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空气质量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开展了动态统计、数值模拟、判别预报、集成预报平台开发等多种空气质量预报技术研究。建立了包含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判别分析、分类回归树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动态统计预报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动态统计业务预报;将NAQPMS、CMAQ、CAMx、AQMDSS、ARfA等五个国际上先进的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进行集成,搭建多模型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研发了北京市空气质量预报综合业务平台,将各类监测数据、预报资料、统计模型、多模式数值模型系统以及沙尘判别预报结果集成,丰富和提高了北京市空气质量的预报手段及能力;成功地将各类预报技术服务于2008北京奥运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中,并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夕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准确的预警预报,为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的应急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为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构建了多功能、多要素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综合示范站和多功能环境监测船,显著提升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快速准确地监测和诊断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亚运环境质量监控和保障方案;首创分级预警响应会商机制,实现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无缝对接,显著提高预警响应时效,圆满兑现2010年广州“绿色亚运”环境质量保障的承诺。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7-28
课题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内排段地下水水质污染风险防控防范技术的需求,针对中线总干渠内排段沿线复杂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风险污染源类型、强度多变的特点,建立了典型区地下水风险污染源清单,突破了地下水风险污染源水力截获和“漏斗一门”PRB组合关键技术,提供了总干渠内排段地下水风险污染源阻控的有效手段;针对总干渠内排段地下水风险监控需求,突破了地下水水质联动监控与预报关键技术,完善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安全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并建设了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构建了一套适用重大输水工程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体系。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撑并促进了(国函[2002]117号)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面临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急需建立面向环境监测预警、综合监管、综合决策、关联分析的整合各涉水部门数据、信息、资料的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最完善、最及时、最权威的水环境信息服务能力、模型化预测预警能力、科学调度与决策能力,把政府对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为此,在“十一五”国家水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的“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中,设立了“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课题。文章对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创新点进行了分析,以实际成果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流域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联防联控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20):66-66
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优势突出,尤其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由于其为新兴产业,气象服务技术既无前期积累,亦无经验借鉴.为此,“现代农业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研究”项目围绕设施农业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建设了设施小气候观测站网、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自动观测站网、设施蔬菜长势实景观测站网三网合一的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基于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观测,将能量平衡方法与统计方法有机结合,构建了设施小气候预报模型,建立了设施农业气象指标库和决策服务信息库;研发了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服务系统;构建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技术与流程;制定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规范和服务产品内容与板式;利用GIS技术,基于GIS技术,采用B/S架构,集成气象信息实时采集、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产品制作等技术,实现了温室内外气象要素实况显示与基于3G技术的蔬菜长势实景监测,研发了监测、预报、产品制作与发布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共享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体系,在服务模式与“点对点”服务手段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1 课题简介 1.1 课题目标 研发地震预测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构造活动动力过程及前兆机理的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研究,发展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地震综合预测方法。开展区域预测预警判据和指标研究,提出典型地区分级地震预警技术方案,研究结果在日常地震预报工作中获得实际和广泛的应用,为实现地震经验性预报向物理预报过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9):14-15
课题总目标: 依据遥感数据的时间一致性、空间均匀性等原则,研究完成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的定标、定位及其归一化处理;基于成熟的业务化遥感算法,建立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沙尘专题数据集和与沙尘相关的地表状态参数遥感集;开展我国沙尘发生、发展、运移规律、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规律和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建立沙尘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系统;建立沙尘暴监测预报分析产品集成平台,实现沙尘暴历史数据、气候影响分析产品、遥感实时监测产品、数值模式预报产品的集成显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5-36
当前,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应急指挥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应急指挥过程中预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调度、决策优化、模拟演练、仿真再现等多个环节的信息化,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监测、处置、善后处理与评估提供快速、可靠、科学的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9.
火山与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火山地震观测、GPS和大地水准测量、遥感分析、火山流体活动、野外地质调查与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火山区深部介质性质与应力状态,研究各种火山前兆活动的关系,探索火山活动预测与火山灾害评估的方法;通过典型水库库区诱发地震监测、地震地质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探索水库诱发地震的活动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理,探索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水库地震预测与危害性评估系统,为水电运行地震安全性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应用场景,包括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的交换机制;建立污染源数据交换标准体系;数据交换技术模式设计;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原型系统开发;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原型系统试点示范,为实现全国污染源监控信息的交换和集成奠定理论基础和实施范例。课题提出的技术路线已经应用于“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5.8亿资金)中“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的设计和开发,为选定“数据传输与交换平台”的交换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有效解决大规模部署中关键技术问题;课题提出的“三位一体”交换机制框架,为环境监察管理工作的深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新增污染物(氨氮、氮氧化物)自动监控工作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建设原型系统,支撑了江苏、辽宁、青海、宁夏四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交换;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HJ/T352-2007规范”,原型系统的成功从技术上验证了“HJ/T 352-2007规范”的可实现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分布式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在同构、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问题;丰富和完善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环境信息交换技术规范”(HJ XXXX-201X 报批稿)中采纳了本课题提出的交换体系、交换模式。  相似文献   

11.
