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泥炭植物残体分解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野外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探讨了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分50%,温度为30℃,弱碱性的实验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分解得最快;不同的植物残体分解速度不同,灰藓分解得最快,其次是芦苇,针叶松,赤杨和棉花莎草,泥炭藓残体分解得最慢。  相似文献   

2.
中国草本泥炭的性质及其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泥炭种类众多,但多数是草本泥炭,其储量约占泥炭总储量的70%。草本泥炭主要是由苔草和芦苇植物残体组成的,其理化性质有别于藓类泥炭和木本泥炭。根据植物残体组成和理化性质可分三种草本泥炭类型。纤维质低灰分的草本泥炭主要用作建筑材料、提取水解物作饲料酵母和净化吸附材料。半纤维质中灰分的草本泥炭主要用作营养土、营养钵、燃料、提取腐殖酸类物质和制造腐殖酸类肥料。腐殖质高灰分的草本泥炭主要用作各种堆肥、腐肥和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3.
泥炭是由于植物残体积累大于微生物分解量的结果,两者都与水热条件有密切关系,是特殊水热条件组合长期持续的产物.作者对中国亚热带、热带地区6省(市)9个观测点进行了46次野外定点观测工作,通过大量实测数据,探明泥炭累积与植物生长、微生物分解与气候、地表水、酸碱环境的关系、初步进行了地表积水环境的大气湿度与水中溶氧量的关系的研究.证明大气湿度影响水中的溶解氧,溶解氧影响到微生物分解,从而制约泥炭的累积,探讨了环境中草本植物分解与水热条件和微生物区系的相关性,揭示了亚热带草本泥炭形成的生物-环境机制.  相似文献   

4.
腐植酸类肥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的复合肥料,天然的腐植酸是由植物残体经过分解形成的,广泛存在于土壤、河泥、褐煤、煤矸石、泥煤,及其草灰、泥炭中。我县褐煤、泥炭资源比较丰富,腐植酸、碳、氢等含量较高,有一定的肥效。但大部分难溶于水。若经过晒干、粉碎、搅拌氨化,与钾、磷、钠、铵等物质化合,就易被植物吸收。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1971~1972年我们对试验推广腐植酸类肥料作了一些工作,天台化肥厂的同志,利用本地腐植酸含量较高的褐煤,晒干、粉碎、氨化,试制成功腐植酸铵肥料60余吨。据我县新中、平桥、红旗、丽泽、新建等社队试验证明,不论早稻、  相似文献   

5.
成炭植物腐殖化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和野外条件下,测定了泥炭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有机碳、氮和有机质的碱提取物含量及其光密度的变化,分析了年生物周期内各种为植物的腐殖化速率,9个月的腐殖化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碳和氮的含量相对提高,碳氮比减小,在野外条件下,成炭植物的腐殖化强度高于在实验条件下;在年生物期内,除泥炭藓变化不明显外,芦苇、棉花莎草、赤杨和落叶松等都有腐殖质初级产的的生成 。  相似文献   

6.
生物信息素是指由生物在其生长发育或残体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同种的另一个体或对其他生物引起生理反应的信息传递物质。与农业有关的主要有植物信息素和昆虫信息素两大类。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位泥炭形成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泥炭藓植物残体为主的高位泥炭,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佐证。其形成与湿润气候期密切相关。利用^14C测年及古气候研究的有关结果,对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高位泥炭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划分出几个重要的形成时期和阶段;探讨了它与全气候期以及几次重要气候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层积处理西洋参种子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物质对其和离体种胚休眠的解除作用。结果表明:(1)酒精10 s、次氯酸钠10 min处理是试验研究中西洋参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法;(2)植物生长物质GA_3、ZT、IAA、NAA对西洋参种子的休眠解除要比其离体种胚困难;(3)GA_3是西洋参种胚休眠解除的有效植物生长物质,而其他植物生长物质ZT、IAA、NAA主要起到壮苗作用;(4)培养基MS+2I+5G是试验研究中筛选出适合种胚萌发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可用于无菌苗培养;(5)相同的植物生长物质作用下,分化发育较好的种胚(裂口种子种胚)更易被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9.
1.泥煤饲料又称泥炭饲料,是由湿草地的植物自然堆积并经过部分分解,在碳化作用下形成的土块物质,是畜禽的上等饲料。制法是:把含腐植酸较多的泥煤晒干后粉碎,按2%比例添加到其它饲料中。  相似文献   

