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世庆 《甘肃科技》2014,(9):141-142,140
以小陇山林区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为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获取其生境数据和林分特征指标,分析华山松林空间分布及林分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维  胡卫兵 《甘肃科技》2011,27(10):163-165
对小陇山东部山区人工造林油松、华山松在不同区域的林分健康状况构建健康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林分综合健康指数,对不同区域的人工油松林、华山松林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油松林分健康评估指数最大值为10.35,龙门>百花>党川;华山松林分健康评估指数最大值为10.15,党川>百花>龙门;油松林分健康指数平均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目标法构建了小陇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林分活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油松林林分的活力状况。  相似文献   

4.
天然次生林区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伟  赵小刚 《甘肃科技》2008,24(7):169-170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森林资源的调查,分析了低质低效次生林的成林原因及林分质量,针对不同林分状况,提出了改造的几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洪彦军 《甘肃科技》2009,25(5):133-135
选择人工油松、华山松林分为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试验对象,开展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试验的研究;探索适合小陇山林区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并对人工林的培育和管理及试验成效进行分析,认为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前提下,开展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可以在人工林的培育和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林分结构对蒸散组分的影响,在2012年5~10月,通过树干液流仪和传统水文学法,对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华山松次生林的蒸散及其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的蒸散量和组分差异较大,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油松林生长季总蒸散量为568.2、413.2、377.6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112.0%、81.5%和74.5%。3种针叶林的林分蒸散在垂直层次上分配比例相似,但各分量所占比例明显不同。生长季内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和油松林的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77.2、146.8和115.1 mm,占蒸散总量的31.19%、35.53%、30.48%,这主要是受叶面积指数影响(华山松5.16华北落叶松4.78油松3.66);受林分密度影响,林冠蒸腾量为华北落叶松林(209.8 mm)油松林(152.8 mm)华山松林(88.3 mm);灌木层蒸腾量以华山松林最大(106.9 mm),华北落叶松林次之(26.8 mm),油松林最小(24.7 mm),这与人工林林下灌木盖度较低紧密相关;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的林下蒸散量分别为154.4 mm、102.3 mm,是天然林的2.17倍和1.44倍,与人工林林下地被物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有关。可以认为,林分结构是导致人工林蒸散量高于天然林的重要因素,选择合理的树种和林分结构是保持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林分结构对蒸散组分的影响,在2012年5~10月,通过树干液流仪和传统水文学法,对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华山松次生林的蒸散及其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的蒸散量和组分差异较大,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油松林生长季总蒸散量为568.2、413.2、377.6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112.0%、81.5%和74.5%。3种针叶林的林分蒸散在垂直层次上分配比例相似,但各分量所占比例明显不同。生长季内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和油松林的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77.2、146.8和115.1 mm,占蒸散总量的31.19%、35.53%、30.48%,这主要是受叶面积指数影响(华山松5.16华北落叶松4.78油松3.66);受林分密度影响,林冠蒸腾量为华北落叶松林(209.8 mm)油松林(152.8 mm)华山松林(88.3 mm);灌木层蒸腾量以华山松林最大(106.9 mm),华北落叶松林次之(26.8 mm),油松林最小(24.7 mm),这与人工林林下灌木盖度较低紧密相关;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的林下蒸散量分别为154.4 mm、102.3 mm,是天然林的2.17倍和1.44倍,与人工林林下地被物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有关。可以认为,林分结构是导致人工林蒸散量高于天然林的重要因素,选择合理的树种和林分结构是保持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和华山松天然更新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平  李银梅 《甘肃科技》2009,25(10):143-144
小陇山是甘肃重要的次生林区,辽东栎和华山松是本林区重要的天然更新树种,分布广泛且有发展前途。通过调查,初步分析了天然更新的规律,找出了影响更新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今后合理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何爱喜 《甘肃科技》2012,28(13):140-141,131
在不同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龄的华山松人工林中设立了12块标准地,依据标准地测定的数据,对小陇山华山松人工林林木高生长普遍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实用树高生长模型,为林业工作者提供一个科学、实用的测树方法,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张景文 《甘肃科技》2007,23(12):235-236
根据目前小陇山林区林业特点,提出营造经济林的必然要求和有利条件,建议小陇山每年适度增加经济林的营造面积,实现小陇山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晓玲  独军 《甘肃科技》2008,24(9):169-171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的调查,摸清了小陇山林区野生百合的种质资源种类与分布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包永平  蒋孟多 《甘肃科技》2011,27(1):169-170
白皮松是小陇山林区建立绿化苗基地的主要树种。2005年以来,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在全局进行了白皮松容器育苗试验,并取得初步成效。试验表明:白皮松在小陇山林区的气候和生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具有显著的生产潜力,对培育后备森林资源,丰富林区树种和西北国土绿化树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耀军  张建华 《甘肃科技》2008,24(1):136-137
青檀是小陇山林区优良乡土树种,也是重要的成林树种。经过多年野外调查,查清了小陇山林区青檀分布现状;阐述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技术,并提出保护及培育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概况以及该林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森林康养产业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提出了依托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今后小陇山林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胡小林  辛俊锋 《甘肃科技》2007,23(9):231-232,230
红豆杉是小陇山林区优良乡土树种,也是重要的成林树种.经过多年野外调查,查清了小陇山林区红豆杉分布现状;阐述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技术,并提出保护及培育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建立小陇山林业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研发过程及其功能。信息服务平台根据小陇山林区林业自然科技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科研和宣传为目的,包括林木种质资源和植物园、标本馆等13个数据库,图文并茂,便于查询,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小陇山林区林业自然科技资源保护利用与时代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7.
人工华山松林木出现竞争,影响生长时,一般在13—15年生,胸径达9cm左右,进行间伐,能起到调整密度,改善生长环境,保持良好结构,缩短培育周期,提高林地生产力的目的。不同抚育强度,对林分生长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从核果鉴定入手,确定麻核桃是小陇山林区的新纪录种,同时对分布于小陇山林区的麻核桃的生长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了初步调查,最后,对该新纪录种今后保护研究及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划分群落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石屏县牛达林区天然云南松中幼年林林木生物量和蓄积量与林木结构、林木密度、单纯林和阔叶树混交林以及与生境因子(海拔、土壤水分、坡向和坡度等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云南松林的生产力指标。试图探索云南松林木高生物量的林分特征及其生境条件,为云南松营林造林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邵瑜 《甘肃科技》2012,28(10):136-137,71
小陇山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不同程度的干扰,导致系统结构改变、功能降低、内部环境恶化,物种间平衡关系破裂.针对小陇山林区中存在的造林树种单一、模式单一、林龄结构不合理、树种质量低等问题,提出了无林地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次生林改造、抚育间伐等恢复措施,以实现小陇山林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