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早子沟金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温和H-O-S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20.8~257.5℃,主要集中于150~230℃(平均为178.0℃),冰点温度介于-3.6~-0.1℃(平均为-1.6℃).由此计算得到盐度介于0.18%~5.86%(平均2.61%),密度介于0.78~0.97 g/cm~3(平均0.91 g/cm~3).对6件石英样品的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D_(V-SMOW))介于-99.8~-91.40,δ(~(18)O_(H2O))介于-2.53~4.08,表明成矿流体可能由岩浆水或变质水与大气降水或地下水混合形成.黄铁矿样品的δ(~(34)S)均为负值,具有较窄的分布区间,介于-14.2~-7.6,说明成矿物质可能由区域内的岩浆岩或变质岩所提供.早子沟金矿可能形成于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中,此时岩石圈拆沉导致软流圈上涌,引发下地壳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岩浆作用晚期热液携带成矿物质向上运移,经受了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混合作用,最终,含矿热液在构造破碎带中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
豫西熊耳山地区的磨沟金矿床赋存于熊耳群火山岩中,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通过对矿区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H-O-S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磨沟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流体来源及成因机制。成矿期可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以及石英-碳酸盐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有纯CO_2型、CO_2-H_2O型和H_2O-NaCl型3种。成矿流体具有中温(210℃~310℃)、低盐度(NaCl质量分数为3%~12%)的特征,成矿深度小于9km。氢、氧同位素分别为-107‰~-88‰和-1.7‰~4.3‰,硫同位素为-0.98‰~5.62‰。磨沟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来源,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变质结晶基底;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张家坪子金矿床位于冕西金矿集中区,矿体赋存于中三叠统第三段第五层(T2~(3-5))的蚀变白云岩及花岗斑岩脉中,矿体与围岩成渐变过渡关系.区内断裂控矿明显,构造线主体为NNE向,张家坪子韧性剪切带是该金矿床惟一的成矿-容矿构造,严格控制着金矿床的形成和矿体的产出.通过C、O、H、S稳定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热液以变质水为主,并有部分岩浆水,金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主成矿期为25 Ma;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峰值集中于200~280℃,其成矿深度峰值主要集中在1.5~2.4 km,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对碱泉子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床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碱泉子金矿床矿区内的前震旦系变质岩体为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矿区内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为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碱泉子金矿床为复式成因的中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杨怀玉  王文臣 《甘肃科技》2008,24(1):57-59,93
甘肃省岷县大沟寨金矿位于西秦岭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省的西北部,东临鹿儿坝大型金矿及簸箕沟中型金矿床。赋矿围岩为中三叠世第三岩组,矿体定位受近东西向压性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为磁铁矿—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方铅矿,成矿元素组合为As-Sb-Hg-Au(Ag),成矿温度介于181℃~300℃,是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铧厂沟金矿床属于蚀变细碧岩型金矿床(该类型金矿床在国内外都很少见),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本文详细地阐述了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金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王强国 《甘肃科技》2006,22(6):80-84
竹子沟热水溶滤型金矿,位于中秦岭礼县-柞水褶皱带西段,岷(县)礼(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中,赋存于中泥盆统舒家坝群何家店组地层中。矿床规模目前探明为小型。矿石类型为含金褐铁矿化、硅化碎裂岩型,局部为碎裂石英脉型。褐铁矿、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为特征。浅-中等变质碎屑岩、脆韧性断裂构造、中酸性岩浆侵入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区内成矿条件优越,与李坝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相似,具有形成中大型金矿的可能性,北西向断裂之次级断裂蚀变带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本文对竹子沟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以其对该区的找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金厂沟金矿地处西秦岭海西褶皱带多金属成矿带,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特征入手,结合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特征和多条构造蚀变金矿化带分析,认为金厂沟金矿床属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探讨了金厂沟金矿控矿因素,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型,认为金厂沟金矿床深部受韧性剪切带和背斜核部灰岩双重控矿作用显著,对该地区深部找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张玉冰  方芳 《科技信息》2010,(35):289-289,291
杨树沟金矿区位于秦岭构造带北秦岭亚构造带加里东构造带的中段,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古生代二郎坪群,矿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走向均为北西向,矿床类型为构造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围岩蚀变以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为主,矿体多呈舒缓波状,构造破碎带、韧性剪切变质带是找矿的直接标志,可用于知道本矿区和类似矿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某金矿床赋存于太华群龙潭沟组地层中,金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此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系统总结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并指明了矿区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不准确的子流域定义会影响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WAT)模型在平原灌区的模拟结果。