10.
泥炭又称泥炭土,系古代湖泊沼泽化后期,由于喜湿性植物旺长逐渐消亡,最后被泥(沙)所掩埋,后经缓慢腐解的产物。其组成物质包括未分解植物;腐殖质,其主体是腐殖酸和它的盐类;矿物质,包括N、P、K、Ca、Mg、Zn、Mn、B、Mo等元素,此外还含有苏氨酸、脯氨酸等18种氨基酸。该项成果将泥炭经自然风干后(H2O≤20%)再与多效菌剂经发酵处理(生物降解),入干燥机烘干处理(H2O≤10%),添加适量无机N、P、K肥料、调理剂和粘合剂充分搅拌发生螯合反应,由挤压造粒成短柱状。  相似文献   

11.
山西有毒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调查山西地区有毒植物共计 6 8科 ,15 4属 ,2 19种 ,其中蕨类植物 3科 4属 6种 ,裸子植物 4科 4属 5种 ,被子植物 6 1科 146属 2 0 8种。根据植物所含有毒物质化学成分的不同将有毒植物分为 7类 :(1)含非蛋白氨基酸类植物 4种 ;(2 )含肽类化合物类植物 5种 ;(3)含生物碱类植物 92种 ;(4 )含萜类化合物类植物 2 2种 ;(5 )含甙类化合物类植物 85种 ;(6 )含酚类化合物类植物 39种和 (7)含无机化合物和简单有机物类植物 12种。最后提出了有毒植物的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校泥炭沼泽研究室建于1960年12月,1980年得到教育部的正式批准。研究室现有科技人员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和助研5人。研究室主任柴岫教授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泥炭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泥炭学会理事长,还任《海洋湖沼科学》、《地理科学》编委等职。研究室设有情报资料室、孢粉分析及植物残体鉴定实验室、14C 年代测定实验室和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是一种无定形的高分子有机弱酸,天然腐植酸是植物残体腐解后形成的产物,通常呈黑色或棕色胶体状态。它在地球表面是分布最广的天然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固体可燃矿物、湖泊、河流以及海洋中。是泥炭、柴煤、褐煤和风化煤、风化页岩和其它含碳沉积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分子量的大小和溶解性能的不同,腐植酸一般分为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三种。国外对腐植酸的试验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日本、苏联、芬兰等国家,开发利用腐植酸已达到相当的规模,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我国腐植酸类物质的资源很丰富,据初  相似文献   

14.
高振岭  张猛  王磊  王宪伟 《科技信息》2011,(24):I0005-I0007
水分是影响土壤分解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采用室内培养实验分析水分对大兴安岭不连续多年冻土区湿地泥炭分解排放CO2的影响。培养实验分为4个水分梯度(0%、30%、60%和100%最大持水量),泥炭分解排放的CO2采用碱液吸收法测量。结果表明:水分对冻土湿地泥炭有机碳分解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趋势,在60%最大持水量条件下,泥炭分解CO2的排放率和排放量最大;而在同一个水分梯度下,40d的培养期内,泥炭分解CO2的排放率具有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并且水分含量对冻土湿地两层泥炭(10~20cm和20~30cm)分解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二次方程很好地反映了土壤水分对泥炭分解的影响,方程预测大兴安岭不连续多年冻土区泥炭分解的最优含水量约为65%(10~20cm层)和59%(20~30cm层)最大持水量。而一元动力学方程很好地反映了不同水分含量下冻土湿地泥炭有机碳分解排放CO2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煤核煤核(旧名煤结核)是一种珍贵的泥炭化石,出现于北半球古生代晚期的煤层和石灰岩盖层中.形状如球,因而英文称它"煤球"(coal ball).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作扁球形的块状体,形状很不规则.小的作豌豆状或卵形,最大的直径可达一米.质坚如石,有时内含大量黄铁矿.但在许多煤核内含大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镁.核内包埋着许多植物残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壁都未变质,微  相似文献   

