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林 《科技资讯》2015,13(4):134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简称CTC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号技术高度发达以及TDCS系统成功实施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行车指挥和信号控制设备;是铁路各级行车调度实现透明指挥、实时调整、集中控制的现代化运输指挥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指挥人员工作条件的重要行车设备。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CTC系统也不断发展。结合现场实际,该文针对CTC系统日常养护及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王剑虹 《科技信息》2013,(24):387-387,389
铁路给水是铁路客车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铁路客运不间断地用水,以便供给铁路乘客必需的生活用水。目前的主要难点是提速旅客客车途中站停车时间不断缩减,线路行车密度越来越大,可供旅客客车上水的时间越来越短。本文针对现有铁路客车给水装置对站区给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种铁路客车给水系统,能够提高客车上水效率是现代铁路客车给水装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铁路通信网成为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工具。由于铁路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大部分的通信机房和设备都分布在铁路的沿线。本文从铁路通信设备防护措施出发,重点探讨了铁路通信机房以及设备防雷安全防护,确保铁路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更好的为铁路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4.
铁路行车工作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部门、多单位组成的完整系统,而调度指挥又是铁路运输的神经中枢,直接关系到铁路的运输生产安全,运输组织效率和运输秩序的好坏.尤其是在非正常运输生产情况下,调度的应志指挥能力和处置水平,对安全生产和运输秩序的恢复起到自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包神铁路公司的不断发展,新准、塔韩铁路的建成运营,调度管辖里程的成倍增加,调度指挥手段的的不断增强,调度指挥的设备不断更新,如何实现在新的条件下的调度指挥应急能力的提升,已经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本文就包神铁路公司调度应急指挥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指挥方式在应急处理方面的不适应,并提出了对策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司控道岔的使用及改进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机车运输是矿井运输大巷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随着矿井生产的发展,运输量的不断增长,列车的行车密度相应增大,运输效率和行车速度也相应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矿井的运输安全就成为很突出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加强组织调度,提高管理水平之外,更主要的是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的安全设备。目前铁路运输上已采用的有效的安全设施、设备已有许多种类,司控道岔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军 《科技资讯》2014,(33):59-60
大准铁路复线开通后,当区间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需要列车反方向运行,办理好辅助改方手续后,机车司机就只能根据调度命令和车站发车人员的发车手信号发车,而无法依据出站信号机显示发车,这个问题既影响行车效率又极容易出错。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改方电路的实际情况,笔者经过多次分析试验,最终提出将改方电路中的控制继电器的励磁电路进行修改,使出站信号机能随着空闲继电器的励磁而开放,从而解决了司机只能根据调度命令和车站发车人员的发车手信号发车的问题,提高了行车安全和行车效率。  相似文献   

7.
谢永泉 《科技资讯》2014,(5):233-233
铁路运输安全是维持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旅客生命财产平安无险、货物和运输设备完好无损的综合表现。本文对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以我国铁路,特别是分散自律调度集中区段行车安全现状为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措施,以期对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对成都北编组站铁路改造过程中过渡工程产生的原因及实施方案进行论述,并对接触网工程设计及站改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神华大准铁路公司是一条运煤专线,是大泰铁路年运量完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运量的不断增加,安全形式越来越严峻,机务段作为安全行车的重点单位,如何创建安全管理体系是每个行车管理人员为之思考的问题多年以来,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有效地防止“两冒一超”,减少列车冲突和追尾事故,提高运输效率,铁道部和各铁路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致力于研究和开发,确保行车安全的装置和设备。神华大准铁路作为一条运煤专线,是大秦铁路年运量完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运量的不断增加,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确保机务行车安全有序可控,基本稳定,必须不断完善管理网络,创建运用监控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海鹏博 《科技资讯》2013,(10):29-29
原有铁路场站改造工作对铁路运输线路调整和升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铁路运输在我国道路运输中的动脉作用要求其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行。本文将主要通过对陇县凤翔车站站改工程的分析,研究站改信号过渡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1.
自2013年1月26日织金站办理铁路旅客运输业务以来,织金站旅客运输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与运能不足、车站设施设备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织金站客运服务系统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织金火车站的运能、客运工作人员及相关客运设施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列车的行车组织及完善设备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武 《科技资讯》2014,(13):166-167
铁路行车调度员主要负责铁路线路的区域性运输调度和列车调配,对维护区域性火车线路稳定、高效运转有重要意义。铁路行车调度是确保铁路安全、高效运行的最关键岗位,因此其岗位重要性最高,但是在实际的铁路行车调度过程中,铁路行车调度岗位存在着一些诸如人员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机构干涉现场调度指挥、岗位设置不合理等安全隐患,这些严重威胁着铁路的运输安全,因此应该从提高行车调度员个人素质、改善岗位设置合理性、优化调度所管理机制和提高调度指挥技术含量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行车调度水平,提高对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的安全风险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3.
铁路通信设备是铁路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和改善服务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长途通信、地区通信、区段通信和站场通信几个方面重点介绍我国铁路通信设备的现状、差距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铁路无线接入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世文 《科技信息》2010,(17):J0035-J0035
铁路通信网是为旅客和铁路公务、应急抢险、行车维修等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通信,以提高服务等级和运输效率。保证列车的安全,达到高效运营而建立的,它是一种集列车公务通信和区间移动作业通信为一体的列车移动通信系统。但是铁路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系统与公用移动通信网和区域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的差别,它是一种属于线面结合、以线为主的链状网。  相似文献   

15.
枣泉电厂铁路专用线位于宁夏自治区灵武市境内,古羊枣铁路古窑子站和羊场湾站之间.该项目由接轨站古窑子站至电厂站,地面高程从1 277 m逐步上升至1 313 m,平均自然纵坡为5.6‰,局部超过10‰.项目若采用与相邻线一致的限制坡度12‰,则工程投资巨大,而选择合理的限制坡度,不仅能节省工程投资,而且还可降低运营成本的支出.本论述结合专用线沿线地形地貌、经济运量、工程规模及投资、运营费等方面对6‰和12‰限坡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比较,12‰限坡方案虽增加了运输组织的环节,降低了运输效益,但线路对地形的适应性好,节省初期工程投资及降低运营成本,经济性好,故推荐采用12‰限制坡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铁路列车调度无线电话在保证行车安全与提高运输效率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定量分析估算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前铁路建设施工发展迅速,为了实现新旧铁路汇合及利用既有车站,会涉及对既有车站进行扩能改造。本文以广西沿海铁路钦州北至防城港段扩能改造工程钦州车站站改为例,阐述了车站站改施工的原则、方案和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铁路运输发展,基于分立元器件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传统铁路信号设备越来越满足不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实时性。因此,引进计算机技术,刹用计算机的高速分析计算功能,采提高信号设备的技术水平已非常紧迫。本文简要介绍了铁路通信系统中几种新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是保证铁路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大地震,对震中附近的铁路工程造成极大的破坏,通往大西南的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塌方,全线运输中断,铁路抢险全国关注.抢险改线段高家坪滑坡整治是在确保既有铁路畅通运营的前提下,冒着余震摇摆、滚石落石危险,大雨不断的特殊环境条件下进行难度较大的紧急抢险工程.  相似文献   

20.
企业铁路是国家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路程短、弯道和尽头线多、曲线半径小、坡度大等特点。人工驾驶机车容易造成车辆冲动过大,造成断钩甚至颠覆等事故的发生。文章通过分析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技术,设计了企业铁路机车自动驾驶系统,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结构及特点。该系统在保障安全行车的前提下,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机车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