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一种利用生化反应特有的专一性,选择性地识别物质,并将生化反应能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其基本结构如图1。免疫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中的一种,具有生物传感器的共同特点,如可直接对生化样品进行分析而不需要预处理、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测定迅速准确、节省时间。此外,由于免疫传感器是巧妙地利用抗体对抗原的识别功能和同抗原的结合能力设计的,同酶相比,抗体具有识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可用于免疫学、分子医学、分子生物学、临床检验 ,也可用于药物筛选和开发新药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以横向塞曼激光器为光源 ,同一光束中包含正交的 P偏振光和 S偏振光 ,完全满足共光路原则。相位检测能避免电路的直流漂移影响 ,提高测量精度。同时 ,在研究了相位变化与金属膜的材料和厚度关系后 ,优化有关设计参数 ,构建了一个实验装置 ,并进行了蓖麻毒素蛋白与其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传感器灵敏度高 ,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 ,应用发育鸡胚培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制备相应的灭活免疫原 ,加入油乳剂免疫增强剂 ,制备了相应的免疫制剂。通过对鸡做免疫接种后的感染保护试验 ,初步表明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从而为控制禽霍乱的发生与流行 ,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免疫预防制剂  相似文献   

4.
免疫传感器是将高灵敏的传感技术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起来,用以监测抗原抗体反应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各个领域。随着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压电免疫传感器、脂质体免疫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光导纤维免疫传感器等新型免疫传感器。近年来,纳米技术逐步进入电化学免疫传感...  相似文献   

