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和"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是国家863计划成果,由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完成.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于2001年注册成立,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软件企业.公司拥有各类专业人才170余名,专业涵盖了计算机软硬件、机电一体化、电力电子、通讯、人工智能等各个学科,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开发队伍,获得了多项技术专利、软件著作权及各类科技成果,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省、部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2.
城市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结构复杂、用电量大、负荷密集程度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等特点。为了适应配电网的发展,全面实现配电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国内外都在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检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主站、通信网络、二级主站、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A-BTU(线路FTU、自动读表终端)4个层次组成。包括地理信息GIS、配网调度自动化、10KV馈线自动化、开闭所和小区配电所自动化、配电变压器和电容器组等的检测自动化等。  相似文献   

3.
经过20多年的研究、运用、推广和实践,现在新投入使用的高中压等级电保护设备几乎均为微机保护产品,继电保护领域的研究部门和制造厂家已经完全转向策机保护的微型继电保护基础研究和制造,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与发展共存的良好局面.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行维护中,微机保护将保护、测量、控制、监视、通讯、报表和防误操作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为电力企业的运行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为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配电网的高质量传输和供电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保障,也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电网调度运行人员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指挥者,肩负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使命,调度工作要求每一个调度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电力调度的主要任务也就是指挥电网运行的倒闸操作、电网故障和事故处理,尽可能地保证电网的正常连续供电。在电网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如果电力调度员发生误判断、误调度引起误操作,将会给家庭、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5.
邓昆英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8):58-59,62
随着电网容量的扩大和用电负荷的增加,用户对供电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备自投装置在电网中的应用愈趋普遍。本文结合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常规站端备自投装置的缺陷,剖析了区域远方备自投系统的动作机理及应用实例,解决了110kV变电站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的全站失压问题,大大提高了地区110kV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输电线路的通道环境日益复杂。各类隐患不断增加,对设备本体构成了潜在的安全威胁。为确保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本文提出了输电线路的综合管理、差异化巡视和差异化防雷的策略,从设备本体健康和治理环境隐患出发,不断提升输电线路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区配电网规划也日渐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住宅区配电网规划的方法与步骤,阐述了住宅区配电规划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明确了住宅区配电规划既要满足城市电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更要结合住宅区用电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8):23-25
1研究背景与成果水平 磁暴是太阳剧烈活动的地面效应,属于空间灾害天气(或称空间环境,俗称太阳风暴)范畴。灾害性空间天气威胁电网、通信和卫星、航天器等当代高技术系统的安全。其中,电网由于规模巨大、设备众多,采用技术手段防灾的难度大和防灾的费用高,认识磁暴损伤电网设备的机理,提出监测、评估其影响的理论与方法,在监测、评估基础上制定防治策略意义重大。在科学问题上,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粒子在行星际的传播过程、与磁层和电离层相互作用模式复杂,对大规模电网的影响是迄今认知的最复杂的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EMC)问题。除太阳活动的强度外,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城市电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优化配网建设与可靠性问题,提出了配网建设优化的技术方法,希望能为城网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技术研发背景随着国家智能化电网工作的不断推进,对电网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传统的台区识别技术和设备无法满足电网建设和管理需要。因此,为实现台区精细化管理提供真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提高已经完成居民集抄系统建设小区的台区线损计算准确率,就迫切需要研发和推广应用适用新形势下电网建设和电网精细化管理的新一代全数字化、多功能、智能化台区识别系统和设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实际业务情况,从电网及电网设备的监测信息采集与传输、数据集成与交换、数据分析与优化以及信息展示等层面统筹考虑,全面分析,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综合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电网运行监测、机网协调监测、需求侧用电监测的电网全景监测体系.依托该体系,研究实现了电网设备实时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0kV配电网监控系统,采用移动通信的GPES无线网络,对分布在1OkV配电线路网络的高压开关(负荷)设备实现遥控操作,并及时获悉执行结果;可以随时检测网络内高压开关的电压、电流等相关数据,实现各种异常情况的自动报警。系统操作简单,安全性及可靠性较高,无需现场登杆作业,大大减少了操作的劳动强度,缩短开关设备停复役操作时间,减少了对用户停电时户数的损失,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改善了10kV配电网络的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蔡文红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3):38-39,42
随着电力系统的改革,供电系统将面临如何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等许多新的压力。为使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更进一步适应市场环境,采用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的配网自动化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本文针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要求,提出了配电网的合理规划要求,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王晓艳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4):78-78,80
该文以抚宁县为例,针对近年来县域电网负荷发展变化情况,根据农村电网的供电现状,对农村电网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并结合实际对县域电网规划建设的重点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主要技术内容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对变电站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现代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微机保护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模双向变流器技术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并网逆变及整流技术,使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逆变、整流、有功、无功调节等策略;储能技术,也就是蓄电池充放电管理及其相关技术;逆变和储能的切换技术,通过矢量闭环控制技术,可实现逆变和储能技术的双向0切换;离网工作模式及并网工作模式的无缝切换技术,在大电网失电时变流器会立即从并网模式切换到离网模式,并为本地负载供电。当大电网恢复供电时变流器又可以自动调整输出的电压、频率、相位,再次并入电网,实现无缝切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企业供电、设备规模的不断增大,调度对电网、设备的运行监控信息量也在骤增。第三代技术的EMS已可稳定处理庞大的数据量,但调度员在面对海量的运行监控数据时常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当恶劣天气对电力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时,短时间内大量告警信息“井喷”到调度监控平台,单靠人脑被动分析数据非常困难。本文针对当前告警信息处理的不足,研究和开发了智能调度告警诊断发布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关键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8.
电气设备的故障会给电网的可靠运行带来重大安全隐患,也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本文针对这一生产问题,对加强电力设备绝缘设计及优化绝缘配合进行论述,在提高绝缘的供电可靠性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继电保护测量设备的起始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对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由于PT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劝,因此,PT二次电压回路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加强对PT二次回路的管理,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线损管理的范围涉及线损综合管理、电网建设管理、生产运行管理、营销管理、电能计量管理及降损新技术管理等方面。线损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有许多,包括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完善各种线损管理制度,健全考核激励体系;健全包括制定、统计、分析和考核等指标在内的管理体系;完善营销管理和计量管理,加强对线损波动因素的分析和控制;加大降损新技术的应用等降损措施的落实;完善线损理论计算及分析工作,明确降损方向;做好电网经济调度与运行;完善线损培训管理,提高人员素质。高效有序地开展线损管理工作,能够确保线损指标达到最优化,降低电网损耗,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