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女文化与电视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女性主义角度,以当前电视对美女文化的塑造和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女性在电视中呈现的整体形象,观照电视媒介对女性形象建构所起到的作用、意义和责任。共分四个部分:一、阐述美女文化的实质,美女文化是一种视觉的、可被消费的媒介文化,是电视中的娱乐元素之一;二、探讨美女文化对女性电视形象的影响,是对女性性别陈规的加深;三、电视对女性形象建构的现状分析;四、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造成女性自身形象与电视形象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电视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女性形象的主要议题之一,但由于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晚于其他媒介,所以对电视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明显少于对平面媒体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天下女人》进行个案分析,追踪电视女性栏目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自身的发展变化,分析总结电视女性栏目所表现和塑造的现代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电影中由于话语权的缺失,致使女性形象丧失主导地位,呈现出单调、统一的特性。为了探究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电影中的重要性,采用穆尔维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以《跳舞,女孩,跳舞》和《伯德小姐》为例,讨论了这一话题的两个维度:一是女性形象如何通过女性的成长故事成为电影叙事主体;二是女性形象之间的关系叙事如何打破父权秩序,阐释了父权社会无意识对传统电影的影响及女性主义电影如何通过叙事解构视觉愉悦。由此得出:女性形象是女性主义电影叙事的核心元素,以女性形象解构视觉愉悦,是为女性主义电影叙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中国与韩国用封建礼教维持了巩固的父权秩序,这使得女性只能处于社会的边缘,受到男性的统治与压迫。然而,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女性意识的全面觉醒,追求女性解放以及探寻女性自我价值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在这一背景下,中韩同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呈现了共性的现象。本文着眼于张洁和朴婉绪女性小说代表作《方舟》和《活着的一天的开始》,以其中出现的知识女性形象为中心,从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女性对父权制度的质疑与否定两个层面,探究20世纪80年代中韩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考察同一时期出现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分析女性主义文学给中韩两国带来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电视谈话节目自1992《东方直播室》产生到现在,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成熟,其中央视的《艺术人生》与香港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就是成功的代表。本文通过对电视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的比较研究,结合既有的研究材料分析二者成功的原因,研究访谈节目成功的各个因素,探讨电视访谈节目如何保持艺术生命力,发挥电视节目的传播功能和娱乐大众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池莉写了一系列关注女性在转型时期与经济发展大潮中的生活状态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如《来来往往》、《看麦娘》、《云破处》、《小姐你早》等。在这些小说中,池莉以其特有的敏感笔触,展示了中国当代各阶层女性在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缩影。《小姐你早》以其新巧故事情节和社会现实性备受读者青睐。本文试图结合女性主义叙事理论,通过对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以及对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分析,来探讨池莉作为女性作家为表达自己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而采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是对女性有利的制度,但实际上却可能让女性在职场中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记者曾经去采访一位历史学的老教授,老教授说了一句话让人记忆深刻:"毛泽东推动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让中国的妇女解放程度在世界上排名第八。"中央电视台原先也有一个特别知名的节目叫做《半边天》,专门讲各行各业的中国优秀妇女的故事,收视率很高。由于建国以后的妇女解放运动进行得非常彻底,在中国大陆,中国妇女们当真顶起了职场的半边天,而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女性主义自18世纪末发源于欧洲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从"妇女解放"到"男女平等"经历了不同阶段,女性主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今,随着经济实体和精神世界的不断"膨化",人们逐渐将视野由宏大的社会外围转向私人的个体空间,女性解放这一传统问题也开始以新的方式表述自己。但是,在男权社会的现实条件下,中美两国的女性主义思潮无论怎样变革依旧是建立在与男性主义抗争的基础上的。本文以美国电视剧《绝望的主妇》与中国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为例,分析了电视剧中时刻与男性主义抗争的女性主义,探讨当今女性遇到的现实困境和女性主义电视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谷葳 《天津科技》2007,34(5):95-96
