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0):18-19
“油茶精深加工及先进配套装备研究”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题结合茶油深加工存在的问题,加快研究油茶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形成油茶脱壳,冷榨、水酶法、低温分离的制取和精炼技术,建立高品质原味食用茶油的快速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油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在农业科技领域,TRIZ理论研究仍处于传播、普及的起步阶段。本文尝试应用TRIZ进化理论,分析油茶产业对我国食用油安全战略的意义,并指导低产油茶林的改造和油茶生态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35-35
该成果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GLR长油18个优良无性系及其早实丰产配套技术(其中的芽苗砧嫁接技术)和林业研究所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转化内容:将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工厂化培育生产技术和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组装起来,应用到GLR长油1~18号18个高产优良无性系油茶苗木培育,建立一条年产一百万株的轻基质容器袋苗生产线,采用工厂化育苗,提高苗木生产的安全系数,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保证苗木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油茶种植与水土保持结合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洪灾害,预先规划油茶种植与水土保持结合工程是保障生态和经济效益并举的重要方略。文中采用环山水平梯带整地,构筑竹节沟,预防山洪拦沟,坡改梯田方法,营建崩岗治理工程、防治山洪灾害工程;对低产老油茶林实施高枝换冠嫁接、疏枝整冠及林间套种豆类等短生长期作物,提前达到油茶园建设回收投入资金;同时利用清砂育苗和轻质培养基炼苗等技术培育高根冠比新苗,保障高成活率达95%以上,使经济效益提高三倍。实施结果表明,前述治理和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治理当地水土流失,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存在着血吸虫病和水体富营养化两大问题。本项目采用水面潮湿地带利用油茶子饼和油茶子饼十碳酸氢铵等复配药物杀灭钉螺,水下利用养殖水产经济动物摄食钉螺和摄食水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5种生态经济模式可以高效净化养殖水体中疫源和污水,从而遏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和缓解了水体富营养。  相似文献   

6.
杨霞  李备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F0003-F0003
邓先珍研究员是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所长,旧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主任,也是湖北省经济林学科带头人。从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她。直在经济林树种的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方面潜心耕耘,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也改变了很多事情,青丝中增添了少许白发,额头平添了皱纹,然而时光的飞逝,岁月的变迁却没有改变邓先珍研究员对林业科学研究的执着和热爱。  相似文献   

7.
技术包含了物质、智能和信息。物质层面,技术是物化的人工物;智能层面,技术是人的主观技术意向和客观科学原理的统一;信息层面,技术是人工物的具体工艺流程。技术与资本存在逻辑共契,技术通过"资本化"转化为技术资本。技术资本兼具技术的普遍特质和资本的一般属性,其目的是追求高效率与实现高增值,前提是技术成果成为商品,关键步骤是商品货币积累成资本。技术资本化则是遵循着马克思资本逻辑,在时间和空间上展开为三条具体路径:技术人工物的资本化、技术知识的资本化和技术专利的资本化。  相似文献   

8.
广义的技术社会建构论主张技术建构于社会。作为异质性社会因素之一的法律,在技术或技术活动的社会建构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技术生产、技术使用、技术转移是技术活动法律建构的三重路径。总体的强制性、历时的演化性、结构的差异性,是技术活动的法律建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技术困境及其超越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技术困境日渐突出,呈现为技术开发、技术效应、技术风险、对立技术、工具理性等类型,使现代人的自由与主动性丧失、生存压力激增、精神家园衰败。校正技术发展方向,实现技术的科学化、人性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是摆脱技术困境的客观基础;重铸灵魂、教化德行、倡导新禁欲主义、力求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是超越技术困境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质疑技术控制,提出技术漂流与技术梦游、技术命令、反向适应等概念,温纳事实上阐发了一定的技术自主的思想。温纳的技术自主性思想,特别是技术命令和反向适应这两个概念,是对埃吕尔的技术自主性思想的深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是技术哲学的先驱,原始、零散、个别性的叙事方式是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因果联系为基础的决定论是一种古老的哲学观念,技术决定论则是它的现代表现形态。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是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基本维度,相对的技术自主性、朴素的技术价值负荷论、辩证的技术决定论,是马克思技术决定论观念的核心,可以纳入今天的弱技术决定论之列。  相似文献   

