫草害防治和配方施肥等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效杂交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统研究与杂交种选育"课题属"十五"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是综合性、多学科从事油料作物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建有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油菜转基因安全评价中心、国家发改委油菜育种和加工中试创新基地、农业部油料加工工程中试车间、全国油料(油菜、大豆)原种繁殖基地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85-86,88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大省,其小麦生产的丰欠对全国粮食有效供给和安全有重大影响。影响河南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倒伏、倒春寒、干旱、干热、锈病、白粉病等。品种间遗传基础狭窄,小麦育种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因此,选育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寒、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高温合金具有高的室温和高温强度、优良的抗高温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优异的蠕变与疲劳抗力和良好的长期组织稳定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核工业、石化等领域,是国防武器装备和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温合金体系,但在高温合金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相对薄弱,导致高温合金制备加工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本项目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高温合金科研和生产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以铸造、变形和粉末三类高温合金体系为载体,重点开展了高温合金成分设计及强韧化机理、纯净化冶炼及微量元素控制、凝固成形及缺陷控制、材料加工成形与组织性能调控、先进加工制备技术理论体系、苛刻环境下合金损伤机制、高温腐蚀与防护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申请自主知识产权三十余项。  相似文献   

5.
有关基础研究绩效评价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 言  在自然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等创新活动中,基础研究占有独特地位。历史经验表明,基础研究获得的某些重大突破性成就,往往会导致人类社会划时代的进步;以应用需求为牵引的基础研究也是公认的探讨、解决社会和经济方面重大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科技本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因此,基础研究的发展水平和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工作被定位为国家科技发展体系的3个层次之一,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基础研究,坚持以精干的力量在科学前沿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49-49,50
1 项目简介 在广泛引种国内外优良新品种和长白山野生资源的基础上,采用顺应性、保护性、改造性、保证性引种驯化栽培技术进行驯化,依据引进树种的抗逆性、适应性、观赏性、生长情况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综合评价选育新品种;采用组培快繁等生物技术与扦插、嫁接、播种等常规技术相结合建立快繁技术体系和产业化研发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谢江 《中国科技成果》2014,(4):51-51,53
“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实施2009年度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重大科技计划“薯类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紫色薯类加工产品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项目从加工型专用品种筛选、原料生产、产地设施贮藏技术到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与配套设备、系列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建立了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应用体系,获得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甘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1):F0004-F0004
我国优质转基因肉羊新品种培育重大课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引进人才曹文广研究员主持,全国十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目前已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国家863计划"优质高产杂交蔬菜种子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主要是利用实施单位自主研发的育种技术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材料,培育适宜市场及生产需求的大白菜、甘蓝、番茄、甜椒、黄瓜等主要蔬菜作物新品种,并根据上述作物品种的特点,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杂交种子标准、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和适宜育繁、销售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33-34
该项目验证了“南芋1号”等8个菊芋品系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筛选出适于海涂、松嫩盐碱地、北方荒漠地、宁夏与四川坡荒地的菊芋新品种(品系)并完成新品种认定;集成“南芋1号”等菊芋在海涂盐渍土、干旱荒漠盐碱地、荒坡地等非耕地低成本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配套不同类型非耕地菊芋的播种方式、种植制度、收获及土壤中贮存的技术体系与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1.
韩冰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4):72-75
科学进步是一个国家兴旺不衰的动力,技术领先是一个民族经济增长的源泉。他用丰富的知识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他的贡献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他致力于我国油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遗传改良与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建设,促进了我国长江上游油菜改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油菜机械化生产是油菜产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既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子粒清洁度,发展秸秆粉碎还田,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特别是现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实行油菜生产机械化,对于解决冬闲田问题,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总产量,保障民生所需的油菜粒的有效供给,意义更加深远。本文就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生产技术配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要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项目受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1GB23260004)、浙江科技重大专项“水稻秧苗机插技术研发应用及病虫害数字化监测研究(2010C12026)”等资助,针对我国稻作技术转型,及传统毯苗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特点,发明了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新方法,创新了水稻机插新技术,建立了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项目主要创新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1999年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在南京召开全国粮食仓储工作会议以来,已经近10年了。1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仓储工作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是:10年来,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粮食储备体系基本建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展顺利,“三老”问题基本解决;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5.
<正>数年来,陈学森带领团队成员发掘野苹果的研究价值、解密红皮和红肉苹果的生命密码、建立苹果优质高效育种及配套栽培和加工技术体系、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名片上,陈学森是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荣誉后,他并不满足,带领团队走向了广阔的田野。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组针对染色体加倍技术、培养基研究、试管苗移栽技术、花药接种、外植体播种时期等花药培养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小麦花药培养高效植株再生技术体系;通过对花培育种的亲本选配、世代选择方法研究,建立了小麦花培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花培技术体系培育出了7小麦新品种,获3项新品种权;创造小麦新种质1141份,其中30份编目入国家种质资源库,并构建了2个DH群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3,(19):24-25
本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课题之一,课题自2009年启动以来,紧紧围绕长江上游区油菜产业发展目标,分析长江上游油菜区域生产问题,探寻不同生态区域油菜丰产高效栽培对策及技术需求,积极开展油菜丰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具体包括:基地建设、适宜品种筛选或引进,油菜丰产关键技术及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油菜籽高效加工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59-59
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课题(编号:2004BA803805)中,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围绕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在工业重大危险源评价与监测技术、城市重大事故演化机理与重大风险监控技术、城市应急能力评估技术以及城市应急辅助决策支持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8):66-67
本研究广泛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以先进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IMC)为手段,快速创制大批双单倍体(DH)纯系和优良亲本材料,高效育成厂大白菜早熟新品种“豫新60”和中晚熟品种“豫新6号”,均于2004年通过国家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研究过程中得到国家86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河南省重大攻关等课题或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8-5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全国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的“十五”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课题(编导2001241121),从蔬菜作物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2005年,通过上百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选育和创新优良的育种材料41份;培育新品种34个,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4个;获奖成果2项,发表论文共81篇,其中SCI收录5篇。课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