16.
浅谈土壤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一般是指在生命发育周期中有一段时间在土壤中渡过,并对土壤有一定影响的动物。土壤中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惊人的,从原生动物到脊椎动物,除典型的海洋动物外,大多数的门、纲,均有其代表。一平方米土壤中可采到几千至上万个小型节肢动物,可发现上百万条土壤线虫。据欧美60年代资料估算,土壤动物的生物量大约是当时全球30亿人类的20倍。换句话说,陆地生态系统中按生物量来说,占首位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亿万年来,土壤动物默默地分解着生物残体,改变着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大自然的生产和物质循环。如果土壤中缺少了它们,粮食、蔬菜、花草、树木就不能生长,人类也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动物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粉碎或分解土壤与地表凋落物层中的生物残体地表面每年都落有以枯枝败叶为主的大量的植物残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含水率和密度是木质残体重要的物理性质。为了更合理地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生产力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和密度进行研究。【方法】以东北典型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红松、臭冷杉、枫桦、槭树、椴树、水曲柳、榆树的木质残体为研究对象, 对5个腐烂等级(Ⅰ—Ⅴ)下的3个径级(ⅰ—ⅲ)进行取样, 分析腐烂等级、径级、树种、结构组分(边材、心材)对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的影响。【结果】随腐烂等级的增加, 木质残体含水率显著增加, 密度显著降低; 除腐烂等级Ⅲ和总体木质残体边材密度显著高于心材外, 其余腐烂等级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在边材与心材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除腐烂等级Ⅰ的木质残体心材含水率外, 其余腐烂等级木质残体边材、心材的含水率和密度在部分树种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在径级间均无显著差异; 径级ⅰ的木质残体边材、心材含水率在部分树种间有显著差异, 径级ⅰ、ⅲ的木质残体边材、心材的密度在部分树种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密度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且腐烂等级以及树种是导致木质残体分解过程中引起含水率、密度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心理障碍是神经系统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快乐模型的角度分析,这种心理现象完全可以用快乐公式进行合理的解释。根据产生心理障碍的不同原因,心理障碍可以分为负信息子心理障碍和正信息子心理障碍。负信息子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1)分解定量疗法;(2)自然恢复疗法;(3)单子分析疗法。正信息子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分析遗忘疗法。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泥炭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草本泥炭、泥炭藓泥炭和草本-木本泥炭中微量的储存量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了泥炭形成的地域特点和泥炭的理化性质,从而提出了泥炭类型、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是影响泥炭中微量元素的主要因素,测试结果表明,泥炭中微量元素含量为陆相沉积泥炭小于海相沉积泥炭;泥炭藓泥炭低于草本泥炭和木本-草本泥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不同物候期的羊草和大针茅植株残体和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分解酶活性的一些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植株残体分解初期,蛋白酶和转化酶活性强度表现为返青期>结实期>果后营养期;羊草植株残体的蛋白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大针茅;从设置条件来看,各酶活性强度均为埋置>地表。但随植株残体的进一步被分解,上述结果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纤维素酶活性除分解头一年(1988年)返青期略高于结实期外,此后各年均为果后营养期>结实期>返青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分解酶活性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度间的优势交替现象,即酶活性在一年中,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在各年度间,转化酶最先出现优势峰朗,蛋白酶随后出现,纤维素酶的峰期继之其后,可见牧草各物候期植株残体和调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分解酶活性强度与牧草植株体和凋落物所能提供的酶促底物量,植株及其凋落物被分解的难易程度和所处环境条件紧密关联,同时亦反映其分解过程中各自的酶促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