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以来,中国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同时在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方面开展了不少尝试。但中高职衔接教育还处在初期阶段,还缺乏区域性的科学有效的机制指导。为了解决"2+2+1"中高职联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生入学与专段、中职生继续培养、专科高职生培养、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构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架等在内的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为同类院校开展同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 《科技资讯》2014,(34):177-178
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中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复脱节、区域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没有形成的现状,提出构建中高职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探索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衔接的对策及改革方向。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同一教育类型的两个不同层次,在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张歆伟 《科技资讯》2015,13(1):199-200
确定中职的工艺美术(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与高职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衔接,建构"3+3"中高职衔接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该项目采取中高职3+3分段培养的方式,拟从招生制度、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构建中高职系统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从学制衔接到课程对接向深化内涵转变,为无锡产业发展和升级的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3+2"中高职衔接等多种方式。针对衔接过程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重叠等问题,探讨"3+2"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质量监控、教师等方面阐述"3+2"中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衔接,并结合笔者学院空乘专业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各个方面的衔接措施,探索构建贯穿中高职办学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架起了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而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典型方法主要是"岗位工作流程式",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衔接一体化构建,构建与"能力递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中高职衔接中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考核评价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希望能够为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人才需求的大众教育,具有市场导向性。中职和高职同是职业教育中不同层次的教育,基于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工作平台,有效整合中高职教学资源,制订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中高职衔接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进入了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传统的统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出现弊端。本文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阐述了当前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破解专业衔接教育困境的路径与方法以及以"三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进行分析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发展是教育的重大规划,该文从两者的课程设置、学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双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衔接研究,突出体现实践性与职业性的特征。通过研究两者的衔接,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师教学理念方法的转变提供理论基础,为山东现代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从数控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改革的方式、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双证制"教育等方面对高职特色数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质量监控四个方面阐述"3+2"中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衔接,并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各个方面的衔接措施,探索构建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的、贯穿中高职办学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建终身教育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学分银行"的构建能实现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沟通的平台,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手段,对于搭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立交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学分银行"的特点和运作模式入手,分析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搭建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本科学习成果衔接"立交桥",实现两者间学习成果的纵向衔接与沟通,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学分银行的内涵与主要功能,分析了开展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本科学习成果认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重点针对课程、证书、实践操作、非学历教育四类学习成果提出了认证方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当前我国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基本框架,确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框架。开发过程中,在专业调研、职业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分析、编制标准、论证审定等环节加强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中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学习评价等内容都要实现中高职衔接。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重复等问题,通过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重构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实践表明该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课赛融通"的信息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学科+技能"竞赛体系;优化组织形式;突出交叉学科特点,基于"课赛融通"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多维实践实训体系等方面实施构建。从而缩短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差距,为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征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文采用"三联动、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从体系内涵、构建原则和主要特征三方面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职学院积极努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工学交替"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主动与企业沟通交流,密切双方联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在师资、技术、实习实训基地条件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有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工作,毕业后直接到协议单位就业,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院首先统筹规划该专业的三年课程体系,使得每个学期都有以一门主干课程联合其他相关课程形成的综合知识体系,来支撑完成一个模拟的,或者引入的真实外包企业的成功项目案例的学期项目。通过模拟的场景化实践,学生可以掌握专业核心技能、行业知识、外语沟通和服务外包职业素养等"工作场所知识"。  相似文献   

19.
周志和 《甘肃科技》2014,30(21):73-75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是形成上下衔接、纵横贯通的交互性"立交桥"的成功所在。中高职会计专业在中职阶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高职阶段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技能和培养综合素质为重点,构建了知识与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自动化专业教育体系的衔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在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实现平稳过渡,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专业技能的系统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对中高职自动化专业教育体系衔接问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中高职自动化专业教育体系的衔接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升中高职自动化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