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晚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早、晚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口服降糖药,分别测定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血脂、体重、血压.结果:加用口服药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血压、血脂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二甲双胍及其两者联合治疗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根据所入组别对其进行运动干预、二甲双胍治疗及其联合治疗1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多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疗效的差异.结果:12周后各组患者的BMI,FBG及2hOGTT,HbA1c,INS,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HDL-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二甲双胍组与运动干预组比较,治疗后FBG,2hOGTT,HbA1c,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运动干预组患者BMI,TC,TG,LDL-C的下降程度及HDL-C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运动干预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BMI,FBG,2hOGTT,HbA1c,INS,TC,TG、LDL-C下降程度及HDL-C的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及运动干预组(P<0.05).结论:单纯运动干预与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的控制疗效相仿,强化运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质及血脂,而二甲双胍联合运动干预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功能及体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新诊断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日1次;B组给予二甲双胍0.5g,日3次;C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日1次,二甲双胍0.5g,日2次.治疗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和ISI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和联合治疗组FPG、2hPG、HbA1c、HOMA-IR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3组IS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新发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1目的对具有适应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时应用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让2型糖尿病人得到合理的指导,以提高疗效、增强患者治疗糖尿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DPP-4抑制剂对新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20例新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随访12周,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 PG)、Hb A1c、BMI及低血糖发生情况.12周治疗后观察组2h PG和Hb A1c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Hb A1c达标率为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P0.05),两组治疗后BMI及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Ⅱ型糖尿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型病足的临床疗效。将60例2型糖尿病神经型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局部清创换药、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点每日一次并云南白药粉局部换药治疗。经过一个疗程治疗,治疗组临床显效2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显效1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7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VPT数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运动、感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选用中药静点加之局部中药换药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型病足较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8.
刘莉莉  蔡可英  沈培  吴艳 《科技信息》2011,(3):I0406-I0406
由我院营养科参与,在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摘 要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Diabetes)的临床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临床上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结合系统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联合二甲双胍的相互作用及治疗糖尿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数据挖掘分析表明,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用药中,黄芪、茯苓、山药、丹参、葛根、白术常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共检索到常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96种,中药成分、二甲双胍及糖尿病三者交集靶点共204种,AKT1、MAPK3、MAPK1、RELA、TP53为核心靶点,主要涉及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中药成分:华良姜素、Garcinone-B、葛根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对接结合能低,对接模式稳定。中药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共同作用于胰岛素抵抗、内分泌抵抗等糖尿病发病机制,共同发挥治疗糖尿病作用,中西医联合用药具有增效减毒的特点,可为中西医联合用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浸出液联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本文采用MTT法检测联合用药对INS-1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采用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联合用药对血糖和胰岛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联用具有抗INS-1细胞凋亡的作用.在糖尿病大鼠治疗过程中,检测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可知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联用能有效控制血糖,效果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明显.HE染色也显示联合用药能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且比二甲双胍或白花丹参单独使用的效果好.免疫组化染色中,与糖尿病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Bcl-2蛋白量增加,Bax蛋白量减少.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联用具有抑制胰岛B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释放的作用,同时促进血糖摄取和利用,能起到很好的降血糖作用.白花丹参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辅助药物能有效提高二甲双胍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课式健康教育模式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12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实施微课式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知识掌握度、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  相似文献   

12.
分析诺和灵30R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成本-效果。选取2012年8月-2016年2月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给予诺和灵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两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9.69%(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4%与对照组3.91%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成本及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诺和灵30R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成本,减少医疗费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作用机制各异,二甲双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降糖药物,降糖药独树一帜,文探讨其优势及前瞻性。对二甲双胍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结果二甲双胍能减少IGT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T2DM的血糖,可降低糖和血红蛋白,降低血脂,减少诱发心肌梗塞的风险,可作为肥胖和超重的2型糖尿病者的一线用药。并因不良反应少,而使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结论早期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是必要和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对初诊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方法:对95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用CSII治疗46例,用MSII治疗49例.分析比较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对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停用胰岛素后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3±0.23)天,胰岛素用量(50±1.25)U,低血糖发生率4.3%,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18±0.52)月;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0.35)天,胰岛素用量(60±3.25)U,低血糖发生率14.29%,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10±0.47)月.结论:初诊2型重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可以诱导出较长的“蜜月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马吲哚、二甲双胍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腹型肥胖患者,随机分成二甲双胍治疗组、马吲哚治疗组和二甲双胍、马吲哚联合治疗组,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血TG、CHOL、HDLF、INS,比较各组对腹型肥胖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①马吲哚、二甲双胍及联合治疗三组间治疗后的体重、BMI、腰围/臀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较单独有药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后各组的TG、CHOL及FINS均有下降,HDL有缓慢上升(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其它两组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马吲哚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腹型肥胖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5%蔗糖饮水和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伴随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二甲双胍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给予高脂饮食和5%蔗糖水喂养68 d后进行糖耐量实验,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抗氧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2 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5),TG、TC和FF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二甲双胍组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糖耐量异常、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MDA显著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和SOD活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5%蔗糖饮水能改善大鼠的厌食症状,加上链脲佐菌素的小剂量注射和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伴随高脂血症和抗氧化损伤。二甲双胍具有降糖、降脂、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伴随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的阳性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明目-7味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引起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48眼)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25眼),用降血糖及明目-7味丸治疗,对照组20例(23眼)单纯用降血糖药物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治疗中观察临床症状、体征2-6疗程.结果:两组出血性玻璃体混浊患者治愈率分别为治疗组80%,对照组47.8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目-7味丸能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璃体混浊患者的视功能、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病变,并对其实施最佳治疗方案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系统评价黄连素和二甲双胍二联用药治疗二型糖尿病的疗效.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CBMdisc、万方数据库,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实验,合计包括共86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87例,对照组477例.在降低FBG、PBG、LDL-C、Hb Alc、TC、TG方面和升高HDL-C方面,黄连素和二甲双胍二联用药作用优于单用二甲双胍,黄连素和二甲双胍二联用药治疗二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好的疗效.但本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并设计严格的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杨祖蓉 《科技资讯》2013,(16):220-220,222
选取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给予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为期3个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C肽、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改变情况,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磷酸西格列二甲双胍联合用药使患者的FPG、2 hPG、HbA1c、血脂、体重指数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空腹C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无低血糖发生。结论:磷酸西格列二甲双胍联合治疗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少,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一种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较好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降糖甲颗粒(JTJ)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swisstarget和SEA数据库筛选降糖甲颗粒的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从GEO数据库获取T2DM患者组胰岛样本和非T2DM患者组胰岛样本数据,利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二者取交集得到JTJ-T2DM共有靶点。通过Cytoscape3.9.1绘制JTJ-T2DM-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9.1的cytoHubb插件制作JTJ-T2DM共有靶点的PPI网络图并获取关键靶点(Hubs)。利用DAVID平台对JTJ-T2DM共有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共有靶点有差异表达并进行ROC分析,最后通过DS BIOVI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最终获得41个JTJ活性化合物,909个药物作用靶点,2952个T2DM靶点,JTJ-T2DM交集靶点160个,Hubs 12个;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JTJ主要参与细胞凋亡等过程,调控MAPK及AGE-RAGE等信号通路而治疗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