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黑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状况进行了概要性论述,简要分析了该流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改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国庆 《甘肃科技》2010,26(9):5-6,16
黑河流域是我国著名的第二大内陆河流域。介绍了黑河中游湿地及动植物概况;分析了造成黑河中游湿地衰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黑河流域为例,进行水体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定量分析.利用2000和2010年两期30m分类数据,对黑河流域的土地覆盖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DEM数据,以流域内水体为中心,建立一系列距离不同的双侧对称缓冲区,结合统计分析原理,从整个流域尺度上定量分析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面积与水体缓冲距离的变化特征,发现冰雪的分布面积与水体缓冲距离呈二次方关系,而其他土地覆盖类型均为倒数关系.考虑到黑河主要耗水量集中在中游的实际情况,进而从上中下游尺度对土地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黑河上中游流域1999—2010年SPOT NDVI旬数据及气温、降水旬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时滞互相关法,对研究区内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9—2010年,黑河流域上游植被覆盖状况优于中游,中游除张掖市及酒泉市存在人工植被外,其他区域基本不存在人工植被;2)在1999—2010年间黑河上游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均表现出明显退化趋势,中游流域的植被整体表现为轻度退化;3)黑河上中游流域的植被受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而对降水的响应更为迅速.不同类型的植被对气温、降水的响应速度不一.  相似文献   

5.
杨洪文 《甘肃科技》2006,22(9):200-202
简要介绍了黑河流域节水工程项目的建设背景,提出了县上确定的黑河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路,介绍了项目建设与质量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为今后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GIS软件中的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3.2,分析1985年以来黑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和景观占补平衡,同时采用景观重心模型计算黑河流域景观类型的重心偏移,分析景观动态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景观重心分布,从流域上游到流域下游,依次为林地、水域、耕地、居工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生命支持能力较强景观和生命支持能力脆弱景观集中分布于黑河流域的上游和下游地区;流域景观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带性规律;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1985~2000年间,黑河流域生态状况呈现出“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变,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成为表征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状况的重要指标.以中国内陆干旱区黑河流域为研究区,使用1985~2015年逐月栅格NPP、降水和平均气温数据,分别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Pettitt突变点检验法分析年NPP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渔网分析和重心转移模型探索不同空间位置上年NPP重心转移对气候因子重心转移的响应规律,同时揭示年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响应,最后探讨了地貌分布和气候因子对年NP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5~2015年,黑河流域年NPP显著增加和显著减少面积分别占总面积44.98%和35.27%;(2)黑河流域总面积的80.12%区域年NPP变化存在显著突变点,主要发生在1989~2010年;(3)与1985年相比,2015年在全流域分别有21.69%和26.78%网格数目上年NPP重心转移方向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重心转移方向一致;(4)气候因子和非气候因子对年NPP变化贡献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6.13%和83.87%.研究成果有利于了解黑河流域植被碳汇时空特征,从而进一步为黑河流域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6-2015年黑河干流(张掖段)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黑河干流(张掖段)水质状况,并对该段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干流(张掖段)各断面水质均符合目标水质类别,总体状况为优,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黑河干流(张掖段)空间差异性较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沿程水质平均污染指数呈抛物线型变化,莺落峡断面水质较好,高崖水文站断面水质较差,蓼泉桥、六坝桥断面水质有所好转.影响黑河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有机污染因子和营养盐类因子.  相似文献   

