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硫脲溶液中金银的选择性沉淀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可以从硫脲溶液中选择性沉淀金、银离子的高效沉淀剂(BAF),研究了硫脲溶液中硫脲浓度、金属阳离子初始浓度、pH值、沉淀剂添加量等因素对金属溶液中金、银及其他金属阳离子和沉淀剂阴离子沉淀率的影响.为了评价影响因素,提出了溶液中离子的沉淀率计算公式,并以沉淀剂与金、银、铜、铅、铁(Ⅱ)、铁(Ⅲ)等6种金属阳离子及硫脲的反应为例,验证了酸性溶液中由此种沉淀剂提取金银时,对其他金属阳离子的影响不大,以及所提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温和较高温分阶段浸出铋精矿低温碱性熔炼渣。研究结果表明:Na;2;S;2;O;3;和Mo主要进入常温浸出液中,而Na;2;CO;3;主要进入热浸液中。在温度为300 K,液固比为0.75及时间为1 h的条件下,进行两段逆流循环浸出后,Mo和Na;2;S;2;O;3;的浸出率分别为82.28%和75.03%,而Na;2;CO;3;的浸出率仅为33.13%;常温浸液中n(S;2;O;3;2-;)/n(CO;3;2-;)为1.97,实现了Na;2;S;2;O;3;和Na;2;CO;3;的初步分离;在温度为313~363 K,液固比不小于1,时间为1 h的条件下进行热水浸出,Na;2;CO;3;,Na;2;S;2;O;3;及Mo的热浸率分别为94.0%,94.3%和69.0%;它们的两段总浸出率分别为95.99%,98.58%及94.51%。  相似文献   

3.
在pH为2~3的硫酸介质中,缓慢加入稀硫化钠溶液,可以将甲基紫染料中的铜含量降至1000μg/g以下。本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低,试剂用量少,经济效益高,是理想的甲基紫染料生产工艺改进方法。讨论了工业生产中的废料利用及治理环境污染等问题。对该方法已成功进行了工业放大实验。  相似文献   

4.
在pH为2~3的硫酸介质中,缓慢加入稀硫化钠溶液,可以将甲基紫染料中的铜含量降至1000ug/g以下.本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低,试剂用量少,经济效益高,是理想的甲基紫染料生产工艺改进方法.讨论了工业生产中的废料利用及治理环境污染等问题.对该方法已成功进行了工业放大实验.  相似文献   

5.
常压低温条件下在NH3-(NH4)2 SO4体系中使用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对硫氧混合铅锌矿中的锌进行浸出实验,系统研究了搅拌速度、浸出剂浓度、氧化剂浓度与温度对于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可达93.2%,且浸出过程中几乎没有其他离子进入溶液,实现了锌的选择性高效浸出,从而简化了后续的浸出液净化与材料制备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硫氧混合铅锌矿中锌的氧化氨浸过程遵循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的未反应核收缩模型,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7.89 kJ·mol-1.  相似文献   

6.
Na2SiO3对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Na2SiO3浓度对碱性硫脲浸金的影响和金及其常见伴生元素银、铜、镍、铁在含有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Na2SiO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的溶解电流,Na2SiO3的最佳浓度为0.15mol/L.分析不同电势时lgJ与lgc(Na2SiO3)之间的关系可得:在电势为0.42V时,Na2SiO3对碱性硫脲溶液电化学溶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含Na2SiO3的碱性硫脲溶液对金的溶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电势为0.58V时溶金效果最佳,金、银、镍和铁的阳极电流密度分别为2.49,1.22,1.03和0.09mA/cm2;而同时加入Na2SiO3和Na2SO3时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的最佳电势负移至0.42V,对金的选择性溶解更为明显,金、银、铜、镍和铁的溶解电流密度依次为3.83,1.13,0.73,0.14和0.09mA/cm2,金的溶解电流密度分别是银、铜、镍和铁的3.4,5.2,27.3和42.6倍.  相似文献   

7.
经10%~50%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纯化,从家蚕(Bombyx mori)肠液中分离纯化出电泳纯的碱性磷酸酶、该酶提纯倍数为464倍,比活力为3936U/mg、酶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催化磷酸苯二钠的水解反应,最适pH值为10.5,pH小于7.5和大于11均不稳定;最适温度为40℃,温度高于50℃不稳定;米氏常数Km值为1.25mmo1/L.  相似文献   

8.
以HCl-AlCl;3;溶液络合浸出包头混合稀土精矿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硫酸钠复盐沉淀法分离络合浸出液中的稀土。研究络合浸出液酸度、稀土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硫酸钠和稀土质量比[m(Na;2;SO;4;):m(REO)]对稀土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浸出液酸度对稀土收率影响较小,当络合浸出液中稀土质量浓度为20 g/L,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90 min,硫酸钠和稀土质量比为m(Na;2;SO;4;):m(REO)=4:1时,稀土收率达到97.53%。对复盐进行了XRD,SEM-EDS及化学分析,复盐沉淀中主要是NaRE(SO;4;);2;?2H;2;O和少量CaSO;4;?H;2;O的混合物,复盐晶体以棒状形态无规则的堆积在一起,棒状颗粒长度大部分集中在1~2 μm,氟与铝基本都进入溶液中。  相似文献   

