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你清晨起床刷牙后,喝上一杯可口的酸奶,品尝着美味的面包或馒头时,你就已经开始享受微生物带给你的恩惠了。但是在300多年前,人类还不认识微生物呢.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07,(10):49-49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疾病的50%均是由同属微生物大家庭中的病毒引起.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人类抗争疾病的大课题,也是关注民生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顾名思义是很小很小的,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的面貌。某些微生物对人类有害,可以使食物霉变,使人染病;然而,某些种类的微生物却可以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4.
《科技知识动漫》2008,(12):47-51
19世纪以前,人类对于许多灾难无能为力:如蚕身上出现棕黑色的斑点,接着便死个精光;被疯狗咬过一口的成人或孩子,无一幸免等候着死神的降临;难以计数的产妇,只同自己的孩子见了一面便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5.
自l995年12月完成第一个微生物(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因扭测序以来,微生物基因扭学策略和技术提高很快,促进了其他生命形式(包括人类)的基因扭学发展,开创了生物基因扭计划新时代,短短几年内,互联网数据库中各种生物基因扭数据迅速增长.1998年3月27日Science杂志编者指出:生物基因扭革命可以同工业革命和计算机革命所带来的变化相比,是“第三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6.
曲迪 《科技信息》2012,(9):18-19
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农药已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本文就我国农药的施用情况、微生物修复农药污染物的方式、途径及种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就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生物传感器在微生物检测、生物毒素检测以及其他生物类霉素的检测中的广泛应用。生物传感器以其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低成本的优点,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并且在较复杂的体系中能够进行快速连续监测,因此,生物传感器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人体口腔微生物群落由700余种细菌、真菌、病毒等构成。口腔微生物与龋病、牙周病、牙髓及根尖周感染等多种口腔疾病及心血管等口腔以外部位疾病密切相关。传统观点认为口腔关键致病优势菌是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实施及宏基因组学相关项目的开展,加深了对口腔微生物群落的认识,支持了群落结构的生态失衡学说。将口腔微生物群落大数据信息转化为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临床诊疗手段,具有重大意义。从常见口腔及相关系统性疾病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入手,介绍了口腔微生物群落与疾病的关系,指出了建立基于微生物群落信息的疾病诊疗系统,实现疾病个体化诊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曹慧芳 《科技信息》2010,(22):188-189
通过对相关实验与地方实践的介绍,对重金属污染微生物处理机理中的吸附富集、氧化还原、淋滤、协同作用进行阐述,并展示生物配体模型评价方法中微生物的运用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静态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对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城市污水的生态修复进行了静态模拟研究.复合微生物的加入对水质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水体中CODcr,NH3-N,PO4-P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NO3-N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当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浓度为0.8g/L时,对CODcr,NH3-N,NO3-N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69.2%,81.06%,54.32%,当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浓度为0.4g/L时,对PO4^3--P的去除率最大达到25.52%.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炼制是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生产能源与化工产品的新兴工业模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微生物细胞工厂是推动生物炼制技术发展的核心,世界各国纷纷设立重大研究计划支持细胞工厂的研究,以期获得生物炼制技术的领先地位。本文从细胞工厂的构建、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综合组学分析等方面出发,回顾了有关微生物细胞工厂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讨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对策,展望了系统生物技术在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固定化生物技术在国内外污水治理领域的应用情况,并着重阐述了广谱性个性化固定生物基的概念、材料特点、制作工艺、作用原理、与同类技术相比的技术特点以及在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周真 《科技资讯》2010,(34):105-105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低碳经济理念的出现,对于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且发现混合水样和出水水样的DOC是基本上一致的,同时研究了NO3-浓度对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除臭微生物F468发酵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除臭微生物F468的应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方案,研究了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F468适宜的氮源是酵母膏和硫酸铵;适宜的碳源是淀粉、葡萄糖和蔗糖,最佳pH是6.5,最佳培养温度是28℃;优化后F468种子液体培养基为1%葡萄糖 1%蔗糖,0.35%酵母膏,0.15%(NH4)2SO4,0.075%KH2PO4,0.01%NaCl,0.03%MgSO4·7H2O,0.003?SO4·7H2O,0.005?Cl2·2H2O,0.002%CuSO4·5H2O.研究结果为F468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发酵参数.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是在低氧条件下生物质经过热裂解得到的含碳丰富的产品,可提高土壤酸碱度,具有保水保肥及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等功能。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多数研究表明:生物炭的碱性性质及多孔性质提供了适宜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从而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等的含量; 生物炭含有的营养物质及多孔性质,促进了土壤中细菌及某些功能菌的生长,但同时生物炭中含有的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对细菌生长存在抑制作用; 相比于土壤细菌,生物炭碳氮比(C/N)高、含大量难降解碳化合物,则有利于土壤真菌生长,并且生物炭具有的较大孔隙度,为真菌菌丝提供了附着位点; 生物炭对微生物的促进作用间接提高了土壤中脱氢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等土壤酶活性。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深入了解生物炭的土壤改良作用,深化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采油技术及国外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机械、物理、化学方法开采30余年之后油井面临枯竭,微生物采油(MEOR)在即将枯竭的油井开采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采油包括向油井注入生物产品激活本源微生物或者注入外源微生物使其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采油率等技术.本文综述了微生物采油的优点、机理和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微生物采油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应用机械、物理、化学方法开采30余年之后油井面临枯竭,微生物采油(MEOR)在即将枯竭的油井开采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采油包括向油井注入生物产品激活本源微生物或者注入外源微生物使其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采油率等技术.本文综述了微生物采油的优点、机理和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微生物采油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与分析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发展,进一步解析人体微生物组与全生命周期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营养/药物功效发挥的关系,并由此带来健康与医疗理念的变革.通过全面分析全球人类微生物组发展趋势,发现当前人类微生物组参考序列解析仍处于起步阶段,由"普查"人类微生物组的构成与分布逐步扩展到解析特定人群...  相似文献   

19.
《华东科技》2005,(4):48-49
余华江西省药物研究所所长1975年12月至1978年12月在江西省测绘局工作1978年12月考入江西中医学院,1982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1995年12月任江西省药物研究所分管科研副所长1999年3月任所长,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硕士生导师2001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复合人工微生物组对制革废水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传统的厌氧/好氧(A/O)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基础上,投加微生物复合菌形成人工微生物组。利用复合人工微生物组强化废水处理,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各样品中的细菌16S rRNA V3-V4变异区序列,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以及物种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投加微生物组后,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得到提升,COD的去除率约为82.60%,氨氮的去除率约为99.47%。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人工投加微生物组使得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丰度以及多样性提高,污染物降解功能菌占比有所提升,陶厄氏菌属(Thauera)成为其最主要的优势菌属。复合人工微生物组的投加对强化制革废水处理系统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