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本世纪60年代美国的“跨文化交际”和苏联的“语言国情学”的诞生;使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外语教学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人们开始把语言与社会文化知识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引入了外语教学.因此,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是当今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古德诺夫在《文化人…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这种文化转向强调了翻译与目标语体系中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强调了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的层层面面,如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影响译者所选用的翻译策略等。在中国翻译发展史上,“五四”时期是一个特殊而典型的时期。当时的内忧外患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严重的危机感,使他们意识到文学也可以承载政治使命与科学启蒙职责。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在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上都明显地受到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方论的发展有一个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再到“外部研究”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外-内-外的历史过程,古典论主要是一种“外部研究”,从康德以来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内部研究”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则又主要是一种“外部研究”,而中国论则有一个从“外部研究”到“外部研究”再到“内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外-外-内的历史过程,古代论和近现代论都是“外部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则是“内部研究”,这与西方论形成了两次错位,对我们的当代论建设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新发现的西藏林芝地区林芝村古墓葬的考古材料作了简单介绍,文中通过对该墓地出土的陶器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认为墓地的年代可能为吐蕃部落时期或前吐蕃王朝时期。该墓地发现的遗物纠正了过去林芝地区早期文化的陶器中“仅见平底器”的看法,为重新认识并进一步探讨“林芝文化类型”提供了重要而新颖的实证材料。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林芝地区早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六七十年代被称做美国社会的“反叛的年代”,女权主义、黑人民权、新左派和反主流文化等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再加上越战和水门事件引发的精神危机,使这段时期的美国社会较为动荡。在这场反传统、反现实的文  相似文献   

6.
四对三峡地区先秦时期城市 (邑 )建筑方面资料情况的讨论众所周知 ,“城市”代表着文明 ,是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在长江三峡东部 (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 )地区发现有一批新石器时代的“城址群” ,最早的城址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即大溪文化时期 ,距今年代约在6000年以前。另外在长江三峡西部 (成都平原 )地区也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即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群” ,距今年代约在4600一3700年的范围内。这些“城址群”可算是这一区域的人类最初的城市 ,上述东、西两地的城址一般都有城垣。夏商周时期 ,三峡以东的湖北…  相似文献   

7.
儒学"人格"的发展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儒学文化的“人格”演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人格”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儒学时期是“自然人格”;儒学形成时期是“理想人格”;儒学发展时期是“神化人格”;儒学教条化时期是“工具人格”;儒学解构时期是“批判人格”;后儒学时期是“寻根人格”。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永恒的课题。在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出现过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即所谓的“人地观”,比较流行的有:认为地理环境是文化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简称决定论;认为“无定足以胜人,人定也足以胜天”的或然论;“控制和征服自然”的征服论;以及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生态危机加剧,使人类再也不能忽视大自然对人类不负责任行为的报复,于是出现了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协调论。这几种主要的人地观,不仅代表了地理学家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发展和深化,同时也成为不同时期人们对世界整体认识的一个部分,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我国山区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这与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5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把“文化”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起,到80年代初掀起了世界性的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热潮。由于当年美国研究的动因是为了寻找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日本的原因,所以,企业文化研究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前一段国内文化热的兴起触发各界人士对企业文化的关注,但企业界偏重于实用的方面,学术界则偏重于理论的方面,两者缺乏有机  相似文献   

10.
“毕摩”作为彝族传统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是彝族社会中“智慧”的化身,在彝族传统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曾与“兹、莫”同处于凉山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统治阶层,占据着彝族传统社会关系中的特殊位置.社会资本作为20世纪7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概念,赋予了“毕摩”独特的研究视角,社会学领域的“嵌入性”理论,更为研究“毕摩”这一社会阶层时诠释出其独特的运作规则、文化视野及社会效应,对于理解其在彝族社会结构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时期。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在文化传播媒介中的不同形象塑造和编码方式,往往真切地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民国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基准,希望通过对影像中不同的女性形象构建中,梳理出“她们”与当时社会文化之间的“自觉”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狭义国家学说”是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国家范畴、国家制度和国家思想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学说,与广义的国家学说对称。“狭义国家学说”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开始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进行探讨,19世纪80年代末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标志着“狭义国家学说”臻于科学化、系统化。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自身也是一个动态的存在,是一个“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颜蓓 《科技信息》2009,(14):220-220
先秦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处于重大转型,极不稳定的状态,这恰恰又是文化发展和变化的最佳时期。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就在这个时期随着其他文化的发展与渗透而得到提升。不同阶级的各家学派思潮兴起,他们对音乐的各种问题、现象、作用展开了社会性的辩论。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以“儒”、“墨”、“道”三家的争论,他们的“争论”也就形成了先秦时期的主流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民族学者、民间文学研究者开始了“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50年来,“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司岗里”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司岗里”神话传说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整理与研究。从而保护“司岗里”这一佤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是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有其不同于欧美其他国家的自身特点,它与当时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与英美不同的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身就是当时时代精神的产物,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腾飞恰是很好依托了历史性出现的重建家园之文化精神的结果,70~80年代的社会福利化进程又催发出了依赖集体和国家的个体享受主义态度,正是这样的态度使得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和政治瓶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发初于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20世纪的前30年是中国电影学现实主义的萌芽时期。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学现实主义发展成熟,其主流风格体现为理性-社会现实主义,五六十年代则体现为理想-浪漫现实主义。“革”时期,思想-浪漫现实主义发展到极端,焦成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的合成,电影学现实主义断流。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复归,并走向多元。显然,作为中国影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探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可以从侧面看出中国电影学的艺术审美变迁。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湖南高校所编文学理论教材的发展,经历了从“外部研究”到“内外结合”的转变过程。1990年代以前的教材侧重于“外部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时代、社会的关系;1990年代以后的教材有所继承与创新,一方面继续重视文学与时代、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回归文学本身,揭示文学的审美性及文学语言的特点,并实现了对文学研究的“内外结合”。  相似文献   

18.
从卑南族社会的基本结构“祖家”入手 ,考察了自 1 895年日据时期至 2 0世纪末期这一百多年间卑南族社会文化的变迁历史 ,说明卑南族社会由“双边继嗣”取代“两可系继嗣”是卑南族文化的一个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知道,在苏联历史上曾有过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时期”。这大体上指的是70年代到80年代中的勃列日涅夫时期。近一两年,苏联学者公开发表文章深入地探讨“停滞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并对当时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提出新的评价。现将苏联学者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命运的恩赐在象苏联这样一个具有高度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一个人要登上权力的顶峰,一般要付出巨大的努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含义,内容非常丰富,是反映社会进步的一个系统概念,重点是强调入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要构建一个民主、公平、公正、安定、团结、和睦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要构建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种“和谐社会”的思想可追溯到千年前的中国远古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例如“和为贵”、“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是历代所传颂的“和谐社会”的一种可贵的思想追求、道德理念与民族文化精神。(二)什么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