5.
应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 1菌株 (血清型为A∶1 ) ,分别通过接种人工培养基、含动物血液人工培养基、发育禽胚、感染易感鸡等途径 ,获得相应菌培养物后 ,分别制备成灭活免疫原 ,进行了对鸡免疫接种后的感染保护试验。结果初步表明 ,应用接种发育禽胚及感染鸡制备的相应菌培养物 ,其菌体发育及制备免疫原后免疫接种鸡的感染保护效果 ,均优于人工培养基的相应培养物 ,为免疫原的有效制备提供了技术资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半胱氨酸自组膜上固定抗体(羊抗小鼠IgG)制备免疫传感器,分别与巯基十一酸自组膜和32-巯基-3,6,9,12,15,18,21-七氧杂三十二烷酸(EG6COOH)自组膜免疫传感器比较其性能。结果发现通过半胱氨酸自组膜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具有最好的灵敏度。能够在13min内。0.05~5.4μg/L范围对游离IgG灵敏检测,检测下限为0.05μg/L。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资源分配的NP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克隆优化的资源分配算法.具体给出了资源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免疫克隆算法实现过程,还包含免疫算法求解中的关键技术,抗体克隆时根据激励度进行,保证了解的多样性并避免早熟收敛.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目标检测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分别利用重氮化法、滴涂法、非共价键合法及偶联法将石墨烯固定于电极表面,并对所得到的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分析结果显示重氮化法制备的石墨烯修饰电极性能更稳定,信号更灵敏,所以将其用于免疫传感器的制备.首先在金电极上制备对氨基苯硫酚和苯硫酚的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MSAM),再利用重氮化法将石墨烯固定在MSAM修饰电极表面,然后在其表面电沉积纳米金,最后通过金-氨键固定抗体(羊抗小鼠IgG),并对小鼠IgG进行了初步检测,线性范围为0.001~400μg/L,检测下限达到0.0014μg/L.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的优良性能,在临床检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报道了一种利用微铂电极作为支撑制备双层类脂膜免疫传感器来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新方法。该法将乙肝表面抗体(HBsAg)嵌入双层类脂膜(BLM)中,利用抗体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而产生的电位变化来检测HBsAg。该法能初步鉴定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一种免疫小鼠制备大量多克隆抗体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用纯抗原免疫小鼠,在抗体产生时注射腹水癌细胞,最后取其腹水(含抗体)的多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免疫1只小鼠共需免疫抗原60~300μg,可获得15~30mL腹水抗体.此法既适合于大分子质量抗原,也适合于小分子质量抗原.用ELISA、免疫印迹、免疫滴定等方法检测抗体效价、特异性、结合力等,均得到满意的结果.此种抗体在-20或-70℃最少能保持稳定1a以上.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全球材料,物理,化学领域的热点,其潜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纳米材料,因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强的吸附力及高催化效率等优异特性,在免疫传感器中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分子的固定、待测物质的富集和浓缩、信号的检测和放大,使免疫传感器的响应灵敏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简要介绍了几种纳米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遗传算法(GA)作为一种高效并行随机搜索方法,具有很好的全局寻优能力;但是GA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个体多样性不足等缺点.正是基于GA的诸多问题,定义了一种计算抗体相似度和选择概率的新方法,并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借鉴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记忆、浓度调节、抗体促进与抑制等机理以及分组变异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免疫遗传算法.该算法用于优化复杂函数以及PID控制器,并与其它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全局收敛性能和搜索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用蛋白A-金电极法将触珠蛋白抗体固定在9MHz镀金石英晶体比表面,研制了一种简单、灵敏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溶血性贫血与严重肝病标志物一触珠蛋白的高特异性检测.比较了传感器采用直接金电极吸附法、牛血清白蛋白吸附-戊二醛交联法和蛋白A法三种固定抗体的方法.研究了蛋白A的定向自组装、抗体的固定化浓度和免疫反应时间等主要因素对免疫传感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并考察了传感器响应与再生性能.测得该免疫传感器检测人血清中触珠蛋白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27-31.7mg/L.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组装半胱胺在压电石英金电极上,用缩合剂(EDC和NHS)将羧基化碳纳米管和乙肝表面抗体连接到半胱胺膜,构建乙肝表面抗原的一种新的生物压电免疫传感器。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7.268 Hz/(μg/mL),线性范围为0.05μg/mL-15μg/mL,并能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光学免疫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和食品卫生检测领域中应用的要求,研究一种免疫芯片制备方法,并用平面波导型荧光免疫传感器对免疫芯片的性能进行了评价。该方法可以将小分子物质固定到玻璃基底上。试验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有效抑制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并对目标物质抗体的响应符合Logistic方程;修饰基片的氨基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摩尔比都影响免疫芯片对抗体响应灵敏度;平行测定20次的信号标准偏差小于5%,测定后芯片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由于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等特点,在医疗、环境检测和食品分析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关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性能和检测方法的优化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制中的核心技术即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方法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光学免疫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和食品卫生检测领域中应用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免疫芯片制备方法,并用平面波导型荧光免疫传感器对免疫芯片的性能进行了评价。该方法可以将小分子物质固定到玻璃基底上。试验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有效抑制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并对目标物质抗体的响应符合Logistic方程;修饰基片的氨基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摩尔比都影响免疫芯片对抗体响应灵敏度;平行测定20次的信号标准偏差小于5%,测定后芯片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1831—1849年间,霍乱两次侵入英国。1831年霍乱首次侵入英国之后,英国人普遍患上了"霍乱恐慌症",甚至造成社会骚动。为了消除霍乱,英国人采取传统的隔离措施,提出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案。然而,1853年霍乱的再次爆发证明了英国人的霍乱对策是失败的,其原因在于英国人没有找到霍乱的病因。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制了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对修饰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间接竞争法检测了杀虫剂噻虫啉,最低检出限为0.7 ng·mL-1,线性范围为10~5 000 ng·mL-1。经检测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并对香蕉、西红柿、苹果和大米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范围87.1%~113.4%。  相似文献   

20.
用聚乙二醇和硫酸铵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血清中分离出免疫复合物和血浆核酸。分析结果表明,PNA的主要成分是RNA,仅有少量DNA存在,并且PNA中DNA的dG+dC含量(55%)明显高于正常值(42%)。一旦经过RNase处理,PNA抑制抗-DNA抗体结合DNA的能力降低,说明抗-DNA抗体和RNA有交叉反应。动力学研究观察到,抗-DNA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抗体的分子比是1:1结合能为37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