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永利 《甘肃科技》2020,(3):112-113
观察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对照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4个月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手术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根据术前摄片对26例移位髋臼骨折,CT平扫和三维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和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并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果26例患者获得1~4年,平均2年的随访,根据Matta临床标准评定:优14例(占55%),良8例(占30%),可4例(占15%),优良率85%.并发症主要有坐骨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和异位骨化.结论 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移位髋臼骨折的治疗原则,而术前正确诊断骨折类型、选择最佳入路,是改善复位质量及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腓骨下段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脱位的叮行性。方法2002年3月~2008年2月,我院采用经腓骨下段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脱位28例,观察术中距骨骨折部暴露情况,骨折复位内固定效果以及术后距骨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结果28例患者经8月~4年随访,采用Hawkins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达78.6%。结论通过改进手术入路,避免了传统手术入路的缺点,便于手术操作,保护残留血供,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根据骨折类型及特点,对66例复杂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取同侧腓骨或髂骨填充骨缺损,支撑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其高度及平整性,同时恢复掌倾角,尺偏角,然后采用微型T形锁定加压钢板(LCP)或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通过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活动范围,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平均角度及握力,应用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本组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满意效果。以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优32例,良25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7.69%。采用掌侧入路复位关节面,矫正掌倾角,尺偏角,并根据骨折类型及特点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或植骨,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对一组21例经手术复位固定的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折,骨折按Hardegger分型,肩胛体部骨折11例,肩胛颈部骨折10例,手术入路采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14例,肩胛骨后方入路7例.结果本组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3.4年。根据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7%.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1例,异位骨化1例,肩关节不穗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1例.结论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恢复了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和穗定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合理的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和传统重建钢板治疗移位肩胛盂骨折的疗效。采用改良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48例IdebergⅣ、Ⅴ型肩胛盂骨折患者,其中普通重建钢板固定组(对照组)20例,胸骨直型钢板固定组(观察组)28例,对比观察两种固定方式的疗效。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的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比传统重建钢板治疗移位肩胛盂骨折手术疗效更佳,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耳后微创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可行性。方法经过耳后切口进入到髁突外侧,利用内镜辅助完成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重建正常咬合关系。结果复位固定60例患者,术后无面神经损伤,张口度正常,张口型无偏斜,咬合关系正常。结论内镜辅助耳后微创入路复位与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安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创伤,瘢痕隐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直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方法选取60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收集患者术后1 a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末次随访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即刻、3个月、1 a的胫股角(FTA)、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外侧胫骨后倾角(PA).结果随访12~16个月,60例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82±0.75)周.随访中无感染、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螺钉断裂、骨不连或畸形等并发症.末次随访HSS评分(94.01±1.30)分;术后即刻FTA,TPA,PA分别为(175.48±6.96)°,(83.44±4.29)°,(8.55±0.22)°;术后3个月FTA,TPA,PA分别为(175.68±7.22)°,(83.62±4.09)°,(8.58±0.19)°;术后1 a FTA,TPA,PA分别为(175.27±6.91)°,(83.34±4.65)°,(8.53±0.18)°.结论改良后外侧直切口入路在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过程中可充分显露术野,同时能很好地保护腘动脉、腓总神经及周围软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青壮年严重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技术,方法:取肩关节前侧入路的下部分,不离断三角肌附丽,不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T”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后3~5d开始肩关节主动功能练习,结果:所有32例手术患者无一例感染,均在6周左右取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按JOA标准,优良率占96%,结论:应用“T”型外固定架治疗青壮年严重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利于关节早期活动,恢复肩关节功能,是治疗青壮年严重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长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HILOS)经前外侧入路使用经皮微创技术(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同侧肱骨中上端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25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同侧肱骨干中上段骨折,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1~72岁,平均为61.5岁.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  相似文献   

13.
距下关节镜技术是检查距下关节的一种微创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从既往文献、历史发展、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距下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目前距下关节镜主要以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及内侧入路3种手术入路为主,同时配合跗骨窦入路、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小切口入路、3D打印技术、外固定架、截骨矫形及距下关节融合术等技术,使距下关节镜的使用条件更加广泛。同时,提出了该项技术对于施术者的操作要求较高,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引起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不良等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分析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将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6)给予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n=46)采取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30%较对照组的71.74%高(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7%略较对照组的10.87%,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大大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后活动时间早、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探讨皮下内置外架(Internal Fixator, INFIX)系统微创治疗Tile C1、C2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应用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新鲜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根据骨盆前环固定方式分为INFIX组和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前环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表明:INFIX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术后2 d、1周、1个月INFIX组VAS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INFIX组优良率高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骨盆Majeed功能评分INFIX组优良率与钢板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前后壁骨折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对2003年12B至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的12例髋关节脱位并髋臼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1例产生并发症及内固定失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可吸收螺钉是一种取代金属内固定而用于治疗髋臼前后壁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前后壁骨折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的12例髋关节脱位并髋臼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1例产生并发症及内固定失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可吸收螺钉是一种取代金属内固定而用于治疗髋臼前后壁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26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8-53岁,平均31.4岁。术中均采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进行内固定,术后影像学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末次评分获优20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3%。术后1周1例切口发生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后出现肩部不适感,活动时疼痛明显,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与牢固固定,有利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及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骨折经皮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C臂X线机引导下,7例用空心螺钉经皮固定骶髂关节脱位和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 7例患者均复位满意,随访术后随访6~14个月,疗效满意,总优良率达85.7%.结论 对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骨折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手法复位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以2003年1月~2006年1月应用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3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以临床疗效和X线片表征为指标,按照Jakim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分.结果评定为优21例,良9例,优良率为93.8%.说明手法复位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