针对SWAT模型流域划分,提出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预处理和SWAT模型自动与自定义划分方法联用的改进方法,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九排域为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相较于SWAT原有自动划分方法,改进方法能够生成案例区域特定级别排沟对应的所有子流域,子流域边界识别率、河网识别率、总流域覆盖率分别提升61%、4%、4%;基于改进划分方法构建的SWAT模型水文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改进方法能够有效提升SWAT模型在平原灌区特定级别的水文管理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人类活动对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桥子沟(包括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两个对照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GeoWEPP模型对不同时段内两个子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格局进行了定量模拟,并开展了1988-2000年水土保持治理效应对比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两子个流域各阶段径流深及输沙模数与实测数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5%,说明GeoWEPP模型适用于桥子沟;在阶段1(1988-1990年)、阶段2(1991-1995年)和阶段3(1998-2000年)三个阶段,桥子沟土壤侵蚀状况均有好转.对比发现,在实施了土地利用整改措施的阶段1-阶段2时期,两个子流域土壤侵蚀均得到改善,而在阶段2-阶段3时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桥子东沟土壤侵蚀改善效益明显高于未实施措施的桥子西沟,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时期流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关系密切,说明合理的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该流域下垫面条件,能有效地减缓流域土壤侵蚀,是流域土壤侵蚀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有效实施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开展土壤侵蚀监测、防治和小流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庙沟金矿床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东南部,本文通过对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红庙沟金矿床受构造和岩性两大因素的控制。志留系巴龙贡噶尔组的蚀变长石石英砂岩及粉砂质板岩是成矿的物源条件;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化带及矿体的分布,断裂构成部分矿体的赋矿空间,同时提供了充分的热动力条件。进一步总结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是中低温热液蚀变砂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矿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威 《科技资讯》2006,(22):20-20
争光金矿床位干黑龙江省黑河市金水乡铜山东南4千米处的争光附近,处于三矿沟~多宝山~争光北西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本文通过对争光金矿床矿体特征的研究,对本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寻找岩金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二道沟矿床绢云母的39Ar/40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绢云母39Ar-40Ar坪年龄的研究,得到二道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40±2.8Ma;从年代方面证实了金矿化与对面沟花岗闪长岩无直接关系,而与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密切的关系;该矿床是一岩浆热液为主要来源而混入有一部分大气降水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以陇东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地貌部位(塬面、梁坡、沟台)的人工刺槐林地和林间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坡向的7个样地上2018年4-10月对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监测,分析不同地貌部位林地和草地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特征与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貌部位林地和草地土壤w(水)差异很大,塬面:林地>草地;梁坡:表层(0~40 cm)土壤w(水)林地>草地,深层草地>林地,但二者很接近;沟台:浅表层(0~20 cm)林地>草地, 20 cm以下土壤w(水)草地>林地;林地和草地土壤w(水)随时间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6月缓降, 6-7月急升, 7-8月速降, 8-10月缓升, 6-8月变化幅度最大,其中梁坡林地土壤w(水)比其余两种地形更早的在5月开始回升,表明塬面树木较草本具有更强的涵养水源的作用,更适宜种植刺槐,梁坡更适宜种植林木,沟台则种草优于种树.  相似文献   

17.
李生栋 《甘肃科技》2011,27(6):35-38,107
系统总结了鹰咀山金矿床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体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寒武系黑刺沟组二段为金矿床的赋矿层位,矿体受控于多级断裂的控制,矿体顶板围岩对矿体的形成具重要意义,矿床成因为与构造破碎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分析了矿体富集与地层层位、构造发育程度、矿化阶段的关系;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梨树沟地处祁连与北秦岭结合部位的娘娘坝—太阳寺反"S"构造带东段,属于甘肃东南部构造岩浆岩发育区的一部分。区域上金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其中李子园群为北秦岭最重要的含金层位,结合成矿要素及前期找矿成果,梨树沟金矿显示出了良好的找金潜力。本文通过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及化探成果,结合矿体特征,认为梨树沟金矿受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以地表石英脉型金矿化带为线索,开展深部找矿,有望获得从石英脉型金矿向整个剪切带成矿的过渡,获得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豹子沟一带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山镜铁裂谷南侧与中祁连山北侧接壤部位,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强烈。通过对该区1∶10万区域化探异常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该地区金矿床金异常与构造破碎带的关系,并对该区金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位于河北永安—下营房—毛家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下金宝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点分析及面分析技术,对本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形成环境和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可见金"的粒径集中在0.005~0.053 mm范围内,微细粒级金矿物质量分数占80%以上,主要以粒间金、包裹金及裂隙金的形式出现;载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闪锌矿;本区"不可见金"不仅以机械混入的"不可见"显微-超显微包体金存在,而且以晶格金的形式存在;本区黝铜矿As与As+Sb的物质的量比x(As)/(x(As)+x(Sb))高于0.25,银金矿中Au的质量分数w(Au)为73.512%~80.120%,闪锌矿的w(Zn)/w(Cd)为79.82~145.33,表明矿床形成于浅成—中低温环境中;黄铁矿、闪锌矿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下金宝金矿床为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