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选育出的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有其相应保持系马协B为材料,分别取不育系和保持系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4分体时期、单核期、2核期、3核期的花药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及酶活性测定分析。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比较发现,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酶谱带型丰富,酶活性较高;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酶电泳酶谱带型较小,酶活性较低。这现象是从单核期花药开始表现,并随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三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及其相应的同核保持系萌动胚及幼芽可溶性蛋白的等电聚焦分析证明,两者的育性差异反映在蛋白质区带上。细胞质来源不同的不育类型,其可溶性蛋白等电聚焦图谱也有明显差异,说明了核质互作的复杂关系,图谱可作为基因行为的标记,也为区分不育类型及区分育性提供了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大白菜品种“早皇白”雄性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花药三种同工酶谱,不育系均少于保持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显示,不育系为3条,保持系为7条;过氧化物酶谱不育系为3条,保侍系为8条;脂酶、不育系为4条,保持系为7条.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水稻红莲型粤泰不育系和保持系黄化苗、单核、三核期花药约3000条mRNA,共观察到24条差异带,差异率为0.8%,说明绝大多数mRNA均是组成型表达,24条差异带中的50%的带银染色着深,其余的染色很浅,苗化苗期未能观察到差异带,单核期差异带为4条,二核期7条,三核期11条,另有2条差异带在保持系三核期出现而单核和二核期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用热分析法研究了花粉不同育期马协保持系与不育系水稻花药的热分解过程,获得了花粉不同育期马协保持系与不育系水稻花药的TG/DTA曲线初步探讨了马协水稻花药的热分解规律及发育过程中花药干物质含量与发育期的关系,计算了马协保持系水稻花药发育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经验式,并讨论了马协不育系水稻花药的败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小麦E型不育系和太谷核不育系花粉发育过程的观察,与过去对T型小麦不育系的观察加以比较,发现三种不育类型的小麦花粉败育过程大体相似,但三种不育类型也存在差异。用细胞化学方法对E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粉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分布和活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发现不育系比保持系酶活性低,酶颗粒少。用I—IK对E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粉进行染色,发现保持系花粉染成深蓝色,淀粉颗粒多,不育系花粉呈棕红色,几乎无淀粉颗粒。  相似文献   

7.
选用C-型,G-型,M-型,Mt^2-型4种细胞质类型的7个不育系小麦为材料,以其保持系中国春作对照,用低pH值提取酶液,采用正极和负极向垂直板聚丙烯酰酰胺凝胶电泳,对抽穗期叶、穗和花药的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珍汕97,马协和丛广41等3套水稻细胞质不育系及保持系在二叶苗期基因表达情况,发现这3套材料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在苗期都存在基因表达的差异,且基因表达的差异情况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9.
测定结果,在减数分裂期三系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含量都很少,相差无几,而到了单核期三系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较大,其含量保持系是不育系的13.5倍,恢复系是不育系的11倍。从减数分裂期进展到单核期花药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不育系减少了50%,而保持系和恢复系分别增加了12.5倍和6.33倍,此表明花药内脯氨酸是在减数分裂之后从四分体期开始随着花粉粒的充实、长大而迅速增加积累的。脯氨酸能为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提供氮源和能源,在花粉萌发过程中脯氨酸被直接用于蛋白质合成,而且脯氨酸很容易转化为同族的其它氨基酸,氨基酸又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所以缺少脯氨酸必引起蛋白质合成受阻,从而进一步影响花粉粒的成长发育等生理活动,并影响其育性。因此,我们认为,高粱花药败育是在减数分裂后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异常而形成了干瘪无花粉粒的花药导致败育的。不育系中的脯氨酸含量的减少也是在此时期发生的,并且花药的败育和脯氨酸含量的减少是同步进行的。因此,脯氨酸的含量与花药的败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包台型不育水稻及其保持系花药发育早期细胞中的Ca2+分布变化.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开始,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中的Ca2+分布出现差异,不育系药壁外层和药室内壁及药隔中均有Ca2+出现,而保持系花药中基本没有Ca2+分布,在减数分裂时期表现更加明显,不育系药壁和药隔中的Ca2+相对于花粉母细胞时期明显地有所增加,特别是绒毡层细胞和药隔中木质部细胞的次生加厚壁上Ca2+增加尤其明显,而保持系花药中的Ca2+较少.笔者从花药发育的更早期去寻找水稻雄性不育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涂片法,对葱(AliumfistulosumL.)天然雄性不育系成熟花药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了雄性不育系成熟花药的形态特征是产生的花粉少且花粉空瘪。本文还初步探讨了造成葱性性不育的时期和原因,认为葱天然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发生时期应在小孢子时期或是接近双核期。  相似文献   

