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现代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文学生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其创作风格受到当时以艾略特、乔伊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派文艺思潮的深刻影响。作为一位扎根于美国大地的南方作家,福克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从福克纳的创作所处的特定时代和地域两方面出发,对他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詹秀伟 《科技信息》2014,(13):211+140
<正>作为美国南方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威廉·福克纳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数部电影剧本,获得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并多次获得美国国内文学奖项,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福克纳的大多数作品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作"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典型作品,讲述了一个南方没落贵族家的小姐艾米丽悲剧的一生。艾米莉的父亲等级观念鲜明,赶走了所有的求婚者。  相似文献   

3.
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分析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可以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深受南方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对南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认同感。但是在理智上他又清楚地看到它们腐朽的本质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体现了福克纳对南方社会爱恨交织的矛盾思想。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秩序的斗争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福克纳运用神秘、暗语、象征、时序颠倒等写作手法来揭示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每个民族的作家都有着自己浓厚的故乡情结和对本民族生存环境的无限热爱。文章通过对毛南族作家孟学祥的散文作品的品读,就其创作中所透露出来的底层叙事关怀进行解析,并由此揭示作家的散文特点在于对乡土和民族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莫言和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具有多方面的可比较之处。福克纳通过对他的邮票大的故乡小镇杰弗生镇的描写,获得通向世界的通道,福克纳虚构了一个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人们称福克纳的这些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个"世系",这个小说王国并不仅仅是当地历史文化、现实的忠实写照,并不仅仅是一般的乡土文学、美国南方文学,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和人类命运的表现。莫言创建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是对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致敬,他也描写了故乡从开创到今天的历史变迁,高密东北乡人民多个历史时期的生活都得到了艺术的表现。福克纳的历史时间观是向过去看,向历史深处看。他的作品中,"往昔"经常是压倒一切的因素,莫言同样有着向后看的历史时间意识。他的历史时间意识与其创作的原始生命力主题是相辅相成的,而莫言小说的生命力主题又包含着一个深刻的文明批判主题,他将文明置于生命力的对立面,把它看作是一个压抑性的机制,并由此发现现代人普遍的生存困境。从福克纳返观过去的历史时间意识中走出来的人物往往被英雄化或恶魔化,他们怀着单一的信念生活着,遵循着古老的道德观念:勇敢、荣誉、骄傲,他们成为古老的南方的象征,战争与重建的象征。在莫言小说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形象,和福克纳小说中一样,大多是爷爷奶奶一辈人,相形之下,父母一辈的大多数形象则显得毫无生气,他们几乎是为了最基本的物质生存而耗尽了生命的全部光彩,子孙辈则背负着父辈沉重的人生,带着与生俱来的早熟的忧郁症,宿命地纠缠于上述两种生存状态的内在冲突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煎熬和痛苦。莫言的文学世界呈现出一种隐形的民间集体无意识心理原型和民族民间神话世界。而这种神话模式、神话原型在福克纳小说中无疑表现得更加突出。福克纳在小说形式上的探索和艺术试验主要表现在多角度叙述手法、内心独白、意识流、时空交错、象征等表现技巧的运用上。莫言的小说同样大量运用了多角度叙述、内心独白、意识流手法。福克纳小说的叙述语言往往是一种繁复、复杂的长句式,但又有一种切实、生动活泼的口语文体;莫言的叙述语言同样是丰富、繁复、芜杂的,他的长句式舒缓、厚重,密集调动各种感觉,对读者进行语言轰炸;而他小说中的口语化短句多出现在人物对话和人物独白中,简练、生动、形象、质朴,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是生活化的乡村习语。  相似文献   