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从以“受众为本“和“配合知识拥有人来传播“两方面提出电视科教节目制作的关键点,剖析了《百家讲坛》栏目几次改版的发展历程,最后指出加强专家和百姓沟通的是从事电视科教节目制作、传播工作的编辑记者应努力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奥尼尔名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主要女性人物玛丽.蒂龙的话语结构以复杂著称。西克苏为代表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是对玛丽话语复杂性深层导因进行探索的最佳工具。根据女性主义以及国内外奥尼尔研究,玛丽的女性自主话语在剧中展现出了一个监禁——突破——受困的表达斗争模型。该模型揭露了剧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外部阻力和内在驱动无处不在,这就是玛丽的话语充满了矛盾性的深层导因。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三次提名"布克奖"的印度英语女作家,安妮塔·德赛对印度当代文学影响深远,《伊萨卡之旅》是其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在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伊萨卡之旅》,可以凸显出作者如何塑造以赖拉为代表的新一代印度女性形象,以及其女性观是如何在该小说中体现的,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寻求女性身份价值,建立女性主体意识的创作目的。认真探究德赛的女性观,对于深入分析德赛的女性主义及其创作思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凯特·肖邦的《一双丝袜》和玛丽·E·维尔金斯的《母亲的反叛》这两篇小说创作于女性主义运动萌发的19世纪末期的美国。它们的主人公表现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觉醒的过程也是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过程。本文从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关注以两位主人公为代表的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及其在出发点、方向、环境和结局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苏日娜 《科技信息》2010,(36):39-40
广播电视传播正朝着传播全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电视英语节目呈现出繁荣局面,电视英语访谈节目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在涉外传播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电视英语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分析电视英语访谈节目的形态,研究节目的传播技能。  相似文献   

14.
喻江玲 《科技资讯》2014,12(17):215+217-215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在2013年10月11日推出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在众多电视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的时代,该节目创造了5.008高收视率,创了历史新高。而传播规律是一档电视娱乐节目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从《爸爸去哪儿》节目传播策划、受众心理需求来看这档亲子互动节目成为收视黑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4,(5):24-26
生态女性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相结合产生的。在生态女权主义者看来,自然和女性之间天然存在着某种密切相关的联系。加拿大文学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82年发表的小说《使女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而且对人和自然、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彰显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解读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作家按照男性标准去塑造的,这种形象带有性别偏见与误解。因此,从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分析女性形象对解读女性主义是大有裨益的。在美国文学史上,《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敢乐观、坚韧不拔的女强人形象。米切尔夫人通过其生花妙笔去诠释其心目中的女性主义。本文通过分析斯嘉丽的价值观以及对待爱情、婚姻与家庭的态度来解读女性主义的思想,分析女性主义对男权统治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析了《紫色》和《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意识到了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和统治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力图消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共同根源—男权制等级的二元论,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简·萨默斯的日记》,从父权制下传统女性的处境、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质和新女性对女性气质的回归等三方面剖析莱辛的女性书写,指出多丽丝.莱辛对于女性解放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孟令新  靳瑞华 《科技信息》2009,(10):106-10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欧美各国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的到来,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再现艺术进入女性主义反思的视野,西方新女性主义政治实践与艺术实践的迅速联合,使女性主义电影及女性电影人被推到历史前台。对于美国影视业来说,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界,尤其是受到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影响,电影、电视纷纷刻画了一大批独立但不生硬、充满磨难又坚毅隐忍的女性形象,《克莱默夫妇》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而新女性主义电影发在经历了70-80年代的保守、尴尬、无奈之后,在新的世纪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时尚女魔头》取得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不同时代美国新女性主义电影,反映不同阶段女性主义电影中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欧美各国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的到来,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再现艺术进入女性主义反思的视野,西方新女性主义政治实践与艺术实践的迅速联合,使女性主义电影及女性电影人被推到历史前台。对于美国影视业来说,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界,尤其是受到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影响,电影、电视纷纷刻画了一大批独立但不生硬、充满磨难又坚毅隐忍的女性形象,《克莱默夫妇》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而新女性主义电影发在经历了70-80年代的保守、尴尬、无奈之后,在新的世纪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时尚女魔头》取得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不同时代美国新女性主义电影,反映不同阶段女性主义电影中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