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沉积镍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及激光热冲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研究了电沉积镍涂层中的残余应力,首先介绍了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研究并得出了电镀工艺参数如厚度、电流密度等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并用XRD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观察,分析了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为了改善电沉积镍涂层的力学性能,采用激光热冲击的方法对镍涂层进行了表面处理,结果发现,经过激光束热冲击之后,涂层中的残余应力由处理前的拉应力变为压应力,而且随激光参数,如扫描速度与光斑直径、激光能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纳米压痕法测量电沉积镍镀层的残余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ano IndenterⅡ纳米显微力学探针加载得到电沉积镍镀层的载荷-位移曲线,并对镍镀层中的残余应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普通镀镍带中镀层存在残余拉应力,T处理使得镀层的残余拉应力减小,T处理镀镍带轧制后镀层拉应力变为压应力,再结晶处理也使得镀层的拉应力变为压应力,轧制后的再结晶镀镍带残余压应力变大.  相似文献   

3.
冷轧变形对镀镍钢带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冷轧变形对镀镍钢带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电化学方法表征镍镀层的腐蚀行为,金相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XRD法确定不同轧制变形量镍镀层中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2%~4%冷轧变形可以改进镀镍钢带的腐蚀性能,而变形量超过4%会降低其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沉积方式制备Ni一纳米Al2O3,复合镀层,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Ni-Al2O3复合镀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复合镀层中Al2O3粒子分布均匀,结晶细密,表面光滑平整.在本试验范围内,镀层的硬度和应力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0.92Fe0.08O粉末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的磁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Zn0.92Fe0.08O晶体为ZnO纤锌矿结构,样品在室温具有铁磁性,并存在交换偏置现象.  相似文献   

6.
根据预拉伸铝合金厚板的特点,运用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厚板内部残余应力测量的新方法.用此方法测量了预拉伸铝合金厚板7050T7451沿厚度方向的残余应力分布,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推导出的新方法测量厚板内部残余应力简单、精确,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Co-Fe-P合金,分析络合剂种类和浓度对化学镀层沉积速率和镀层结构的影响.重量法和电化学法测试所得的沉积速率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即镀层沉积速率随着镀液中柠檬酸三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析氢等副反应的发生,电化学方法计算所得的沉积速率大于重量法所得的沉积速率.镀液中络合剂的不同会影响所制备镀层的结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所得镀层晶化程度最大,而采用柠檬酸三钠和柠檬酸三氨为络合剂时所得镀层的晶化程度下降,有向微晶和非晶结构转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拉伸装夹对TC4钛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C4钛合金铣削过程中采用拉伸装夹技术强化表面质量。建立平面应变的残余应力形成模型,分析了拉伸装夹改变加工表层残余应力的机理。采用单向机械式拉伸夹具在HSM-600U型五轴超高速加工中心上进行了拉伸装夹铣削试验,铣削速度从38m/min到566m/min,拉伸装夹力从0到6330 N,其他加工条件保持不变,测量了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层残余应力分布, 讨论了拉伸装夹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拉伸装夹基本不影响表面粗糙度,但可以大大提高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并增大残余压应力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9.
通常用X射线衍射线的半高宽作为材料表面的强度指标.对于硬状态材料,喷丸表面的半高宽显著减小,但其屈服强度却明显提高,这一结果说明,表面屈服强度能比半高宽更好地表征材料表面的力学性能.用表面屈服强度这一新指标,可以对材料表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喷丸影响层是处于加工硬化状态,而不是处于加工软化状态,喷丸和未喷丸试样表面的屈服强度都低于整体的屈服强度,这是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用沉定法和水溶胶法制备得到了Fe_2o_3超微粒,讨论了生成物粒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用扫描电镜对样品的形貌和粒度进行了测定.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讨论了样品的结晶情况.测量了样品的室温穆斯堡尔谱,对穆斯堡尔谱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热循环下热障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场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适应于热循环中热应力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热障涂层内的热应力分布场。并计算出一个循环后热障涂层内的残余应力分布。由此可推算经过N次循环后热障涂层中总残余应力值。以达到预测热障涂层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火焰喷涂工艺制备了玄武岩涂层和zn-玄武岩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涂层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利用CS310型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和基体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并对测试得到的塔菲尔极化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中添加Zn后,涂层的孔隙率明显降低,涂层与基体的咬合程度明显增强;玄武岩涂层具有较好耐腐蚀性能,Zn-玄武岩复合涂层在保护基体的过程中还具有牺牲阳极保护阴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磁场力抹锌是一种新的尝试,利用电磁泵原理易控制镀层,避免了锌液的氧化和雾化,降低了噪音污染.探讨了磁场力的机理、设计计算,为应用推广该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是影响受压构件极限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以ANSYS为平台用三维热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焊接过程,得到焊接箱型柱不同柱高下纵向残余应力的分布,比较了焊接顺序和不同焊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为焊接柱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具有不同厚度铬涂层的某型重机枪身管在高温、高压、高速火药流体作用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采用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程序接口MpCCI联合结构计算软件Abaqus和流体计算软件Fluent进行耦合计算的方法,对涂层厚度分别为0.28mm、0.35mm、0.41mm的身管进行流-固-热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计算。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铬涂层厚度下身管应力和温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借助MpCCI联合Abaqus和Fluent进行多物理场耦合计算的方法是可行的;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身管内壁的温度和应力依次降低,但在涂层与身管结合处的集中应力逐渐增大。结论对身管的结构设计和寿命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残余应力的产生是由于构件内局部不均匀塑性变形造成的.它的存在对金属构件的强度、疲劳寿命、尺寸稳定性影响很大.振动时效能降低并均化金属内部的残余应力.如何确定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对于振动时效效果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模态分析理论,结合实验研究,提出了确定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一般原则.其后选取钻床立柱对该原则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摘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CdS纳米晶,并研究了溶液pH值、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CdS纳米晶粒大小的影响。采用TEM、XRD和Raman等测试手段对晶体的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dS纳米晶粒具有闪锌矿型立方晶系结构,其粒度分布较窄,约为3---5nm,且分散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均匀掺杂和表面包覆工艺制备了Al2O3-Fe2O3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对样品的物相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制备方法对样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均匀掺杂工艺相比,表面包覆工艺进一步降低了材料的相变温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解析解分析了埋置于横向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内的光纤与周围基质材料相互间的力学作用,从理论上证实了内理光纤附近存在较高的应用集中,且应力集中与光纤包层的材料与直径有直接联系,并且发现,对于给定的复合材料,存在一个包层直径与材料的最佳组合,可使应力集中为最小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