7.
论福克纳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二十世纪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深受南方传统思想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他的作品如同他的一些公开演讲一样明显对南方传统文化怀有浓重的认同感和超越感。他在这双重情感的斗争中,犹豫过、徘徊过,但他最终克服了自己的局限。他在对人和人性的深层的哲理思考和痛苦的精神探索过程中,寻找人类不朽的价值和普遍的意义,成为了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清醒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8.
时间哲学是福克纳小说作品叙事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福克纳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其小说创作之中。他以独特的时间技巧来展示他的时空观。运用时空跳跃等技巧描绘了其小说作品中人物混乱的精神世界和多层次的意识活动。他通过透视人物心灵凸显人性本源真实地表现了美国南方的社会崩塌与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9.
王西彦是一位有影响的浙东作家,他的乡土小说在他的整个创作中颇具分量,也在乡土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乡土小说既继承了由鲁迅等第一代乡土作家的批判传统,又将乡土文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有着自己的特色,并引领着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作为"乡土作家"的王西彦在乡土文学史上,尤其是在浙东乡土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重要作品之一。作者塑造了两位重要的女性人物,康普生夫人和她的女儿凯蒂·康普生。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母女关系来诠释作者对当时妇女地位和生活状况的认识,揭示福克纳对当时南方妇女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Faunlkner′s Yaknapatawpha serial,a mythical kingdom created by Faulkner in most of his major works,and Faulkner′s main concerns in his writing.Then,A Rose for Emily,one of the serial,is appreciated to show some of Faulkner′s artistic preoccupations.The article presents that Faulkner exposes,in this short novel,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old tradition and the new order in the Southand the disillusionment of the southern descendants in the conflicts.  相似文献   

12.
汪静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109-111
美国南方小说集大成者威廉.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充满了浓郁的基督教文化气息。福克纳通过把其笔下的人物与基督教原型进行类比以获取独树一帜的艺术效果并给人以深刻的哲学思考。本文以其代表作《八月之光》中的人物分析为切入点,通过乔.克里斯默斯类比倒置的耶稣,盖尔.海托华类比流放的耶稣来领会福克纳作品中的反讽。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风靡世界文坛的伟大作家。他的一生创造作品无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多方面、多视角的学术研究。然而将他的作品同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联系起来的评论却仍然屈指可数。用上个世纪末崛起的、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生态批评分析福克纳中篇小说《熊》中体现的深邃的生态思想,希望能以此丰富对这位文学大师的研究并进一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美国的南方文化传统、历史的角度对福克纳的《纪念纳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剖析,阐明爱米丽爱情悲剧的全过程,旨在让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福克纳的写作背景和他作为一个南方人处于历史变迁时期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5.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玫瑰既象征艾米莉对爱情的渴望,也预示其爱情、婚姻和人生的毁灭;福克纳借玫瑰表达其对艾米莉深切的怜悯之情和沉痛的缅怀之情,从而使这个短篇小说成为美国文学里一朵永远绽放的玫瑰。  相似文献   

16.
李梓 《科技信息》2007,(18):201-202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深刻的社会内涵。其短篇小说名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本文试图从时序颠倒、叙事视角、象征等方面简要分析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的创作特色,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在《圣殿》故事的创作中,对男性人物进行了阉割,让他们或软弱,或势利,或冷酷无情,对女性人物则或赋予坚强、忍耐、忠贞的美德,或给予她们男权社会中男人所特有的控制力量,这与故事中描写的男性形成了强烈对比。虽然他对女主角谭波儿的“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是从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争取变客体为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发现谭波儿的“恶”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生活在父系符号系统中受到压制的结果。同时福克纳对谭波儿的描写也无不透漏着同情。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南方文学作家,他的作品与美国的南方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反映美国南方的社会和生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的一个著名短篇,在写作手法上可与其长篇相媲美。文章通过对作品中时间的解读来探寻福克纳对旧南方历史及其传统的依依不舍的情怀:一方面,他认识到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另一方面,他忍不住沉浸在伊甸园式的旧南方的幻想中,忍不住向后看,编织旧南方的美丽神话。  相似文献   

19.
严嵩早年隐读于家乡的钤山,写下了不少可读之作,其早期的诗歌风格清丽婉转、冲澹闲远,显然是受到前七子的影响。他的诗歌与当时流行的诗歌风气——山林之气相一致,也是正常的。再加上他隐读山中,诗歌刻意追求清丽恬淡,也与其当时的身份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