12.
13.
白肋烟雄性不育性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白肋烟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从细胞形态学角度对雄性不育性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得出如下结果和结论:1.白肋烟雄性不良系雄性器官显著异常,表现为:(1)雄蕊原基根本不发生或发生后随着花器的发育完全退化消失,结果表现为完全无雄蕊,(2)有雄蕊原基发生,能形成雄蕊类似物,但都表现出显著畸变退化,形式多样,呈细丝状,短棒状,瓣状,类柱头状等,数目少于5个,并且极短于柱头,2.确定了不育系败育的时期和方式:不能形成正常的小孢子发生组织,根本无减数分裂过程发生,败育时期在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前后,为完全的结构性雄性不育类型;3.雄蕊的维管束显著异常,表现为雄蕊中完全不存在维管束结构,或者即使有维管束,但结构分化极为不良,雄蕊中严重缺乏淀粉粒等物质,是雄蕊退化和小孢子发生出现障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花药培养法构建了1个由43个单株组成的"三系"杂种小麦单倍体加倍(DH)群体,其中21株是可育的,22株不育.对此群体在遗传育种、基因克隆、QTL分析等方面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96f7A的选育过程及其形态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并研究了其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96f7A为二棱皮大麦,开颖开花,花药瘦小,不开裂,不散粉,不育彻底,农艺性状较好,其不育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不育系的不育细胞质来自四川大麦地方品种,核不育基因由核品种的核可育基因天然隐性突变产生。  相似文献   

16.
植物胚胎败育原因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胚胎败育现象在许多植物中普遍存在,而胚胎败育的原因始终是植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植物解剖学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在胚胎败育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并认为引起胚胎败育的解剖学机制主要包括雄性败育、雌性败育、授粉受精不良、合子发育不良和胚乳败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仙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 var.chinensis)只开花不结实.以鳞茎球营养繁殖.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前的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未显示异常.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许多细胞中显示出了异常的落后染色体现象.小孢子四分体主要呈左右对称型。细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时期后。大部分小孢子呈空瘪状态。少部分小孢子含有染色较深的细胞质.约27%的花粉可发育成比较正常的二胞花粉.离体萌发实验中,有极少数花粉可萌发出花粉管。但在授粉的花柱柱头上未观察到花粉管.雌蕊由三心皮构成3室子房.中轴胎座.其上着生了上60~90个胚珠.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胚囊发生属于单孢子型,但大多数胚囊发育中途失败。只有约4%的胚囊可发育成7胞8核的蓼型胚囊.中国水仙雌、雄配子体发育异常和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是它只开花不结实的两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 about induction of callus, embryo and germination of regeneration plants were done in soybean anther culture. Screening for genotypes, low_temperature pretreatment for floral buds, constituent of hormone in medium and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induction rate of callus and embryo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TDZ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mbryo induction and germination. 28 genotypes had reaction competent to the anther culture in all 110 genotypes. Induction rate of callus was 26%-68.1%. Plant differentiation rate was 0.5%-2.0%.  相似文献   

19.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导了四合木花粉发育过程中存在雄性不育现象.四合木花具八枚雄蕊,分两轮排列.药壁发育属基本型,具腺质绒毡层.正常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在四分孢子形成之后开始解体.四合木花药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I前期开始,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生.败育发生在个别雄蕊或全部雄蕊中不等.败育花药的药壁中层、绒毡层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即开始解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基本全部瓦解,使小孢子母细胞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进行,引起以后一系列败育现象,形成不正常的四分孢子或单核花粉粒.败育花药药室瓦解,花粉囊收缩变形.即使在正常发育的成熟花药内,仍能观察到败育的花粉粒,形状为椭圆形或三角形.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半日花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半日花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花药由四个花粉囊组成,药壁包括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2)小孢子孢原为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2-细胞并具3孔沟;3)例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多泡原。四分孢子直线形或T字形。合点端的三个大孢子退化,瑞孔端的一个大孢子发育成功能大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