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实践超越和实质性实践超越,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始终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之中,其统一于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在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历史主题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科学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仅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更需要从原来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维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即:马克思主义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坚持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展开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中国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实现了中国化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给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和可靠的理论支撑。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也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自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之后,就不断地进行着她的中国化进程,并产生了一些重要理论成果。当前,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需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全社会;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华传统文化共存,以寻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为重点,而不是强调二者的差异;需要培养兼通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才;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对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特点。体系构建自成一说而富有特色,对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历程进行深刻总结,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体系的形成规律,进一步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进程,更好地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9.
普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需要,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多样与一元统一、内容与形式结合等方面的原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包括理论建构要注重"三个贴近"、制度安排要注重规约、惯例和秩序、教育宣传方式要注重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它从理论品质、哲学基础及具体层面等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新结合,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全方位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一些重要经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实践支撑;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把握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这些经验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明确提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内涵。在邓小平理论中,"实践主题"与"生产力问题"的相互提升与深化,最终标志着社会主义已经开始由最初的"理论设想型"和"经验主导型"向"科学实践型"的飞跃。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和谐社会主义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人,他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建国以来,毛泽东、邓小平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通过各项政策普遍地传播开来。毛泽东、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一下,他们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理解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会带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二者之间关系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时期,普通群众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普通百姓的盲目崇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误入歧途的社会基础,大中学生的狂热激情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陷迷途的助推力量,知识分子的集体迷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难以走出迷雾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少数先进人士的理性叛逆成为纠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误的真理追求,也是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此,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特性和意义,三者之间的地位和关系,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等问题上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要义。其结合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两者在理论品格、文化共性和文化精神上的相似相通是实现结合何以可能的文化根基。其结合产生了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又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各具自身特色的个性命题,分别具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侧重点和实现路径;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始了它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程,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分析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考察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政治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