9.
对产白地表茅孢杆菌(B.licheniformis)的碱性蛋白酶通过乙醇沉淀、盐析、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4步纯化.以酶比活力为指标,对碱性蛋白酶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提纯酶的比活力达62098U/mg,纯化倍数为23.7,活性回收率为15.7%.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废旧碱性锌锰电池的成分和其中的锌在硝酸中的适宜浸取条件.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分析结果表明,放电后的碱性电池中的锌主要以氧化锌的形式存在,锰的存在形式则比较复杂.硝酸溶解废旧锌锰中的锌的适宜条件为:硝酸浓度1 mol/L,液固比10/1(质量比),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0 min.该研究对于有针对性地将锌浸取并再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几种因素对硫化锌精矿、软锰矿同时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硫化锌精矿、软锰矿同时浸出Zn-MnO2同时电解的新工艺,将两种产品的生产工艺巧妙 结合起来,克服了单独生产的一系列缺点。运用正交设计考察了H^+、t、h对锌、锰浸出率的影响,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硫化锌精矿和软锰矿同槽浸出,生产工艺流程短、设备投资小、燃料消耗少、冶炼中无二氧化硫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对开发利用贵州的锌、锰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铜渣氯浸渣中有价元素分离富集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Na2S浸出-SO2沉淀法对金川公司铜渣氯浸渣中有价元素的分离和富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浸出温度、Na2S浓度,Na2S与S0的摩尔比及浸出时间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Na2S浓度为0.5 mol/L,Na2S与S0的摩尔比为1:4,温度为25 ℃,浸出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平均渣率为26.52%,贵金属平均浸出率为10.63%,浸出渣中贵金属含量为原渣的3.96倍;向浸出液中通入SO2,元素硫从浸出液中析出,元素硫的纯度可达99.08%,回收率达54.6%~74.19%.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铝酸钠溶液分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浓度为155g/LNa_2Ok,α_k:155,的高浓度铝酸钠溶液制取砂状Al_2O_3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弄清楚了高强度砂状Al_2O_3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红外热像技术已成为火源探测的一种新方法,但其应用于井下自燃火源探测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为了准确、快速地获取自燃矿石表面的温度场,初步探讨了发射率、感温距离、背景噪声、井下环境及热像仪稳定性等因素对探测结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硫化矿石表面的热发射率和使用IRI-1011热像仪探测系统测温时的合理距离。试验结果表明。硫化矿石表面的热发射率E=0.88;常温下10m探测范围内,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大,感温误差明显增大;热源温度一定时,3m、4m距离的感温误差几乎呈线性增大;热源温度T〉50℃时,2m距离的感温误差趋于稳定。在试验基础上,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热像仪感温与矿石表面实际温度间的定量关系。现场应用证明该研究结果实际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废碱性干电池暴露于环境中可能产生的生态危害和环境风险,采用理化分析结合生物监测的方法对市售名牌无汞废碱性干电池的理化特征及其生物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碱性干电池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含有Mn、Zn、K等素,同时富含Cu、Hg、Cr、V、Ni等多种有害重金属.电池浸出液有较高的pH(12.53),同时富含多种重金属离子,但水浸条件下大都有非常低溶出率.电池浸出液对隆线溞有较强的急性毒性,其安全排放浓度仅为0.21 mL·L^-1;调节pH至中性条件下,虽能显著降低浸出液的急性生物毒性,但仍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综合分析表明废碱性干电池一旦暴露于环境中将造成显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判定硫化矿石的白燃倾向性。对含有不同矿物成分的2种硫化矿样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10和15℃/min条件下的氧化分解行为进行了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联用分析。得到2种矿样在不同条件下的TG、DTG以及TG—DTG—DSC曲线,并获取其氧化燃烧过程中的特性参数,包括矿样的着火点温度,吸(放)热,以及增(失)重的温度区间等。运用Flynn—Wall—Ozawa法计算出2种矿样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387.32和448.50kJ·mol^-1。结果表明。热重分析法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具有较好的互补性。联合应用在硫化矿石的氧化分解过程中能充分体现整个化学反应过程。在多样本条件下解算求得的活化能值可以作为判定其自燃倾向性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综合处理含Pb、Ag、Au等的废料,已研制成一种电化学分离过程、在极化研究、溶液电阻测定和电解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获得了纯度99%Pb的良好阴极沉积物,电流效率高于98%,电能消耗降至117kW·h/TPb,Ag和Au进入阳极泥的回收率分别大于98%和99%。  相似文献   

19.
采用碱处理法对多孔钛表面改性,在钛基体上产生晶体钛酸钠和无定形金红石,在模拟体液中形成含有羟基磷灰石和磷酸八钙的磷灰石涂层.研究表明:经碱处理的多孔钛二周后显示较强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用新型有机抑制剂选择性浮选分离铁闪锌矿与毒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浮选试验研究铁闪锌矿和毒砂在丁黄药作用下的浮选行为,以及Cu^2+和有机抑制剂PALA对它们可浮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丁黄药作捕收剂,铁闪锌矿和毒砂在酸性条件下有良好的可浮性,在碱性条件下可浮性显著降低;经过Cu^2+活化作用后,铁闪锌矿被强烈活化从而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同时毒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活化,铁闪锌矿与毒砂的可浮性差异仍然较小,达不到浮选分离的目的;有机抑制剂PALA对经过Cu^2+活化后的2种单矿物表现出选择性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抑制毒砂的浮选而不影响铁闪锌矿的可浮性,可实现2种矿物的选择性分离;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LA分子中有-COO^-和O=C—NH2等多种官能团,PALA与丁黄药存在竞争吸附;由于PALA携带众多的亲水基团,使得毒砂表面亲水,进而抑制毒砂的浮选;PALA在铁闪锌矿表面的吸附很弱,经过Cu^2+活化后铁闪锌矿表面明显吸附捕收剂而不吸附PALA,因此,铁闪锌矿具有较好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