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先是第一个大量使用题序的词人,张先词的题序内容丰富多彩,记录士大夫交游唱和的题序使词带有了诗化的特点。散文化的题序使词带有叙事的色彩。张先与苏轼在熙宁年间交往甚密,资料表明两人有师法相传的关系,张先词在题序上的创新,对苏轼以诗为词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炎在我国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前期词风学习姜夔的"清空骚雅"。国破后,转为抒发家国之恨。应召北上后,词风开始向豪放词转变。晚年有不少词作表现隐逸情怀。在张炎词中,"水"意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词风的转变呈现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4.
李莹 《科技信息》2009,(15):118-119,113
向子諲是两宋之交创作《浣溪沙》词最多的词人。《浣溪沙》也是其《酒边词》中使用最多的词调。在内容上主要有歌妓词、伤怀词和咏花词,开拓了咏歌妓和祝寿两类题材。艺术上大量使用题序并拓展其表现范围,上下片之间叙议结合并大量使用典故,加速了《浣溪沙》的诗化进程。体制均为42字齐言体。在《浣溪沙》词调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代文学尚雅,宋词的繁盛也是一个不断雅化的历程,姜夔词是雅词的典范,其咏物词尤有代表性。姜夔咏物词之雅的内涵既有对儒家传统诗教的承传,又有蕴含词人人格精神的特色。其雅化词的方法有:选择高雅的吟咏对象,锤炼字句和以词言志的自觉运用,以及雅化词调音乐。这些方法也透漏了宋词衰敝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姜夔的词“骚雅”,语句简短,且无论证之语,故对“骚雅”所包含的具体意义,似乎见仁见智。本文依据姜夔的词作,从两个方面着手探讨,试图分析其具体意义,从而了解张炎所说的“骚雅”的意思,从而达到对姜夔词的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若词以雅俗观之,姜夔之词已登至"雅词昆仑"。姜夔雅词之雅体现为题材之高雅、笔调之清雅、内蕴之骚雅、境界之醇雅。姜夔词作不以数量而以质量取胜,其精品现象的出现与其精品意识、精品基础、精品理念、精品助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白石道人诗说》为姜夔的诗法著作,但也可看成是其词论之作。从布置、精思、创新、对偶、用典、措辞和格意七个方面来看,《白石道人诗说》对白石词创作有很大影响。这种以“诗法入词”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姜夔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0.
姜夔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南宋诗坛影响很大,但后世词掩诗名,不太为人注目。本文从姜夔诗歌、诗论及其交游等方面入手,论证姜夔与南宋诗坛的密切关系,指出姜夔诗歌上承江西诗派,中系四灵诗派,下启江湖诗派;从姜夔诗歌与这些诗派的联系中,论述姜诗的风格特点及其在南宋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千秋是南宋初期的一位重要词人,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详,词作缺漏,又宋代词人辈出,名家各领风骚,掩住许多优秀词人的风采,故声名不显。其文学成就主要在词创作上,词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旅怀别绪、宴游酬和、咏史怀古、记事咏物等。语言凄婉苍凉又清新健拔,自成格调。从王千秋《审斋词》,就其词作着力论述,力图全生态地展示这位宋代词海里久沉的面貌,旨在使依旧沉在《全宋词》中的词人优秀作品得到欣赏。  相似文献   

12.
俞平伯的词史观主要集中反映在《〈唐宋词选〉前言》一文中,他认为词发端于民间,是诗进化的结果;词有两条发展道路,分别是以《花间》为代表的“获深”和以苏、辛为代表的“广深”,后者更接近词的本色,为词之正宗。他接受并扩充了黄侃、胡适及王国维的词史观,同时在俞樾、俞陛云的影响下幔取了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华。他的三本词体鉴赏专著是其词史观的重要实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13.
蒋士铨《铜弦词》的内容,较多为纪游抒怀、题赠迎送、记事咏物之作。艺术上也有自己的个性。他的词完全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束缚,不作花前月下、歌儿舞女之吟;不为绮旎婉丽、偎红倚翠之语。出于慷慨激昂的个性,他的词意境浑厚,用语豪健,虽然内容多为应酬交往之作,而所抒发多为社会冷暖、人生际遇、身世沉浮、官场污浊之感情。他具有诗人、戏曲家的双重身份。他擅作传奇,曲之于词,更细腻,更深于情,更能打动人心。他写诗的才能与写曲的技巧常常融合在一起,使他的词也在豪健之中,频添出委婉细腻之风。他的亲情词便具有这种特点。清代词论家中,徐珂、陈廷焯、谢章挺、胡薇元、李宝嘉、丁绍仪等人都对蒋词作过评价。其褒贬不一,本文就三种意见而辨之。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周紫芝、晏几道词作入手,梳理紫芝师晏源流。指出南宋初期词坛名家周紫芝所撰《竹坡词》,于风格与体裁间仿效晏几道(字叔原)《小山词》处甚众,二者词风格局递相承接,并峙词坛,体现出"青蓝相出"的词体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被称为豪放词人,他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感,风格以豪放雄杰见长,然而作为宋代词坛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内容又是多方面的,在抒发报国之志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吟咏山水之作。他的山水词或带有比兴寄托,余味无穷,或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秀美。这些词作凝聚了稼轩特有的感受,是构成稼轩词多种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从横向比较来看,辛弃疾身上具有的实干精神和领袖气质是其有别于南宋其他爱国贬谪词人的特质。其贬谪词中一再提及历史上有胆识有功绩的王侯将相作为自己的楷模,并在自己罢官免职无法为国家出力的情况下将希望寄托于他人,频频向他人提出期望。从纵向比较来看,江淮两湖为官时期的词作在怨抑中时露桀骜不驯之气,以正面直接抒情为主;而带湖时期开始忧谗畏讥,词中开始有了欲说还休的曲折委婉,瓢泉时期的词作则更增添了颓靡之气,表现了辛弃疾理想之光逐渐暗沉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姜夔在南宋词坛上的成就为人们所推重,而他在南宋诗坛上的成就则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今几部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对姜夔的诗要么不予提及,要么只有简略介绍。实际上姜夔既有风格独特的诗作,又有见解精辟的诗歌理论,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在南宋诗坛乃至宋代诗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望能被编写和修订《中国文学史》的专家学者所注意。  相似文献   

18.
南唐后主李煜词向来被归为纯情一娄,盖因其为人为词纯情任纵。李煜归宋以前,为词内容奢华,多写宫廷豪华生活或男女恋情,虽是亡国之音,但笔法自然,俊逸神飞,驳不掩玉,更多地体现出其纯真任纵的本质。围城及亡国归宋后词的内涵蕴藉、沧桑,更多地体现出失国之痛、人生之悲凉,但仍不失赤子真诚之心。综观其词,感情的真挚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9.
南宋初期抗战派词人的"以文为词",是继词的"雅化"(相对于艳化)、"诗化"(相对于俗化)、"刚化"(相对于柔化)之后进一步的改革,即词之"文化"(相对于律化)。陈亮的词深受其政论的影响,甚至把给皇帝奏议中的政论语言直接写入词中,在词中直接抒发抗金北伐的宏志大愿,表达炽烈的爱国情感,充满了激昂的雄辩和政论的色彩。这就使词体之"文化",较辛弃疾等人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