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个案分析,提出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两个认识误区,即文化遗产保护并不等同于文化生态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不是一项孤立的文化保护工作;认为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实现对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就需要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以此营造一个多元文化平衡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同时也可为辽东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最后从文化整体保护视角提出了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罗宇航 《凉山大学学报》2004,6(4):108-110,112
对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立足地区资源优势,从改善交通区位、建设精品旅游景点、建设生态环境入手,提出稳步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供生态环境公共产品是岷江上游民族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任务,生态环境产品具有利益外溢的特点,财政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效应问题。本文从建立流域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税制,财政投融资向环保产业倾斜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力求财政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提出,是对现代化发展认识上的重要转折。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文明观指导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坚持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使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得以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5.
省际结合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位于五大自治区以外的内陆省际边界少数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大部分处于边缘化状态且发展不平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民族宗教的多元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使其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需要在加强省际协调、创新体制机制和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和分类指导的方针,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发展经济为基础、改善民生为核心、维护稳定为保障,进一步加大国家和所在省市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云南少数民族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保护环境、美化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客观上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伦理及其特征的分析,说明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现实价值,为和谐社会生态伦理建设提供了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7.
江日青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3):22-24,52
西部大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广西具有丰富的资源,为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在资金、人才、产业结构调整、信息网络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开发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历史的回顾,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财政的特殊性,即服务的利益主体特殊,财税权限特殊以及财政功能的作用特殊,从而对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民族地区财政,制订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经济落后的现状。论述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就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从基础做起,走出困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国土建设,提出了跨世纪的发展战略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但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少数民族地区最有发言权。所以,各民族自治地区应该充分行使国家赋予的变通、补充立法权。加快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特色立法,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系统的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面临加速增长与保持可持续性的巨大难题.只有在生态化发展的总体框架下进行系统的模式创新,才能突破这一现实僵局.这需要技术创新、资本形成以及局域知识整合等方面的生态化协同.对构建生态化发展模式的路径和内容做出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是我国具有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特性的地缘政治环境,其旅游安全管理应有别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文章从非传统安全理论入手,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在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安全中的表现、成因和影响机制,从预警、危机管理、安全体系构建和区域安全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安全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中国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面临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变成了是一个囚徒困境博弈过程或智猪博弈过程,甚至有时出现变成了逆向选择的后果.为避免这种博弈就成为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在迁移人口的同时引起了其社会资本的变迁,少数民族移民社会资本的变迁具有其特殊的民族特色.本文通过对灾后重建北川羌族自治县社会资本重构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民族地区生态移民如何保护与传承其民族文化、社会资本重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族地区可以以此为依托,促进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天祝的现有资源条件出发,分析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天祝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既可以保护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又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环境压力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民族地区环境保护能力和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两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环境压力状况、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减轻人口环境压力与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等七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常必要也十分重要,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为必要和重要.大理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面临着绝好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理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关键,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大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以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为重要动力和保障.同时注意综合协调地区差异,克服某些偏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经济法律制度,要从构建和谐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入手,研究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特殊性。在构建和谐社会时,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个性、生态理念、文化因素等特殊性。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经济法律制度,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基本的法律制度,以营造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法治环境。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以执行好现行有效的法律为手段,通过努力营造好的执法环境,追求好的执法效果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