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名动错位”指的是名词占据了本该动词占据的位置,而动词占据了本该名词占据的位置。说“名动错位”是假象是因为名词可以披上隐性谓词的外壳而占据动词的位置,但其名词性根本没变;而动词可以披上名词性外壳而占据名词的位置,但其动词性亦没变。这两种外壳都是客观存在于现代汉语句法中的隐性成分,名词性外壳指的是隐性标句词#,而谓词性外壳指的是隐性的v。  相似文献   

2.
基名词的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是英语名源动词的语义来源,而某一项义素之所以能够成为名源动词的语义基础,是由于特定的语境和词语搭配关系,通过"视觉化"手段来凸显基名词的某一项义素,然后通过某些衍生手段如比喻、引申等滋生出名源动词在特定语境下的动词语义。名源动词的语义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呈多样性,因此,名源动词所表达的意义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成忠  李静 《科技信息》2009,(36):I0003-I0003
名词转化成动词这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主要探讨适于转化成动词的名词的类别属性、名生动词的语义变化、语体色彩及修辞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拥有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点之一,英语没有量词却有表量结构,量词问题是汉英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汉译"动量(名)结构"是还原源语生命气息的重要手段。英语多用名词,静态性强;汉语多用动词,动态性强。汉译"动量(名)结构"译源研究有助于英译汉时静动转换的理论指导。汉译"动量(名)结构"译源包括动词译源、名词译源和介词译源。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先秦“动·之(其)·名”结构作了重新考察,进一步论证了“之”可作领格,“其”可作宾格。认为在某种条件下,“其”也可等于“之”,“取类动词·其·名”和“取类动词·之·名”一样,属于等效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讨论了名转动这一语言现象的深层机理:名词转用作动词在词汇语法层次上的形式转变,必然有语义层次为其提供功能基础,即环境或参与者成分进入过程;而其动因就是及物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隐喻,以及这种隐喻在词汇语法层上的体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名词转用为动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肖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2):71-72,125
本文以HSK初中等大纲中动名双音兼类词为考察材料,从语言认知的角度,运用定量统计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对动词在转化为名词的不同意义类型、类型分化的原因及不同的语法表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察,总结出动名兼类的5种意义转化方式。并对HSK大纲中动名双音兼类词的此类标注方式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判断句的谓语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是根据谓语语法特点及主谓语的语义关系为标准的。但从《孟子》看,非名词——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词、形容词作判断句谓语也能表判断,且有自身语法特点,体现出语言形式的丰富性以及语法表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量词"把"由动词"把"发展而来,名量词"把"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把"在汉代出现,个体量词"把"在唐代时代出现,文章通过对两种量词"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讨论了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呈现出的不同的用法和特点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动词时的范畴表示动词所称名的动作对说话时刻的关系,是动词最重要的范畴之一①。因此,本论文对俄动词时的范畴与英语动词时态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日语的声调为高低型,一个假名代表一个音节。其中,名词按音节数排列起来,可分成平板式和起伏式,当名词后接助词、助动词时,原声调若是平板式时,则句节平接;若为起伏式,后接的助词、助动词均要低读。  相似文献   

12.
在对《逸周书》动词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将其821个动词做了分类。从语法分类可以看出它们的时代特点,即相对于甲骨文类型已经非常齐全;相对于中古汉语动词总量较小,每类动词也相应较少。助动词、特殊动词的小类中,古汉语中有的先秦汉语也都具备。中古汉语动词总量上千,每小类动词也更丰富,如助动词中可能类的"得"、"耐"、"而",意愿类的"肯"、"愿",必要类的"应"、"当"等,但在《逸周书》中都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搭配数据,分析现代汉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结合情况和结合方式等。研究发现: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均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能够带趋向补语的动词数量并不多,这些动词带趋向补语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研究者看来,动词be词性存在不同的划分,有的按照传统把动词be分成三大类:助动词、实义动词和连系动词。有的则突破传统,创造性地把动词be归并为一个大类,即连系动词。通过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划分观点的对比,结合现行的五大学习词典,发现具有归并动词be的词性划分的可能性,即动词be可以作为新的学习词典中的词目。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枣庄师专学报》2006,23(1):98-100
作为一个表示泛方向的方位词,“旁”的方位义是如何引申发展而来的,从先秦18部文献中出现的用例中我们发现“旁”是由普通名词发展为方位词的,最初指事物的四边,进而引申指事物的边侧,由具体到抽象,体现了词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式及语义分析以及信忠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武及语义分析以及信息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动词和动词性结构是目前语法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吴越春秋》一书,动词十分丰富,从比堪角度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可以反映该时期动词的特点,并从中探求汉语动词发展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配价”这一概念借自化学。朱德熙先生率先将“价”的概念引入汉语语法学,开拓了汉语动词研究的新领域。接着,不少学者也开始研究动词“价”的问题,动词配价研究已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在动词配价的性质、确定配价的标准及辩价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由于英语动词的种类多,功能复杂,因而给学习尤其是初学增加了难度。我们应逐步学会对动词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