9.
灰色关联在黑河中游地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轶成  李慧 《甘肃科技》2012,28(9):51-53,35
依据黑河流域中游莺落峡、山丹桥、高崖、正义峡4个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成果,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黑河中游地表水环境进行了评价,同时还分析了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长期以来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不足,诱发了上下游之间,经济用水与生态与环境之间等一系列用水矛盾发生,根据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及关期研究成果对黑河流域水资源数量,特征,利用现状及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黑河流域水资源已呈现出严重不足,并且由此引起了流域内许多地方是下游额济纳地区生态与环境的急剧恶化,研究原因,固然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等先天不利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因此,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制约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流域水资源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使用Mann Kendall检验和STARS法对黄河源区白河和黑河流域1985-2016年水文气象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点诊断,利用基于Budyko假设的傅抱璞公式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包括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两个流域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年径流都呈减少趋势,降水和潜在蒸散发都增加,潜在蒸散发变化幅度大于降水.白河流域径流与降水均未发生突变,径流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黑河流域径流发生两次突变,分别为1994和2012年.弹性系数计算结果显示,黑河径流的降水、潜在蒸散发以及下垫面弹性系数分别为3.82,-2.82,-0.74,表明与人类活动相比,黑河径流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降水比潜在蒸散发发挥的作用更大.归因分析表明,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两次黑河径流突变的相对贡献分别为-18.34%、30.12%、88.22%以及74.47%、-40.51%、66.04%,人类活动是导致黑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2001?2010年黑河全流域MODIS FAPAR产品为研究对象, 结合同期MODIS土地覆盖分类产品, 提取FAPAR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项、周期项及残差, 对趋势和周期成分建立自回归模型, 并结合卡尔曼滤波方法过滤反演误差噪声, 获取高质量的FAPAR时间序列数据。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黑河全流域不同植被类型FAPAR时间序列的变化差异, 并选取具有不同植被季相变化特征的研究区, 利用该方法预测某一时刻该区域各像元的FAPAR。结果表明: 黑河流域不同类型植被的FAPAR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受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流域不同区域的同种植被存在差异。提出的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方法适用于不同植被类型, FAPAR预测结果与MODIS当日产品较为相似, 预测误差约为3%。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冶湖流域1901年~2000年近百年来的历史洪水资料,对该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特征、灾害等级进行分析,并利用Matlab小波分析方法对洪涝灾害等级的周期变化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冶湖流域在前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低,到后期洪涝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集中性,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中后期主要以重度洪涝灾害为主,中度洪涝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也比较频繁;各等级洪涝灾害的周期变化与规律有很大差异性.针对大冶湖流域洪涝灾害的特征,分析了成灾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黑河流域地下水埋深与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是联结土壤、大气、水分的自然纽带,在一定程度上,植被变化能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充当"指示器"的作用.黑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变化敏感,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98—2008年Spot-Vegetation的NDVI数据,以同时期的气象数据和区域地下水埋深数据为基础,通过ENVI、Arcgi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多元统计模型分析植被指数NDVI与年均温、年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黑河流域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加趋势最大;在空间分布上,黑河流域上中游的张掖、金塔等地区植被覆盖增加趋势明显,植被覆盖下降的区域主要在下游地区.2)黑河流域的年均地下水水位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地下水位埋深由年均3.09m上升到4.67m,其中地下水埋深较深的位置主要集中在上游,处于张掖市张掖农场周围,下游地区埋深普遍较浅.3)植被覆盖指数NDVI与温度成正相关,与地下水位埋深呈现负相关,综合分析NDVI变化趋势与气候变化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本研究为定量评价由植被覆盖为主要表征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温娅丽 《甘肃科技》2004,20(8):1-3,5
干旱缺水是制约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必须采取“遏制”战略 ,针对突出问题 ,面向核心区段 ,集中保护力量 ,以抢救性保护黑河流域源头占水源涵养林主体的灌木林以及濒临灭绝的生物资源为关键 ,以建立山地 -绿洲 -荒漠生态产业体系等三大体系耦合为主线 ,以配套建设灌木林保护及植被恢复、人工降水、节水保土、生态农业、生态产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六大工程建设为重点 ,促进黑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 ,有力确保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兴福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6):79-79,159
黑河流域是我国典型的水资源缺乏型地区。实施水权制度创新是黑河流域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黑河梨园河灌区从本流域实际出发实施水权制度创新积累了干旱区水权制度创新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SEBS模型的黑河流域蒸散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MODIS遥感数据并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应用SEBS模型对黑河流域的蒸散发进行了估算,得到了黑河流域蒸散发的分布.结果表明:SEBS模型在估算黑河蒸散发上具有一定的精度,可满足区域日蒸散发估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黑河流域15个常规气象站及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量、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黑河流域NDVI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通过年平均累积和趋势线分析方法,得出1999-2011年黑河流域NDVI的时空分布特征:年累计NDVI和年均NDVI绝大部分处于增长趋势,只有下游的西部和上游的南部一些地区处于降低趋势;季节累积NDVI和季节平均NDVI绝大部分区域处于增长趋势;在植被退化的阶段,冬季植被退化较其他季节严重;在植被增长的阶段,秋季植被增长较快.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NDVI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土壤温度对NDVI的关系能够较好地拟合NDVI的发展趋势,NDVI对气温和降水量的滞后时间大约分别为2旬、1个月,春季NDVI受到前一年11月份和秋季降水量影响较大,总体上土壤水分对NDVI影响较复杂.  相似文献   

19.
王瑾 《甘肃科技》2013,(24):26-29
黑河流域属河西内陆河流,水量充足,自古就是河西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但随着我国西部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原本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下降,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改善甘肃省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高效合理利用流域水资源,是保护和恢复甘肃省河西地区流域生态功能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安庆市地表水污染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十一五"期间监测数据,采用平均水质类别法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安庆市主要地表水流域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长江安庆段水质为优,破罡湖流域水质良好,华阳河流域、皖河流域、菜子湖流域及白荡湖流域水质不容乐观,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境内水域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及化学需氧量,表现为有机污染的特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面污染源。结合安庆市的地域特征,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地表水水质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