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淑真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女诗人 ,她的诗词感情沉痛。后人辑其诗词 ,命名为“断肠诗词” ,并认为她的“断肠情”是因为她“所偶非匹”而产生的。通过对朱淑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心理的分析 ,认为“离别”才是她产生“断肠情”的根本才因 :不能随夫从宦 ,因相思而悲苦 ;既随夫从宦 ,又因思念父母而悲苦。从而试图纠正前人对朱淑真不正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潘浩 《科技信息》2009,(33):173-173,194
本文从秦少游词的总体特征、人生经历等几个角度出发,从爱情的伤感、谪情的埋怨、才情际遇的坎坷等诸方面.浅析秦词中“幽怨”情结的形成原因以及“幽怨”情结对秦词本身的影响,并尝试在文章中对秦词的独特美感和美学特质做初步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唐朝开元年间,沧州有一位唱歌的艺人犯了死罪,临刑前,他编了一段悲哀的歌曲,唱给主持行刑的官员听,希望能够得到赦免,但最终还是死在刑场了。不过他创作的歌曲却流传了开来,因为艺人的名字叫何满子,所以人们就把这个曲调叫做何满子。中唐以后,许多著名的诗人都作诗歌咏过这件事,例如白居易《何满  相似文献   

4.
朱淑真作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因其身世坎坷,婚姻不幸,多做怨词,使她生前生后都备受争议。她的《断肠词》即是她一生的写照,又体现了词以悲为美的特质,此文正是对其词悲剧意蕴的解析。  相似文献   

5.
顷读某刊所载《阴幼遇的<韵府群玉>》一文,一开头即引《辞源》“阴韵”条记云:“宋淳祜间平水人刘渊增修《礼部韵略》,归并同用各韵为一百七部;元初阴时夫撰《韵府群玉》,又并为一百六部。元以来诗韵多沿用之,通称为平水韵,也称阴韵”。其实,《辞源》的这种说法大有值得商榷之处,并不足为据。即以“平水韵”的“平水”作何解来说,从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到现代语言学权威王力先生,都未真正解决,事实并不是如通常所说,因刘渊为“平水人”故称为“平水韵”的。  相似文献   

6.
正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大数学家孙子在《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的一道题:今有雏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雏兔各几何?这四句的意思就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相似文献   

7.
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  相似文献   

8.
“丛祠”解     
“丛祠”二字,见于《史记·陈涉世家》。原文是这样的:又间令吴广之次近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关于“丛祠”的意义,旧《辞海》释为“丛树中之神祠也”。新《辞海》释为:“建在荒野丛林中的神祠”。《史记选注》(王晓传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北京第一版)注为  相似文献   

9.
宋宏志同志在《外人解》(载《中学语文八二年第一期,以下简称《外》)一文中,认为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于在春先生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中,把原文第一次出现的外人,即“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这个“外人”,译作“外边的人”是“欠科学的,也是草率的.”然后,宋宏志同志把这个外人解作:“应是‘避秦时乱时候的‘外人’”.并且把《桃花源诗》中“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一句作为这样解释的依据和佐证资料.对此,笔者保留自己粗浅的想法.的确,于在春先生在《文言散文和普通话翻译》一书中,把这句话译为“里面人们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男男女女的服装打扮,完全和外边的人一模一样,”读罢,亦存不妥之感,似觉与原文的文意不很恰合.  相似文献   

10.
“书痴”最早被人用作对读书人的谑称。例如《旧唐书·窦威传》载:“威家世勋贵,凿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将在太空中完成19项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那么,微重力到底是什么?实践十号又将怎样进行实验?4月6日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2.
从古文中,我们不难觉察,虽然古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概念,但是感性认识是存在的。如以“之”把主谓结构化为偏正结构的各种用法,就说明他们事实上已经意识到句子与偏正结构的界限。(从今入学习古代汉语的角度看,从科研的角度看,还是根据当前通行的汉语语法体系,以现代分析语法结构的方法把“之”视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相似文献   

13.
《九歌》这组祭神乐歌,共十一篇。最后一篇《礼魂》,现一般都依从清人王夫之的《楚辞通释》,认定是前十篇共用的送神曲。其余每篇祭一神,共祭十神。这十神可分为天神、地祗和人鬼三类。《湘君》和《湘夫人》是《九歌》中最有名的两篇,所祭的湘水神属于地祗一类。楚人把湘水神想象为两个,并视为一对配偶,这本是民间常有的事例。可以肯定,人们在初始祭祀时,湘水神必然是抽象的概念,并无具体的崇拜对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8,(4):58
暮春时节,由于气温变化等原因,人体会感到疲乏,即所谓“春困”,但你如能在饮食上加以调理,同样也能解除“春困”.使你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5.
李忠东 《少儿科技》2014,(10):19-19
<正>一提起乌鸦,许多人便会想到《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把石子扔到瓶子里,使瓶子里的水涨到了瓶颈,就能喝到水。乌鸦真有这么聪明吗?当然。科学家发现,乌鸦不仅能利用石子喝到水,甚至能解开谜题。新西兰的亚历克斯·泰勒博士致力于研究动物智力和人类思维的关系,他养的一只叫"007"的乌鸦解开了一道谜题。破解这道谜题需要依次经过互相联系的八个步骤,只要错一步就会导致解题失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据社会学及心理学的观点从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巴特尔比:一名书写员》的创作背景入手,通过对其人物、情节的分析来揭示现代社会“非人格化”现象这一主题。在美国,基督的救世精神如同“死信”无人传递。小说主人公巴特尔比恰似迷途羔羊一去不返自绝于“坟墓”——人世间。  相似文献   

17.
“中庸之道”对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形成影响至深,但人们也对它误会至深。“中庸之道”绝不是调和折中的意思,而是通往成为圣人君子的众多条“道”中的一条广大精深,水恒不变但又平常、平庸的“大道”,它是善的“中和”、万物的“一理”,方向指向至善,它提醒人们在当今的时代要善于为传统“制造”反传统的“一端”,才更有利于传统超越自身。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中,遭人误解是难免的事。在遇到误解以后,有的人感到委屈、悲伤;有的人情绪消沉,认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也有的人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到别人太不理解自己了,打算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手段,想以此来消  相似文献   

19.
庄子藉著“庖丁解牛”寓言提出他的养生大法,以庖丁三种“解”术印证生命的升华境界。本文尝试从此一角度切入,探索庄子“解”术所隐含的生命高度、深度、广度——庄子从牛身、人身、宇宙三层次扩充出形解、心解、悬解的人生高度:又从初解、三年解、十九年解幅射为养形、养心、养生的生命深度:更从族庖、良庖、解庖的手法拓展出凡人、神人、至人的生命广度,呈现了庄子的精神自由领域,也呈现庄子在现实人间应用、变化的生命契机,形成庄子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伟 《科技信息》2009,(5):110-110,116
古今中外,哀叹“世风日下”的呼声不绝于耳,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世风日下”观念更加强化。笔者在文中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观念领域的“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入手,对“世风日下”观念在当前社会中异常强化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对道德嬗变的走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迷茫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