12.
本体论的边界梳理关系到媒介技术的研究精度。在传播学和技术哲学中,媒介技术本体论的边界问题,长期模糊且不受重视。媒介、传媒、信息技术等概念在学术著作中混为一谈。所以,在媒介技术、媒介、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物质技术的本体论论述中需要对比研究,进行边界区分。媒介技术与媒介的区分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子集。媒介技术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的区别在功能侧重不同,信息技术突出计算功能,传播技术突出传播功能,媒介技术则较为自由。媒介技术与物质技术的区别:前者是双重认知技术,主动建立联系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革命的意识形态”。马克思的技术观,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机器的压制、异化和解放等思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一般的普遍观点认为,马克思注重技术的政治背景分析,把技术和权力的应用严格地区分开来,而没有认识到技术本身及其在社会关系中更复杂的权力关系效应。实际上,对马克思的技术观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读。其一是作为政治家的马克思,在传统的政治、权力等概念下,探讨由于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带来的压抑、剥削和解放的命题。在这里,技术与政治权力是外在的、相互作用的。其二是作为社会学家的马克思,将技术置于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政治、权力和技术相互内在,在一种更为宽泛的意义上得到理解。而后一种理解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4.
走向信息技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哲学是信息时代的技术哲学:它可以是一般技术哲学的具体化,从而是一种部门技术哲学;它也可以是已经兴起的计算机哲学、数字哲学、赛博哲学、逻辑机器哲学、网络哲学等等的概括;而更重要的,它还应该是技术哲学的新形态或当代形态。在走向信息技术哲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技术观的转型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得信息技术哲学正在为技术哲学展示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凯文·凯利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教父",同时也是技术哲学家,他通过其技术三部曲系统阐述了其乐观主义技术自主论思想。他认为,技术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六大元素之后的第七元素,是人和自然共同构建的人生环境。凯文·凯利对技术的自主性进行了详细的状态描述,对技术自主性的机理做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人与技术共同进退的协同之道。凯文·凯利认为,技术元素能够自我决定、自我发展,表现出其自主特性,并且通过具身性、自组织性、同步性和进步性来实现。虽然技术具有自主性,但他认为人可以通过对多样性技术的选择来实现人与技术的共同进退、协同发展,因此人类仍然具有自由和主动。他是一位继承了传统技术自主论遗产,又有时代创新的后技术自主论者。  相似文献   

16.
技术功能失常研究是技术功能理论研究的扩展和深入,明确技术功能失常概念是技术功能失常研究的一个重点,又是技术功能失常伦理责任和法律责任认定的依据。针对目前工程和技术实践中技术功能失常相关概念的多元性和模糊性,要想建立一个统一和较完善的技术功能失常的概念框架,必须明确工程实践中技术功能失常的特征和边界,并且要符合界定技术功能失常概念的精确性、完整性、灵活性、明晰性标准。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其中危害最大、威胁最广泛的风险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发明的技术带来的技术风险。因此,探讨和研究技术风险及其制造者的伦理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从工程师、现代技术和技术风险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中推理、论证了工程师是技术风险的制造者。由于人类的技术性生存方式不但需要源源不断的新技术,而且还要依赖现存的技术。为了防范这些技术带来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伦理规约。所以,工程师作为技术风险制造者只有承担"不制造致毁性风险的新技术"和"减轻现存技术风险"这二种伦理责任,才能减少技术风险给人类和社会造成的损害,降低、防范甚至化解技术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传统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性技术的基础性、共享性等特点揭示产业共性技术与企业专有技术是两个层次的概念,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是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专有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对上述区分以及共性技术的外部性、风险性、集成性等特点认识不清,我国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中传统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存在缺失。政府主导、利益相关者参与将是平台构建的主要模式。深圳市传统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案例表明,地方研究院平台与行业协会平台是两种可行的组织形式,但也存在平台升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技术是鲍曼现代性理论的重要主题。沿着技术本质、起源、发展、后果及问题应对的逻辑线索,鲍曼绘制出一幅动态技术图景。技术是一个具有自我确证性的整体系统,在技术内在逻辑中,在技术上能做就做的指令具有无条件性。技术与现代性具有互动,现代性提供了现代技术起源与发展的文化境遇与动力,技术则进一步构建了现代性文化。技术碎片化运动导致了风险社会的凸现和道德自我的退隐。适应现代技术行为模式,从现代伦理学转向后现代伦理学,倡导技术责任有望解决现代性危机。  相似文献   

20.
分享技术是促进信息、知识迅速流动,具有叙事、承载和创新意向的技术或技术人工物。古今中外技术史表明,分享技术既古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分享技术随着人类文明产生而产生,包括书写记录技术、造纸印刷技术以及以自媒体为主的现代分享技术。分享技术的认知结构包括技术主体的存在和扩展、技术规则的构建和修正以及技术语言的设计和使用。传播基础上的规约和创新功能是分享技术的实践取向。在分析分享技术认知结构和实践取向基础上引出分享技术的社会本质,即在"人—分享技术—人"理论框架下深化和发展传统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