1系统简介 通过系统实现油田采油厂及各级(单井,井区,作业区)产量监测及统计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建立各级产量实时监控体系,对各级产量进行实时预测与预警;并对单井、井区、作业区产量波动原因进行跟踪分析,以便迅速采取应急措施,确保采油厂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32-33
该项目将紧扣国际GIFS—TIGGE发展趋势,发展TIGGE驱动的区域集合预报扰动技术,发展多模式集合预报综合集成和强降水中短期预报系统,结合淮河流域和临沂库区气象水文风险分析,构建从TIGGE产品到最终用户的交互式原型预报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TIGGE-LAM区域集合预报技术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国内外GIS在环保领域应用,基于ArcGIS技术集成重庆市环保应用服务平台,搭建环保GIS应用服务平台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分类体系和统一规范,采用静态预生成和动态实时渲染相结合的地图集成展示、基于WebService接口的环保GIS应用服务和跨域系统与数据等技术实现系统平台集成,并提出灵活定制应用服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眼于实际业务应用和服务,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信息和地面加密气象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综合气候、植被、水文和地质环境等因素,对陕西省生态农业气候环境进行了区划研究,并对各类气象干旱指标在陕西省本地做了适用性研究,建立了适合陕西省不同生态农业干旱区和不同自然天气季节的气象干旱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了基于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干旱监测业务化方法和模型、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预测预警模型以及干旱影响评估模型,实现了针对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农业生态干旱区的干旱监测、预测和预警,并能够对农业、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等干旱影响的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公共机构低品位热能回收效率低、特殊区域余热利用集成度差、余热利用率低;采光照明耦合设计理论缺失、控制系统可调度低;用能设备管理平台兼容性差、监控分离、数据分析弱;围护结构整体节能性及防火安全性差;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关键技术问题和瓶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机构高效用能系统及智能调控技术研发与示范"面向公共机构节能和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需求特点,在实际的研究中,形成了以下公共机构节能关键技术:用能设备余热的高效低阻强化传热技术,服务类区域低品位余热梯级利用集成系统技术,空调通风系统余热回收技术等;智能照明控制技术,新型高效采光技术;数据驱动的供热与空调系统前馈控制技术,基于能耗监测、环境监测、机电系统监测智能管理以及调控的"四位一体"监测管控系统平台技术;新型高效整体式复合外墙集成技术,新型高效智能外窗调控技术,高效围护结构装配集成与施工安装技术;节约型公共机构评价标准等关键技术。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减少公共机构建筑能耗,并实现在现有国家标准GB50189的基础上节能25%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刘腾  毕诚 《中国科技成果》2012,(12):54-56,59
对到达重车进行监测预报是做好铁路卸车组织工作,提高卸车效率的有效手段,对加速铁路货车周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车到达预报系统研究对铁路局接入和自装重车实现从月度货运营销生产计划(远期)-日装车实际(中期)-在途、在站(近期)等环节的全程监测、预报、综合分析及预警。本文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及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7.
课题主要面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安全保障及维护一体化、自主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列车上研制和安装基础设施(如轨道、桥梁、隧道、接触网等)安全状态检测装备,以及研发基于基础设施状态全息化检测及预警技术的主动维护保障支持技术,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状态在途评估和隐患预警平台及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维护和检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全过程的事故监测预警平台的整体结构和实现要点,主要从石化企业的生产和事故特点出发,结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各环节的业务需求,提出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目标和适用范围,对平台的需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平台的构建思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VIPS,Very-short-range Interactive Prediction System)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应用及其近几年在华北区域的推广应用情况.该系统以开源地理信息软件 OpenMap 为核心,将丰富的气象实况探测资料(如区域组网雷达、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等资料)及多种临近预报产品与精细的地理信息以图层形式进行叠加,可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在短时临近时间尺度内进行综合分析,并据此实现临近天气预警产品的人机交互快速编辑、制作与快速分发,满足了北京奥运气象预警制作发布及现场服务等需求.根据近年来推广应用及国际交流情况,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未来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济南市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整体构架,最后分析了体系的功能设计.该平台综合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是跨部门、跨学科、多层次的共享服务平台,集成了农业专家数据库、农业病虫害视频诊断、"农事通"农业短信服务平台等应用系统,设计和实现了区域型农村信息四级网络联动,为区域农村信息化和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模式.开发的区域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包括涉农产品交易、供求信息管理、市场价格信息采集与发布等功能,并实现了基于WEBGIS的涉农空间信息共享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